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公权与私利发生矛盾或冲突时------

 熟年人生 2020-10-07

       近日一则有关松江交警的视频与议论刷爆网络,朋友圈转发的各种评论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一件事的发生,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评议,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活跃的年代,确实需要有一个公开辩论的过程。

    分析这个案例,如果从公权与私利发生摩擦的角度来看,执法者与当事人的公德与私欲、公权与私利,都属于文明城市文明公民所必备的讨论范畴。两者之间,孰重孰轻,孰先孰后,放在教化的同一频道上来看,不由得想起我十年前写过的相关文章。现分享如下,期望可有所参考。

    “”春风化雨“和“风吹草动””(写于2006年4月11日)

   自从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座谈会上提出“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后,全社会掀起了宏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宣传高潮。上海也不例外。东方网开办了“市民公德网”。中小学生这星期日的作文题目也是学习“八荣八耻”的心得体会。今天,《新民晚报》标题“春风化雨使人对真善美心向往之”,集中报道了昨天下午全市召开的2006年精神文明建设大会c书记的重要讲话。想到今天遇见的两件事,我的脑海里马上浮现“春风化雨”和“风吹草动”这两个成语。

   用“春风化雨”比喻道德风范的感化影响作用,早已脍炙人口。我们马上会想到唐朝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与此类相似的还有,如清朝王文治的【安宁道中即事】:“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日暮平原风过处,茶花香杂豆花香。”描写了春雨过后一派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唐五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则反映了春风催化了人与物的互动和美关系。“春风化雨”其实说明了道德风范的感化艺术手段和表现特征。道德风范不能靠生硬空洞的说教,也需要环境的适应和时令的配合。诚如c书记所强调的第二条:“坚持正面引导,褒荣贬耻。践行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人心工程’,只有通过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才能使人们从内心里认同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真正对‘真、善、美’心向往之。”

  “风吹草动”,出自《论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我国著名学者南怀瑾在《风吹草动》一文中评议说:“中国文字中的‘风气’两字,是从这个观念而来。一个大政治家的领导,应该造成一种风气。君子之德象风一样,普通人的德象草一样。如果有一阵风吹过,草一定跟着风的方向倒。”这是说明在道德风范的树立过程中,领头羊的重要性。下午我去科学会堂开会。路上巧遇一个市政协委员、局级领导干部。他和我打招呼:“看见你在《晚报》上的影评文章。现在的一些电影确实乱拍,不知想把观众的审美观引向何处?”会后去看望一个老朋友。其给我讲述了中午看到的一幕情景:一辆黑色的奥迪轿车,一路鸣叫喇叭,径直停在淮海路上的金钟广场门口,照理,这是不能停车的。一看车牌号是00xxx,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这车是领导干部坐的。过一会,只见一个30多岁的少妇。手里拎着大包小包从商厦出来。身高马大的司机赶紧下车接过她手上的东西。那个少妇弯腰伸头,抬臀,然后再提腿钻进轿车。就在进去的一刹那,暴露了非常不雅的风度。朋友感叹说:公车私用暂且不说,那些所谓有权势的人士,连一般的礼仪风度都不懂,怎么能引导和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呢?陈书记强调的第一条确实重要:“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作好表率。”

国父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之演讲》中说:“有一种志气,是大家公认的志,众人都向此做去,便容易成功,所谓众志成城。”要形成大家公认的志,我认为首先必须牢固树立“君子之德”最重要!这里所指的“君子之德”,可以包括:领导干部(相对于普通百姓)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有:家长对于孩子、教师对于学生、富人对于穷人等);舆论导向,尤其是电视台、报刊杂志、电影戏剧等所表现的文化倾向等。这是当前抓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我国已有网民一亿多,网络的导向和催化作用更不能忽视。从这角度说,我对上海现有的“市民公德网”还不尽满意。一是名称不够确切,二是栏目不够鲜明;三是没有独立建网。建议名称改为“社会公德网”。原有的栏目“最新动态、公德学习苑、曝光台、媒体聚焦、文明直通车、公德论坛、志愿者”等七个栏目,可以依照“社会公德”的分类逻辑关系再调整一下,同时要增强对“官场、戏场、校场、影视场”等领域缺乏社会公德的不良现象的抨击力度,拓宽对社会公德正面形象的宣传表彰深度。“社会公德”网站要独立注册域名,不要是东方网中的“市民直通车”频道的翻版。当然,“社会公德网”的内容要更加丰富多彩,要吸引广大的网民踊跃参与。

春风化雨,风吹草动,中国龙要腾飞。但希望不要再出现“叶公好龙”的笑话!

