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碑隶书的风格特征

 福莲 2020-10-07

     现存汉碑众多,知名者亦有数十种,依风格大约可以划分为典雅平正、清丽婉转、方整拙朴、浑厚朴茂、野逸纵肆、瘦劲简直、静穆沉雄、古淡虚和,凡八类。

       汉承秦制,西汉初期实行六书,隶书已成为官书,经过汉初整理推广,出现许多优美隶书作品。西汉前期的隶书没有发展到后汉时那样成熟是事实,但西汉晚期隶书也已基本成熟,已接近东汉成熟的隶书,因为字体的发展不会因朝廷变化而截然分开、断裂,总是渐变的过程。
       古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楚帛书、竹简、玺印、货币、陶埴、铜器、刻石上就有打破篆书用笔、写法草率、字形扁平、体式简略的字体,这是古隶的先导。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就是秦隶的代表,它虽已包含有大量篆书的体势及笔意,但已冲破了秦隶的约束,写来自然随意。至西汉隶书,所含的篆意明显减弱,逐步将圆转改为方折,有的字体已呈方形并出现逆入平出蚕头雁尾和上挑的笔势,如《五凤二年刻石》等。

 

西汉、新莽时期


西汉刻石较东汉时期少。比较同时期的简牍帛书墨迹,西汉刻石中呈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刻石往往出于典重的目的,因此篆书使用较多些,字形也比一般简牍帛书的字形大得多;另一方面,由于刀凿与历久风化原因,在线条形状和质感上呈现出不同于墨迹的斑驳生拙的风貌,这就是后代书法家以笔师刀,学习这些刻石时所热衷取法的“金石气。”

在汉代不断发展成熟的隶书也在刻石中得到使用,但与简牍帛书墨迹相比,隶属特有的波磔笔画在凿刻过程中并不被强调,从而使西汉刻石中的隶书表现出更多篆书结构与笔意特征,总体上也更有朴茂生拙、雄强大度的气象。如《文告刻石》《莱子候刻石》与当时的隶书手写体是完全一致的,但由于石刻年久风化,点画漫漶,浑厚天成,线质感完全不同于简牍帛书墨迹的圆润光滑。

东汉


东汉刻石远较西汉兴盛繁荣。因为在东汉时期统治者崇仰儒学,提倡名节孝道,社会上崇丧厚葬、树碑立石以广名声的行为蔚为风气,并愈演愈烈。东汉后期是八分隶书入碑的鼎盛时期,八分隶书在西汉后期已发展成熟,一直是作为日常的手写正体,此时已因时代的累积而成为具有历史厚度、能昭示典重性的字体,成为碑刻文字的主要字体。

     汉代乃书法史上大放异彩之时期,今日可见之大量汉代隶书碑刻是其时书法之优秀代表。现存汉碑众多,知名者亦有数十种,依风格大约可以划分为典雅平正、清丽婉转、方整拙朴、浑厚朴茂、野逸纵肆、瘦劲简直、静穆沉雄、古淡虚和八类,试分述如下:

典雅平正

《礼器碑》

     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无额,立于东汉永寿二年,原在曲阜孔庙,今存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礼器碑》作为汉代庙堂碑刻之典型代表,历来广受赞誉。清王澍尤为推崇,以为“此碑上承斯、喜,下启锺、王,无法不备,而不可名一法;无妙不臻,而莫能穷众妙”“自有书法以来,变化之妙,无有及者”。《礼器碑》用笔瘦劲,提按强烈,文质相生,典雅堂正,以正面示人,达中和之境,无愧王澍此评。

    汉 礼器碑 局部

  

   汉  乙瑛碑 局部

 《乙瑛碑》

        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百石卒史碑》,无额, 立于东汉永兴元年,原在曲阜孔庙,今亦存汉魏碑刻陈 列馆。《乙瑛碑》与《礼器碑》俱为成熟期之隶书,即“ 八分书” 。其“ 八分” 体势表现完善,左右背分,用笔厚重,风格平和典雅,庙堂气息浓郁。清人方朔言“ (乙瑛)字之方正沉厚, 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王篛林太史谓雄古,翁覃溪阁学谓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不虚也”。

