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眸世博十三:参与编写《上海世博会青少年行动手册》

 熟年人生 2020-10-07

2009年上半年,我接到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邀请,作为第一作者参与编写《上海世博会青少年行动手册》。该书主要分三章,每章约分四到五节。我主要撰写了第一章全部和第二章部分。该书由时任中共上海市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仲伟作序言。

由于读者对象是青少年,该书图文并茂,文字简练生动,每节有“时光逆流小火车”和“七彩知识窗”等链接。书的最后有“世博心愿大征集”、“我心中的未来城市”、“做个无处不在的志愿者”等问答题等。本书于2009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本书出版后受到学校和青少年的欢迎,我当时所在的徐汇区党派组织,也特意包销了一部分书籍。可见当时的上海,在各个方面为举办一次精彩、成功、难忘的世博会,全社会广泛动员和全面参与。

现特分享该书的第一章《世界的博览,博览的世界》第一节。(与图书文字略有改动)

第一节 横空出世——世博会的缘起

2009年5月1日清晨,北京天安门广场。

春风拂面,晨光熹微。新竖立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计时牌和倒计时“365天”的字样,在庄严的国旗升旗仪式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让人充满激动和遐想。是啊,中国人刚从“奥运时间”回味出来,现在又开始步入“世博时间”。光阴迅速,机遇珍贵。此时此刻,人们更加怀念那158年前的世博会缘起。

现在公认的第一届世博会,是1851年的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那么,第一届世博会是如何在英国发起的?她又对以后历届世博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现在就让我们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淘沙滤金、一探究竟吧。

大英帝国的世博雄心

19世纪中叶的英国,是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下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工业革命,英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国家钢铁产量的总和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产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并拥有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

英国的殖民地更是遍布世界各个角落,面积大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是英国本土面积的135倍。因此,当时的英国也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英国在世界工业中一马当先同时资本的高速聚集和运作,也使它成为当时欧洲的金融中心。这些触发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主角的欲望。

于是,为了显示英国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并与世界进行广泛交流,也为了进一步确认英国在世界上的主角地位, 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主席阿尔伯特亲王,向爱妻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意义的提议:举办一次盛况空前的万国工业博览会!

时光逆流小火车

在万国工业博览会前,欧洲各国举办过一些工业博览会特别是英国、法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都举办了多届有影响的工业产品博览会。法国在1798年—1849年的半个世纪里,在巴黎举办了11次大规模的全国性工业博览会。1761年英国首次举办了仅有两周但非常成功的工业展览会;1828年至1845年,英国在国内组织过多次类似博览会的尝试;1849年,英国在伯明翰第一次为展览设计建造临时场馆。当然,这些展会的规模与参展方的数量等,与后来的世博会不可同日而语。但频频举办工业博览会也使英国萌发了办一次世界各国参与的博览的念头

   英国皇家艺术协会成立于1754年,已经具有近100年历史,富有承担国家展览会的组织经验。自阿尔伯特担任主席后该协会已成功举办了1847年与1848年的工业博览会。

征得女王同意后,1849年6月30日,阿尔伯特亲王在白金汉宫主持召开第一次万国工业博览会筹备会议。会议首先听取了亨利·柯尔介绍法国1849年巴黎博览会的情况介绍。当听到这届博览会参展者达到4500之多时,阿尔伯特亲王和艺术协会的主要负责人,下了决心要举办一次超过法国的国际性博览会。会上,阿尔伯特亲王提出博览会必须是国际性的、展品要有外国产品参加的设想,要求能在伦敦海德公园中找到最好的展览场地,以举办一届规模宏大的万国工业博览会。最后,会议明确亨利·柯尔为博览会具体实施负责人,并就如何举办博览会做出了项重要决定,为以后历史上世博会举办确立了基本框架。会议决定这次博览会展品分为四个大类: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和雕塑作品

1849年10月17日,筹备委员会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博览会公共宣传会议。阿尔伯特亲王授权亨利·科尔爵士,向伦敦市最有影响力的商人和银行家描述了博览会的整个计划,以征求他们的投资。亨利·科尔是当时英国平面设计教育界的重要人物,他在自己创办的《设计与制造》杂志上,大力宣传当代工业科技和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的重要性。

