分享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148--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

 虹72 2020-10-07

转:毕宝魁的博客

148--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

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

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杜甫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至今犹破胆,应有未招魂。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译文】

当初从叛军占领的长安逃出投奔皇帝时,走的就是这个门。当时西郊驻扎的敌人很多,往来调动很频。真是危险极了,直到现在想起来还觉得胆战心惊。那时更是吓破了胆,至令仿佛还有未招回的魂。自从担任左拾随着鸾舆回到京邑,如今被放为外任也不是圣上的本心。是因为我自己不争气,没有才干而又日渐衰老;但我依旧不愿离去,驻马回望帝都的万户千门。

【注释】

[金光门]长安外郭城西面二门,中曰金光门。    [间道]偏僻小道。    [凤翔]今陕西凤翔县,至德二载(757),肃宗驻跸于此。    [掾]古代对属官的统称。此指华州司功参军之职。    [归顺]指逃脱叛军归凤翔,投奔肃宗。    [胡]指安史叛军。    [近侍]指左拾遗.为侍从谏臣。    [移官]调动官职,指由左拾遗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    [千门]指官殿,形容其建筑宏伟,门户很多。

【评析】

安史乱中,杜甫曾被叛军捉住,押往长安。几个月后,他从长安西门中的金光门逃出城,前往凤翔见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长安收复后,他随皇帝回京。后因上疏营救好友房琯而得罪,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恰好又从金光门出城。作者抚今追昔,悲慨万分,写下此诗。

首联扣题,从“悲往事”写起.述说往日虎口逃归时的险象。“胡正繁”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当时安史叛军势大,朝廷岌岌可危;二是说西门外敌人多而往来频繁,逃出真是太难,更能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无限忠诚。颔联“至今”暗转,进一步抒写昔日逃归时的危急情态,伸足前意而又暗转下文,追昔而伤今,情致婉曲。章法上有金针暗度之效,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之一评云:“题曰‘有悲往事’,而诗之下截并悲今事矣。妙在三、四句说往事,却以‘至今’为言,下便可直接移掾矣。”指的正是这一点。颈联转写今悲,满腔忠心却遭外贬,本是皇帝刻薄寡恩,是皇帝自己疏远他,可诗人却偏说“移官岂至尊”,决无埋怨皇帝之意,故成为杜甫忠君的美谈。元人赵汸《杜律赵注》卷上评云:“子美乃心王室,出于天性。故身陷贼中而奋不顾死,间道归朝。及为侍从,虽遭谗被黜,而终不能忘君。”但若仔细体会,杜甫在这两句诗中还是含有怨艾之情的。只不过是说得婉曲罢了。如无幽怨,他何必又追思往日难中逃归之事?言外之意是,当日不惜生命逃归朝廷,而今又被赶出京师,皇帝岂不是太不够意思吗?不论杜甫的主观愿望如何.谁读此诗都会有如此的体会。尾联在自伤自叹中抒写眷恋朝廷不忍速去的情怀。感情复杂而深婉,真是“一句一转,风神欲绝。实公生平出处之大节。自觉孤臣去国,徘徊四顾,凄怆动人”(吴瞻泰《杜诗提要》卷七)。

对全诗之评价,清人黄生较为公允中肯:“前半具文见意。拔贼自归,孤忠可录;坐党横斥,臣不负君,君自负臣矣。后半移官京邑,但咎己之无才;远去至尊,不胜情之瞻恋。立言忠厚,可观可感”(《杜诗说》卷十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