《史晨碑》

    分前后两碑,并刻一石,立于东汉建宁二年原在曲阜孔庙,今亦存汉魏碑刻陈列馆。《史晨碑》风格成熟,平正整饬,为汉隶名品之一。王澍以此碑与《礼器》《乙瑛》 并举,云:“ 汉孔庙碑传于世者,于今有三:一《乙瑛》,二《韩 敕》,三《史晨》,皆鲁相也。三碑,《乙瑛》雄古,《韩敕》变化, 《史晨》严谨,皆汉隶极则。”

 

汉 史晨碑 局部   

 汉 西岳华山庙碑 局部

《西岳华山庙碑》

    立于东汉延熹八年,原在陕西华阴县西岳庙内,毁于明嘉靖三十四年的关中大地震。《西岳华山庙碑》有论者以为古意略逊,略伤于俗,实则典雅工致,富丽精绝,在孔庙诸碑外别具风神。清初朱彝尊极为推崇:“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朱氏之论虽有过誉之处,然亦指出此碑能兼诸碑之长,特别是于方整中见流媚,典雅中寓富丽,乃他碑所不及。以上诸刻典雅平正,工致中和,又同中有异,是汉隶中气息最 为纯正者,近之者有《孔宙碑》《郑固碑》《淮源桐柏庙碑》《夏承碑》《鲁峻碑》《韩仁铭》《孔彪碑》《尹宙碑》《袁博碑》《赵菿残碑》《子游残石》《阳嘉残碑》《杨叔恭残碑》等。《夏承碑》体兼篆隶,略失于怪。

清丽婉转

《曹全碑》

    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立。明万历初年出土于陕西郃阳,明末清初时断为两截,今存西安碑林。《曹全碑》出土较晚,锋芒毕露,笔意如新,故在明末清初享有大名,至今不衰。此碑清雅秀美,灵动婉转,平和秀逸,刚柔相济,别具风韵之美。汉碑多以拙朴厚重见长,《曹全碑》则韵致翩翩,若吴带当风,故清万经誉为“神品” 。清朱履贞亦赞誉有加: “ 分书石刻,始于后汉。然年代既遥,石质磨泐,妍媸莫辨,惟《曹全碑》,明季始出土,于汉碑中最为完好,⋯⋯此盖汉人真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 此处所言“ 汉人真面目” ,正是指出此碑在传世汉碑中保存汉隶笔意最为清楚明白,令学书者有迹可寻。

  汉 曹全碑 局部 

   汉 张景碑 局部

《张景碑》

    全称《张景造土牛碑》,立于东汉延熹二年,1958年出土于河南南阳。因出土时已残损,故亦称《张景残碑》。此碑因出土晚,故字口清晰,笔画完整,风格秀雅平正,清丽畅达。其中“府” 字竖笔拉长,在出锋前铺毫折笔,于流动中含 波折起伏,独具意韵。此种类似于汉简之处理方式,在汉碑中极为少见。 清丽婉转之风格,在汉简中多有,如《居延汉简》中即有类似风格。 近之者有《孔彪碑》《赵宽碑》《王舍人碑》《朝侯小子残碑》《陶洛残碑》等。

方整拙朴

《张迁碑》

    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立于东汉中平三年,原在山东东平,今存泰安岱庙。《张迁碑》是汉碑中方笔类的代表作,方整拙厚,朴茂雄健,颇接山东地气。此碑用笔万毫齐力,极力奋发,有排山倒海之势,结体外形极力求方整,在内部空间上做文章,貌愚实智,大巧若拙,正是藏精明于浑厚,似模糊反精到。碑阴部分因椎拓较少,保存亦较正面为好,线条更加厚重,中实之美,无与伦比。碑额篆法奇肆高古,线条盘曲迂回,如虫蚀木,亦是汉碑碑额中之佼佼者。清杨守敬以为“(《张迁碑》)碑阴尤明晰,而其用笔已开魏晋风 气,流为汉初三碑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 校之魏 《受禅表》《孔羡碑》,此说颇有道理。顾亭林先生以此 碑为后人翻刻者,实为失鉴。

      汉 张迁碑 局部   

汉 鲜于璜碑 局部

《鲜于璜碑》

    全称《汉雁门太守鲜于璜碑》,立于东汉延熹八年,1973年出土于天津武清,现藏天津市博物馆。此碑方笔厚重,宽博大气,字形多变,与《张迁碑》相比,拙朴不及,方整过之,结体之变化也不及《张迁》自然生动,但其在方笔铺毫上做到了极致,在汉碑中除《张迁》外鲜有其匹。近之者有《肥致碑》《张寿碑》等,后者亦近典雅平正一路。

