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古镇廿八都

 熟年人生 2020-10-07

  在江山市引起我好奇的,除仙霞古道,就是神秘古镇廿八都了!

  廿八镇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处,至今有千年历史,曾被徐霞客收录于他的传世之作《徐霞客游记》当中。

 一是这里地势神秘。它位于江山城南65公里,地处仙霞山脉深处,与福建浦城县相邻,是浙西的南大门。仙霞古道从镇中穿过,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四方关隘拱列,东有安民关,南有枫岭关,西有六石关,北有仙霞关。历来防卫严守,易守难攻。由于藏在深山,这里的民风还比较淳朴。

我们进镇游玩时,一些农民笑着和我们说;这里的破房子有什么好看的?镇口有一个很大的露天垃圾堆,说明这里还是不加雕琢。

二是“廿八都”这个地名神秘,耐人琢磨。 原来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这一带已有少量山民居住,地属须江县道成乡。931年即五代后唐长兴二年起,须江改名江山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江山县在乡以下设四十四都(“都”相当于村),从县境东北即现在的一都江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以数字分别命名,这里排行二十八,故名“二十八都”(或称“廿八都”)。

直到清康熙年间,江山县沿用明制,分十二乡四十四都,道成乡包括二十八都等四个都。后来不管经历多少王朝更迭、世变沧桑,廿八都”这个地名却一直沿用至今。

三是由于古为军事重镇,最初主要是军事功能的千年古道到了清代逐渐成为商旅要道,现今居民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守军和商旅的后裔。全镇3600多人口中,姓氏就有142个,流行的方言有13种,是名副其实的百姓镇”、“方言王国”

  据说这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我国惟一一个有百个以上姓氏的移民古镇。到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廿八都的客家人姓氏就达到80多个,出现了显赫一时的“四大家族”,即金、杨、姜、曹。

   现有还有许多地名如姜家上弄、姜家中弄、姜家下弄、杨家弄、杨祠弄、金家弄等,大都依这几个姓氏命名。大姓的家族都修有族谱,知道自己祖上来自何处

  我们走在古镇上,瞧见那些高墙深院重门上都刻有姓氏。姜家是大财主,除了开钱庄,也经营商业,从油料到布行,特别是以经营“三籽”(桕籽、桐籽、茶籽)而冠盖闽北。后来经营煤油,与英国的亚细亚煤油公司打交道,所以姜家两个房子有点西洋风味。姜家盛时,生意远及清湖、兰溪、杭州、上海、宁波、浦城、福州等地,仅在廿八都街上就有数十家店铺。

最具旅游欣赏价值的,当属这里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古镇遍布徽式、浙式、闽式甚至西洋特征的建筑。较好保存了各代的建筑、壁画、墨迹、楹联、标语等。

保存完好,规模较大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及民国早期的民居、厅堂有36幢;文昌阁、大王庙、万寿宫及浙闽枫岭营署等公共建筑11幢。原中国建筑科学院院长汪之力认为:“作为民居,如此集中而完整,全国不多,廿八都称得上是一处。”

廿八都民居与浙江各地明、清时期民居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它融浙式、皖式、赣式和闽北客家风格于一炉,可谓独树一帜。站在老街当中,高大厚实的外墙、鳞次栉比的马头墙随处可见,天空往往只露出窄窄的一条缝隙。

有的人家特别在大门里面再建一道高墙,走入正门之后还要拐道弯。随意走进一个院子,站在天井中或厅堂上,雕梁画栋或精美绝伦的牛腿、垂莲等随处可见,有一户人家的窗格,光是浮雕的花样就有数十种。

廿八都老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是楼阁式的木门罩,上覆黛瓦,檐角起翘,各个部件上又都有精致的木雕装饰。廿八都的民居建筑基本上是黑、白、灰三个色调,古朴淡雅。

在小文昌阁,我们可以看到几百年前留下的对联:“读有用书行无愧事,说根由话做本色人”;在“德春堂”中药铺,我们还能看到百年前的“止咳保肺片”等商业广告;在街头里弄,在姜家旧宅,我们能看到人民公社到“文革”时期残存的打油诗、标语、语录以及漫画等。

当地人都说,从仙霞岭看下来,廿八都的古建筑群犹如一把弯弓,老街是弓把,205国道线是弓弦。作为新的旅游开发景点,1991年10月7日,廿八都被命名为浙江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已经有10多年历史。

但是,镇上的一些旅游服务设施还相当简陋,有些地方环境还相当差。不管怎样,如今这把弯弓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壮大和发展,重新抖落灰尘,正跃跃欲试呢!

                                                       2006、5、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