                   交通志愿者的见闻(2007年8月14日)

徐家汇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最近几周的早晨多了几个交通协管志愿者身影。人行道的栏杆上张挂着一条红的横幅,上写:迎世博,讲文明,文明就在你的脚下。

近日的早晨7点半前,我与部门领导早早来到路口,挂好横幅,穿上印有志愿者标志的红色马甲,我们精神抖擞地站在值勤的“岗位”上。

此时阳光还比较微弱地撒在对面高高的、豪华的帝景苑大厦上。行人、车辆开始明显地多了起来。

突然来了两个穿着兰色马甲的工人,把手里拎着的铁栅栏往非机动车道上的一个窨井盖旁一放,表示这里有重要市政工作要做。他们打开井盖,然后旁若无人地开始工作。本来就狭小的非机动车道,被这几乎有1平方米左右的障碍占领,自行车、助动车、摩托车的车流汇聚到这里突然象被一块礁石所挡,有的被冲到机动车道上,有的拥挤着向路口流去。

我走上前打听,原来是电信部门在这里安放光缆。工人解释说:他们早晨5点钟就开始在其他路口忙碌,到了这里就是这个时间,而且作业需要一个小时。我无语,因为我没有权利干涉他们的工作。但是我内心嘀咕:难道不可以在高峰期间避让一下吗?有朋友在事后听说便这样反问我:如你是老板,你愿意让手下人休息几个小时,然后再干吗?原来各自部门、领域的利益,使得马路资源在早夜高峰期间,可能随时被“分割”。

区里派来组织检查路口交通协管情况的两个老人过来检查了。听说他们检查内容有“劝阻多少人次乱闯马路”等。我笑说:有检查这里的马路设施情况的反馈表吗?我指指附近的人行天桥,说:比如这座人行天桥的设置就不大合理。一是没有自动扶梯,那些残疾人、老年人行走就很不方便;二是只有上下3个通道口,另一个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旁边正准备过马路的老年人,忙插嘴说:是啊!我们老年人过人行天桥真不方便啊!区里同志告诉我:快了。听说今后再不建设人行天桥了。

说话时,正好有一个坐着轮椅的白发老太,被一个中年妇女推着,想上我们这边的人行道。但因为斜坡地面没有修整好,到这里轮椅平行受阻。我赶紧向前,与那推车的中年女子,把轮椅抬上了一下。有时也有行人前来问路,如衡山路、衡山电影院等怎么走。我一一耐心回答。当然,我的职责,主要是协助交通协管员负责维持非机动车和行人过马路的秩序。我发现,现在确实过马路的文明现象在增多。只是有一些往斜土路方向的骑自行车或助动车者缺乏足够的耐心,等不及绿灯亮,就在马路口前10多米左右,径直斜穿过旁边的马路,提前改道左拐。这样过马路确实危险。我后来观察到,这路口的红绿灯设置可能有些问题。两方向的红绿灯亮暗配合不紧密协调。往往是东西方向的红灯暗了,而南北方向的绿灯却总是迟大约半分钟才亮。我们只能靠人力指挥弥补。一旦东西方向的红灯暗了,南北方向的绿灯虽然没亮,但此时过来车辆明显没有时,赶紧让非机动车通行。排在后面的部分急性子等不得,就采取乱穿马路到对面的违规行为。

在场还有外单位的2个志愿者。他们工作确实认真,经常主动出击,劝阻那些试图违规穿越马路的非机动车。我发现其中一个中年志愿者语言表达确实不够文雅。可能是性急或恨铁不成钢,他对不听从劝阻的骑车者,有时会一连串口出粗话:耳朵有吗?眼睛生吗?戆驴!当被骂者回头扫视他一眼,他还说:那能?不卖帐啊!

我在旁边听了感到不是滋味。我想服务部门在服务顾客的时候,如公交,总有一些规范服务用语。难道我们每天和大量的人流、车流打交道的城市管理队伍,就不急切地需要建立一个行业的规范服务用语吗?

一个小时匆匆过去了。此时的阳光已经十分强烈,照在脸上不敢睁眼。当我卷起横幅准备撤离时,突然笑了起来。横幅上的标语是市有关部门统一宣传的。可以说是朗朗上口、形象生动。但如果要对最后面的话“搞笑”一下也未必不可。“文明就在脚下”,是否会生出“践踏文明”或“把文明踩在脚下”的这样歧义呢?!看来,一个十分平常的交通路口,十分平常的过马路现象,往往却牵涉到方方面面。这里有行人、骑车者、开车者和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也有马路交通设施的设置与建设的合理性,还有其他拥有马路设施资源的部门如何在早夜高峰共同协调的问题。甚至包括宣传部门提供更精彩的传播用语。等等,等等。一个小时的见闻毕竟有限,但遐想却从这里驰骋开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