浑厚朴茂

《衡方碑》

    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立于东汉建宁元年,原在山东汶上,今存泰安岱庙。《衡方碑》剥泐较甚,远观石花满眼,一片模糊,近看方觉方正浑厚,朴茂雄强。其碑额十字做隶书阳文,尤觉厚重古朴,清代伊秉绶隶书极似此额。《衡方碑》结构较为整齐一律,显得平板,但因为剥泐残损之故,线条显得多有变化,整篇虚实相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化解,从而有温柔敦厚之气象出来。清翁方纲云:“是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真卿正书之渐矣。”

汉 衡方碑 局部 

  

汉郙阁颂局部

《郙阁颂》

    全称《汉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立于东汉建宁五年,原在陕西略阳。《郙阁颂》处 嘉陵江边,长期遭受洪水冲刷,加之纤夫拉船时绳子所留痕迹,残损较甚。1997年当地修路时又加损毁,残存一百余字,移至灵崖寺保存。此刻浑厚茂密,古朴静穆,磊磊落落,有伟丈夫气,与汉中《石门颂》、成县《西狭颂》并称“汉三颂” 。清万经评云:“ 相其下笔粗钝,酷似村学 堂五六岁小儿描殊所作,而仔细把玩,一种古朴不求讨好 之致自在行间。” 浑厚朴茂,是后来金石气的主要来源之一,近之者有 《大吉买山地记》《孟孝琚残碑》《孔谦碑》《耿勋碑》 《武荣碑》《武班碑》《仓颉庙碑》《樊敏碑》《太室石阙铭》《王孝渊碑》《昭觉石表铭文》《犀浦薄书残碑》等。

野逸纵肆

《石门颂》

    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东汉建和二年刻。原在陕西褒城古褒斜道,后因修建水库,自石壁鑿出移置汉中博物馆。《石门颂》意态奇逸,浑 厚飞动,康有为称为“ 隶中草书” ,历代广受赞誉,清杨 守敬云:“ 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 派皆从此出” 《石门颂》因系摩崖石刻,石壁起伏,四周荒野,故无法做到如孔庙诸碑一般书写严谨,刊刻细腻,而是取中锋圆笔,结构萧散,疏疏落落,一任天然,在汉碑中最为 奇异恣肆,富山林野逸之气。其后半部分奇姿异态迭出,细瘦 挺劲,尤为精彩,确是“ 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飘飘云中, 非复可以寻常蹊径探者” 。清张祖翼云“ 三百年来习汉碑者 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浑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斯言不谬。

 

汉 石门颂 局部

汉 杨淮表记 局部

《杨淮表记》

    全称《司隶校尉杨淮从事下邳相弼表记》,立于东汉熹平二年,原与《石门颂》同在陕西褒城, 亦凿出移置汉中博物馆。《杨淮表记》与《石门颂》无论用笔,还是结体,都极为相似,惟结构略平,恣肆稍逊。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云“《杨淮表记》润醳如玉,出于《石门颂》,而又与《石经论语》近,但疏荡过之,或出中郎之笔,真书之《爨龙颜》《灵庙碑阴》《晖福寺》所师祖也。”近之者有《李禹表》等。

瘦劲简直

《开通褒斜道刻石》

      全称《汉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俗称《大开通》,刻于东汉永平六年。原在陕西褒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凿出移置汉中博物馆。《开通褒斜道刻石》作为摩崖石刻,宋人即已发现,后为苔藓所没,复经清人毕沅访得。此刻纯用圆笔,直来直去,笔画粗细一律,瘦劲简洁,结构松散,略见稚拙,颇类篆文隶定。整篇而言,大小参差起伏,错落有致,浑然一体,整体感很强。清杨守敬对《开通褒斜道刻石》评价颇高:“余按其字体长短广狭,参差不齐,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摩拟,此之为神品。  汉 开通褒斜道刻石 局部 

汉 裴岑碑 局部

《裴岑碑》

    全称《汉敦煌太守裴岑记功碑》,立于东汉永和二年,原在新疆巴里坤。碑文记载汉敦煌太守裴岑领兵三千,诛呼衍王,克敌全师事。汉碑字形多扁,此碑则取纵势,狭长瘦劲,用笔简直,有篆书遗意。《裴岑碑》因处西域,前往椎拓不便,故翻刻较多。以真本观之,简劲朴茂, 雄健生辣,于古意盎然中见郁勃之气,故清方朔言“ 真有率三千人擒王俘众气象” 。

