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窗子 这是你第8次打开窗子 本文共4155字,阅读约需20分钟 抱歉用你这么多时间,如果看完觉得浪费,呐~窗子的手手给你打 你来了~ 我还是那只窗子呀 1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不同类型的信息的不合逻辑之处以及对我们的危害: 1. 夸张夺眼球型:标题党 2. 虚假论据型:看起来有理有据的糖衣炮弹 3. 煽动情绪型:情感先于事实,立场决定真相的毒鸡汤 4. 片面陈述型:只有一面的故事 其中标题党用的只是最笨的办法,最后三类才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上次窗子说到窗子为摆脱这些信息操控想出了三个对策: 1.辨别信息的可信度――来源、标题、利益、论证 2.辩证看待主流观点――打破沉默的螺旋 3.主动接收不同信息――走出信息茧房 在上一篇文章中因为篇幅原因只讲了第一个:辨别信息的可信度。 今天我们来说第二条对策。 2 第二条对策:辩证看待主流观点 为什么窗子要提出这个对策呢? 不知朋友们有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叫《V字仇杀队》? (上一篇文章的封面就是《V字仇杀队》的剧照,我用这个封面还是很有深意的) 如果看过的同学应该会理解这部电影与我文章的关系了:核心都是关于信息操控,只是电影里面表现得更极端、更绝对。 (没有看过的话,窗子当然推荐你看看咯~) 先给朋友们出个问题: 什么东西可以让一群人的思想容易被一个人所控制? 答案我先不说,我只给一些提示: 通过这个东西,你想让别人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能产生巨大的思想诱导,让看到的人被不知不觉带入其中,失去自我思考。 听起来有点可怕、有点玄乎对不对? 可能聪明的你现在已经猜出来了。 答案是大众传媒特别是电视机、视频等视觉具象传媒工具。 可能朋友们会觉得我刚刚给的提示有点夸张,有点失实了,那—— 你是不是容易不知不觉相信电视上说的东西? (除了天气预报……狗头∪・ω・∪) 我们在心里,会把电视和视频里面的那个人,作为权威的发言人。 我们相信权威,容易从众,不敢和大多数人对抗,这是我们作为社会性动物的天性。 这个天性,使得我们极易陷入沉默的螺旋——一个难以避免的信息旋涡。 我用简单的话来解释一下沉默的螺旋: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样。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大部分人观点不同的时候,我们会倾向于沉默而不是大声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 因为我们担心说出来过后,会被持主流观点的人围攻、孤立。 而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的看法与多数人一致,就会勇敢的说出来。 而且媒体通常会关注多数派的观点,轻视少数派的观点,于是少数派的声音越来越小,多数派的声音越来越大。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模式。 因此,主流观点不一定就是真相。 举个栗子: 比如有人说:“窗子的文章真是太有深度了!” 这个时候你其实是不赞同的,你觉得窗子就只会讨好读者,寻求认同。 但是你往底下翻到评论区,发现有100个评论都在说:“我也觉得!窗子写的太好了!每篇文章都让我有在思考!”(真不害臊啊……) 这时你就不敢将你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因为你害怕说出来过后会被这100个人怼。 哪怕有另外的几千个人都和你有一样的观点,你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他们也不知道你的存在,你们就只能各自选择沉默。(其实根本没那么多人看我的文章……) 因为你觉得这100个评论就是代表了大部分的民意。你觉得你如果评论了你自己的观点就会不合群。 但是你不知道这100条评论有可能都是窗子专门找人发的…… 我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利用沉默螺旋理论,来把自己美化成深度好文创作者。 当主流观点每天宣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沉默,反对的声音就越来越少……形成沉默的螺旋,缓缓上升。 3 所以朋友们看出沉默的螺旋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了吗? 作为舆论操纵者,我可以通过抢先表态,利用大量粉丝、水军点赞,让主流舆论向支持我这边倾斜,对反对者加以辱骂和人身攻击,让他们不敢发声。 把我自己的观点包装成是人心所向的主流舆论。 后面的人,支持我的就敢大声地说“窗子真好!”;不支持我的,就保持沉默。 如此,支持我的观点便取得霸主地位。(没错,窗子就是终极大反派) 当人长久处在媒体讯息之下,久而久之会具备一种准统计官能,也就是感知外在氛围的能力,能够察觉媒体所呈现的主流意见,并且将这些意见转化为个人对于社会的主要价值的认知。 不过前提是这个人必须处在长时间的媒体渗透,也就是媒体讯息的暴露下,且个体间缺乏有效沟通,才会影响到态度层次,进而改变行为。 说人话就是,我们在网上的舆论漩涡中泡得越久,与周围个体的有效交流越少,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就会越加片面,因为主流舆论会越来越强势,对我们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这是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弹幕和评论区,让我们可以自由讨论,发表观点,这是它的优点。 