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才女,因为一本书,后世名声毁誉参半

 文史漫今生 2020-10-07

现在的社会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独立女性,她们往往在自己的领域中巾帼不让须眉,表现出色,不过,这种情况在古时的社会里是极为罕见甚至不敢想象的,因为就普遍情况来讲,古时的女子多是依附着男子生活,地位十分低下,她们往往在家专心做着女工,足不出户,在狭小的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样的人生是让人感到悲哀的,但是在现在看来,更多的也是一种无奈。然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东汉的一位女子却创造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精彩的人生,不仅在她生活的那个年代享有极高的声望,她在历史方面做出的成就在现在看来也是非常难得的,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数一数二的女性史学家了,她就是——班昭。

班昭出生于书香世家,父兄都是很出名的学者,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女孩,大多会成为知书达理的才女,不过她们的结局也大多是嫁给门当户对的官家子弟,在夫家隐没自己的才华,度过平凡的一生,而班昭却不是这样,耳濡目染下,小小的班昭就博览群书,文采更是出色,长大后的班昭虽嫁为人妻,但她对历史和文学的学习依旧没有停止,一次意外的情况下,班昭的哥哥班固因为受牵连入狱,不幸去世,班昭便奉命继续哥哥的手笔续写《汉书》,因为其出色的文笔和广博的学问,班昭深得刘肇赏识,被赐予无数的奇珍异宝,也被众大臣拜为老师学习,风光无两。

班昭不仅在文学和史学方面有这些突出的成就,她的一些行为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看来都十分让人敬佩,比如著名的为兄请命,原来除了班固,班昭还有一位声名远扬的兄长,那就是班超,与家人不同,胸怀报国大志的班超没有选择研究史学,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更艰苦的道路——投笔从戎,选择了在战场上书写自己的壮丽人生,事实也确实如此,机敏果敢的班超在西域的疆场上大展才能,成为当时后世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也和他的亲人一样为世人所熟知。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有胆识有谋略的大将,在他晚年的时候也遭受了异常的苦闷,一生驰骋疆场的班超在晚年却没有机会和家人欢聚一堂,享受天伦之乐,忧郁和苦闷常常萦绕在他的心间,但是军令如山,告老还乡在班超身上成了一种奢望,就在兄长面临如此尴尬的处境之时,班昭站了出来,勇敢地向当时的君王提出了让班超回乡的请求,幸运的是,君王体谅了班超,准许了他妹妹的请求。这件事情因为班昭的勇敢有了比较好的结果,但是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讲,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从班昭的这段经历中,我们就不得不为班昭的勇敢所折服了。

班昭在史学、文学上成就突出,还这样勇敢无畏。一个女子在古代的环境下能够突破传统的束缚有如此作为,实在是让人另眼相看,即便是放到今天,班昭也会是大家口中的不折不扣的独立女性,但是,在班昭晚年,她作了一本名书,正是这本书,让她在后人的评价中褒贬不一,受了不少非议。这本书就是——《女诫》,顾名思义,这是一本教女性为人处世的书籍。

这本书是班昭晚年时写下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家中的女孩子,不过这本书一经传播,就火了起来,成了当时后世教导女子的至理名书,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正规的书籍了,因为在那个年代,对女性的约束确实不少,这本书也只是将当时那些对女性最普遍的认知集结了起来,但是,放到今天,这本书所传达的观点就很难让人接受了。

原因就在于书中充斥着女子卑微的传统思想,教导女性顺服他人,对女性的思想自由造成了很大的禁锢,这样的作品在现在看来肯定是与时代背道而驰的,大部分人对这种观点也是难以接受的,如果是旁人写出这样的书,也许还不会太让人惊讶,但这本书的作者是班昭,当时本就没有多少像她这样的才女在男性居多的领域中大放异彩,好不容易出现一个班昭,思想还是老一套,也怪不得大家会感到悲哀了。

不过,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了解过班昭的人都知道,她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儒学世家,她的家庭虽然能够给她提供最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教给她的思想还是正统的儒道,传统儒学对女性名节品行的要求本来就是很多的,在这种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下,长大后的班昭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女子,十四岁便按照传统与人完婚,婚后的班昭也是与丈夫曹世叔相敬如宾,在家庭中甘愿奉献,任劳任怨,就算是丈夫不幸早逝,班昭也忠贞不渝,保持着最合乎规范的气节。

一个人有出众的才华并不一定代表她的观念也能出众,班昭的才学是在她的努力、广博的学习、家庭的影响等很多因素下培养出来的,同样她的观念也是在长期的学习与习惯中形成的,所以对待班昭,我们也应该用一种更加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反思。

笔者认为,班昭的前半生可以说是杰出独立女性的典范了,真才实学,对当时后世贡献极大,但她晚年所写的《女诫》让人不免遗憾,即便如此,就时代而言,我们也不应该一味地去贬低这种行为,而应该去更深入地思考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在现在看来,我们自然不希望这种书籍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男女平等,但是在当时,透过这种书籍的盛行,我们也能窥见当时比较盛行的思想。

一代才女因为一本书,后世名声毁誉参半,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