《封龙山颂》

    亦名《封龙山碑》,立于东汉延熹七年,原在河北元氏,今毁。《封龙山颂》圆劲洗练,时见 尖笔,微有波磔,结体多取纵势,笔健神凝,沉雄朴厚,为汉碑中上品。清末秦文锦云:“《石门》《西狭》《郙阁》为汉刻 三颂,称述久矣。《封龙》出土最晚,王兰泉《金石萃编》未及收录。因其笔画秀挺,独树一帜,故今称四颂。”

      汉 封龙山碑 局部

汉 三老讳字忌日碑 局部

《三老讳字忌日碑》

    立于东汉建武年间,清咸丰二年出土于浙江余姚,今存杭州孤山西泠印社。此石在清末有人欲售予日人,后被赎回,于孤山西泠印社建石室藏之,吴昌硕撰写《汉三老石室记》记之。此碑介于篆隶之间,无波磔,多简直,浑厚古穆,有锥画沙、屋漏痕之趣。碑之章法布置尤为奇特,以长线分割石面,犹如界格,使整体浑然,汉碑中少见。近之者有《莱子侯刻石》《禳盜刻石》《连云港界域 刻石》《平山君碑》《三公山神道碑》《祀三公山碑》《王君平阙铭文》《乐山崖墓题记》《孔褒碑》《许安国祠堂题记》《永寿三年残碑》《刘平国治路颂》《石廧村刻石》《伯兴妻残碑》等。

静穆沉雄

《西狭颂》

    全名《汉武都太守阳阿李翕西狭颂》,仇靖书,立于东汉建宁四年,在甘肃成县。《西狭颂》上有“惠安西表” 篆额,右侧有黄龙、白鹿、嘉禾、木连理及甘露降“ 五瑞” 及“ 君昔在黾池,修崤嶔之道,德治精通,致黄龙、白鹿之瑞,故图画其像” 之题记。《西狭颂》虽与《石门颂》《郙阁颂》同为汉摩崖三颂之一,却风格差异较大。不同于《石门》之野逸纵肆,《郙阁》之浑厚朴茂,《西狭》堪为静穆沉雄一路汉碑之代表。《西狭颂》多用方笔,结体方中略长,更显宽博沉劲,雄健肃穆。梁启超评为“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

  汉西狭颂 局部  

  

  汉 白石神君碑 局部

《白石神君碑》

    东汉光和六年立,原在河北元氏。此碑静穆沉劲,整饬浑朴,然亦略带匠气,故杨守敬云“此碑在汉隶中诚为最下,然亦安知非魏晋滥觞,且今所存魏晋分书,亦风骨嶙峋,尚未庸俗至此。大抵书手有工拙,镌刻有高下,石质有佳恶,未可一概论也”。 近之者有《北海相景君铭》等。

古淡虚和

《五凤刻石》

    亦称《鲁孝王泮池刻石》,刻于西汉五凤二年,金代出土于曲阜孔庙,有金人题记, 今存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此石刻于西汉,文字杂有篆体,然横平竖直,已具隶书体态。文字篆隶相间,线条粗细一律,古意拂拂。加之线条圆厚,剥蚀漫漶,益增其虚和之气。清方朔云:“字凡十三,无一字不浑成高古,以 视东汉诸碑,有如登泰山而观傲崃诸峰,直足以俯视睥睨也。”

《大吉山买山地记》

    又称《建初买山刻石》,刻于东汉建初元年,为摩崖大字,字大近尺,汉隶中少见, 在浙江绍兴。此刻字大,线条肥厚,错落有致,虚静平淡,宽和缓逸。马衡题云:“ 汉隶大字极少见,⋯⋯诸碑无逾二三寸者,摩崖以此为最。其次则褒斜刻石,石阙首推 杨宗若、高颐、冯焕诸阙,又以次递小矣。杨宗与此相仿佛,皆径尺许,书匾额当取法乎是。”近之者有《孙仲隐墓志》《校官碑》

汉五凤刻石 局部

汉大吉山买山地记 局部

 汉碑虽众,大体不出以上八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