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路商圈如何转型?

 熟年人生 2020-10-07

十年前的春季。我曾经写过一篇《早安,南京路》。记得开头是这样描写的:

春暖花开的季节。早晨送女儿到学校后,离到约定的办公地点还有一个小时左右。于是,便欣然漫步在大都市的中心街头。

上海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西藏路上靠近汉口路,已经矗立起雄伟的“都市总部大楼”,表明上海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人行道上,已经陆续有上班族急匆匆走路的身影。

早晨8点之前,南京东路步行街还是比较清净。在东方商厦的门廊里,有许多中老年人在翩翩起舞。步行街的广场上、走道上,有许多健身的队伍。有的在跳扇子舞,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则在打羽毛球。有3个老外,兴致勃勃地在摄影取镜。有的白领,则充分利用早晨的大好时光,坐在休闲的石凳上看起外文书来。

十年后的今天。午休逛中百一店。小别离,大心意。”这是商场正在开展闭店礼谢酬宾活动的广告语,有诗意,有温馨特别标明:服装类商品一点五折起。酬宾活动62日到618结束

从一楼兜到八楼。发现除一楼的皮鞋柜等,顾客拥挤在选购打折商品,其余几个楼面,生意还是比较冷清。6楼的顺风大酒店还可。8楼的影院,只有服务员形单影只立在门口。

看过了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和迪拜购物中心后,再看中百一店,确实感到楼面小且无新意,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目前的格局有些不相吻合。 

步出中百一店商厦,走在南京路上,回望紧挨着的三幢商厦:新世界、中百一店和东方商厦,有些往事浮上心头。

新世界与中百一店,都是上海股份制企业扩大试点的商界企业。当初我参与调研商业系统的股份制企业改制,有时跑这2家商场,结识他们的总经理和办公室主任机会比较多。当初的感觉是:这些商界领袖,对改革的期盼热情相当高,商场营业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也随之要求明显提高。

以中百一店和新世界商厦为代表的的南京路商圈,曾经是中国第一大商圈,也曾经是中国民族商业振兴繁荣的象征。不仅连兄弟省市的客人要求这里,连许多老外都在这里流连忘返。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上海市区的不断膨胀,原来的副中心或外环周边,纷纷崛起一大批大型商业高楼。如中山北路金沙江路上的环球港,徐家汇的港汇商厦等,郊区的新型商业布局也基本齐全,本地市民们的消费流向,已比较均匀地随着地铁的延伸,而撒落四方。淮海路与南京路的消费层次过于鲜明拉开,反而给消费者一个错觉,好像南京路主要就是外地人来的消费世界。

前不久也参与过新世界百货业转型的调研,和对黄浦区十三五”创意文化规划的座谈等。认为要使中百一点和新世界这次新一轮转型成功,就有必要广泛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和需求。

2017年,是上海,也是黄浦区百货业、商业面临电商及新生代消费群体等的机遇和挑战年。广大市民对此的期待也是比较高的。

南京路,民国时期的十里洋场,不仅是商品销售的旺地,也是文化娱乐休憩的繁荣之处。所谓现代商圈,一定会让市民在此有比其他地方获得更多的消费选择机遇。也是商厦、洋楼、花园、酒家、画廊、剧院等众多大都市功能连绵或集群的中心城区。商厦与周边的环境协调,并相得益彰,是至关重要的。

南京路的商业基础雄厚,也是不容置疑的。“十里南京路、一个新世界”的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6月,获准从证券市场募集资金13多亿,麾下的三大老字号,五年内力争新世界百家连锁达百家。

商圈中的大健康功能需求,也是老百姓十分需要的。如:位于金陵东路上的群力草药店,每天凌晨4时不到,就有焦急的患者或者家属在店门口排队。这里,每天进出草药13吨,年门诊量30万人次,年“抓方”776万帖。2015年,群力草药店的年销售额为2.815亿元,位居沪上中药单体零售企业老大。然而,群力草药店门诊场地、药房、配药仓库等用地紧张,远不能满足大量就诊需求。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中心城区,黄浦区的医疗健康业本身具有很好的基础和优势。但与日益增长的市民需求和旅游商业的发展趋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是否可设想:

在一些主要商区、街区和社区,开展新一轮的以医疗健康养生产品销售、咨询为主的网店布局,帮助和支持中百一店、新世界等百货业的转型倡导在百货大厦里进行健康养生体验型营销创新。

区域内的中华老字号健康业品牌资源整合,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病床,同时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紧密结合起来,增加中医为主的门诊点,鼓励一些中医健康养生专家等,在商厦、社区等设立专家门诊和咨询。

黄浦区区域内有众多的医院和研究所,如曙光医院、仁济医院等。这些医院和研究所集聚着众多的有关中医健康养生的科研教学资源优势。包括可与上海的中医药大学等机构合作,协同推进在本区域内,或在长三角地区及上海市内进一步推广“群力模式”联合门诊;蔡同德堂药号、上海胡庆余堂国药号可采用连锁经营模式,在一线城市、省会城市拓展旗舰门店,并适时介入养老、保健专业店、药妆护肤专业店等细分领域 同时在长三角土壤无污染的区域,做大做强研发、生产以及中药原材料种植等上游产业链。

通过借助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等,来实现大健康业务增长。建立健全全区的统一大健康服务云端平台,包括优化健康服务线上平台,建立健康社交网络,构建互联网销售平台,为用户建立可以互联、共享的电子健康档案这,搭建连通医保、商保的互联网支付结算渠道,建立中医药诊疗、预防保健服务的大数据中心等。

商厦转型,只有插上科技创新和健康养生的翅膀,适应和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购物、文娱、餐饮、体验、共享等需求,并在消费中增进对商品名牌的知晓、认可等乐趣。这样的商圈,是充满人性化的,也是国际化的。

             2017年6月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