但是我们要对它的缺点保持警惕――主流观点对自己思想和观点的压制与默化。 4 那我们要如何才能打破沉默的螺旋、保持独立思考呢? 在《V字仇杀队》中,V将艾薇关在牢房中,不让她接收外界信息,用法西斯独裁的方式对待她,剃光头、给狗食…… 看起来确实残忍,但却正是这种断绝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让艾薇独立思考起来,意识到政府和人民的问题。 回归到我们自己身上,要想减少群体观念对我们独立思考的影响,我们就要: ①少看视频 ②多看书 (是不是被逗笑了?但是窗子的建议绝对不糊弄!) 为什么我说要少看电视(以及视频等具象化传媒工具)? 因为视觉形象对我们的说服力真的是太强了!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用Kevin的视频告诉了我的朋友们: 视频里面那个正在说话的人,对我们思想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不管他说的是不是有心杜撰的,我们都不知不觉的相信了他。 所以,打破沉默的螺旋的第一步,就是不要看(或不那么偏激的讲,要有选择地看)。 看什么? 有的时候宁愿相信电影里面虚构的情节,也不要盲目相信电视或视频里面说的东西。 为什么? 因为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我们知道电影故事是假的,但是我们看电视或视频的时候,很容易就觉得里面讲的东西是真的。 不管里面的人是否只给我们看了故事的一面、是否根本就是编造的故事,我们都很容易相信他,相信我们看到的(应了“眼见为实”的巨大说服力)。 所以,如果朋友们想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真的要好好过滤一下我们平时要看的视频了(特别是:二次创作新闻、科普知识讲解等我们容易盲信的信息,负责任点的发布者,会有观前提示),多看好电影,玩个好游戏都行。 窗子不是建议朋友们都变成怀疑论者,而是希望大家,以及我自己,能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如果大家感兴趣,窗子后面出文细讲批判性思维) 5 另外一个是多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这个被说烂了的鸡汤话题为什么我还在提? 第一,书籍是文字的形式,相比于具象化的视频来讲没有那么强大的说服力,给我们独立思考留有一定空间。 看书时,我们在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暂停阅读,想一想; 在看视频时,里面的人噼里啪啦的向我们输出,我们有疑虑也会一听而过,不会专门暂停下来思考。 第二,读书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作者,作者表达他的思想,和我们一对一地对话,就像我们和一个朋友对话一样,我们可以很有勇气的质疑他所说的话。 就没有一个人面对一个群体时那样害怕被孤立、被攻击的顾虑了。 只要开始想,你就在独立思考了。 (窗子提建议,永远会把原理说清楚!傲娇.jpg) 以前窗子也提过,“多做长阅读,少看短视频”。 视频越短,其内容 越倾向于展示,而不是论证; 越倾向于只展示部分故事,而不是全貌; 越倾向于让我们看到,而不是引起我们思考。 越倾向于让我们看到信息,而不是学到知识和智慧。 打开今日头条,屏幕上就会出现其标语:信息创造价值。 信息确实创造价值,但是没有知识,我们根本不会用信息来创造价值。 很多APP,都在争先恐后地向我们展示信息,因为信息,吸引人。 但有多少,在向我们传递知识?没有几个!因为知识,枯燥乏味。 更何况,信息良莠不齐,而知识不会骗你,与其苦苦挣扎在信息旋涡中,为何,不能匀点时间看本一书或一篇好文章多学点知识? (因为学不进去呗……) 本末倒置已是常态,但是你关注了窗子,窗子就尽力给你想办法:学不进去是因为不够自律,关于自律,窗子以前写过文章,传送门在文末。 但是,少看视频多读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视频还是多多少少要看,书读起来也很慢,那怎么办? 那就回到 “辩证看待主流观点。” 我们要接收主流观点,但是我们不要盲目信之。 总是从主流的反面来想一想,多想,往深了想,往根源上想,只要在想,我们就在独立思考。 大家都说好的东西,是否真的那么好? 大家都说不好的东西,是否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大家都在从表面上批评现象,那该现象的存在是否有深层次无奈的悲哀? 比如,某视频揭露了某农村彩礼高昂, 底下热评: “天天喊着要民主自由,这种跟钱有关的封建习气怎么还在死守?” 朋友,你看到这个会不点赞吗?说得太解气了吧! 但是朋友,你点了赞之后呢? 你知道了这农村彩礼高、彩礼高很封建、很功利、与民主自由很违和、知道了大家对彩礼的态度都不太好。 但是,想要自我提升的我们,不应该止步于此。 我们接收了主流观点,但不要让主流观点禁锢我们。 对于这种社会问题,我们有意识地多想,会对我们批判性思维的提升大有裨益。 对比来想:为什么是农村彩礼高而不是城市? 往广了想:除了彩礼高,农村或社会上还有哪些不良封建习气? 往深了想:彩礼高的根本原因?怎么才能改掉这个习气? 从反面想:没有彩礼,女方父母的生活会怎么样? 质疑地想:热评是否过于情绪化?“天天高喊自由民主”是否失事? 注意:质疑主流观点,也要依据逻辑思维来想,而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那样就变成杠精了。 善于给自己提问题,有意识地多想,想清楚了,可以发表观点,和别人切磋借鉴;也可以不发表,自己悄悄做个明白人,也不是一件坏事。 我是为了学习操碎心的窗子 第8次打开窗子有没有收获满满? 关注『一只窗子』 你打开窗子,窗子给你光 黑屋里待久了,人会坏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