筹备委员会成员拜访了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65个城镇,了解和征求国内著名的制造商们对博览会参展的意向。筹委会还到法国等进行游说,动员其他欧洲国家参展。这时,有两个投资商他们愿意以换取预付款5%的利息加上利润为条件,提供25万英镑启动资金。

阿尔伯特亲王是德国人,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学识渊博,兴趣广泛,酷爱技术、绘画、建筑,还是一个出色的击剑师,被称为“走动的百科全书”。由于勤奋好学,善于思索,他的性格与脾气往往显得与众不同。他的开明思想和创新精神经常也影响着维多利亚女王的日常决策。很快,议会两院以多数票同意在海德公园内举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便以国家名义向世界各国发出博览会参展邀请。

非凡“水晶宫”

1851年的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首创现代建筑新风。因为, 在十九世纪,人们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博览会展馆:占地7万多平方米,长606米,宽150米,高20米,中间穹窿顶甬道高35米,巨大的钢铁框架被30万块玻璃覆盖,显得壮丽辉煌、玲珑剔透,因而被当地一家报纸誉为“水晶宫”。 

国际展览局巴黎总部的会客室里,有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雕塑经常会受到来访者的景仰。这个雕塑的场景来源于1857年《伦敦新闻画报》刊出的一副漫画:“水晶宫”的设计者帕克斯顿的小女儿站在睡莲上,设计者正在一旁细心观察。
   这个场景其实生动地反映了非凡“水晶宫”诞生的神奇故事。

183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查丝华斯庄园首席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发现他种植的一片大的睡莲叶子,竟能轻而易举地承托住7岁女儿的体重。翻开叶子背面仔细观察,只见粗壮的脉纵横交错,构成既美观又可以负担巨大的承重力的整体框架。这个发现给了他灵感,一种新的建筑理念顿时在脑中形成。不久用铁栏和木制拱胁为结构,玻璃作为墙面,首创了新颖的暖房。他发现,这种建筑除了简洁明快外,建筑不同构件可以根据建筑大小需要预先制造并能在现场组合装配这样的建筑成本低廉,施工快捷。

他当时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植物暖房,10多年后,竟然为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赢得卓越荣誉。

原来,第一届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在筹备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当时,国内对于举办博览会也有不同看法。大量意见是担心建造展馆会破坏海德公园内的树林和环境。就连博览会展馆的设计与建造一开始也遇到很大麻烦

1849年底,筹委会收到博览会展馆245个方案,但几乎所有方案都是设计成古典、永久性的建筑形式,不符合博览会展馆是临时建筑的要求。无奈之下,委员会只能将各方案中的亮点拼凑成一份官方设计方案:以砖石为基本框架、带有金属圆顶的传统展馆。不料这个方案立刻引发了众人的批评。因为,首先一年半的时间内来不及建造这幢庞大建筑;需要1500万块砖石也无法赶制;还有博览会结束后,拆迁也带来很大困难。

当博览会因展馆方案搁浅“车到山前疑无路”时,阿尔波特亲王的位朋友,园艺师和建筑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知道这个消息后,于是,根据睡莲暖房的式样,向博览会筹委会提交了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意义的展馆设计方案。于是,使博览会的筹备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喜局面。帕克斯顿提交的这个“水晶宫”设计方案,使得博览会展馆建筑时间内不仅来得及建造,建筑材料和造型也新颖独创,并且可以轻易拆迁,不会损害海德公园胜景。

1850年6月下旬,“水晶宫工的建筑方案公开,被公众舆论普遍接受。7月中旬,帕克斯顿为了能使海德公园内的一些树木罩在展馆屋顶下得以保护便在展馆的设计中增加了一个圆形屋顶并且展馆79800英镑的建筑报价也被筹备委员会接受。于是,1850年9月26日,水晶宫奠基,约过了17个星期顺利竣工了。

在建筑史上,水晶宫的方案完全突破了传统的砖石结构的建筑风格,全部采用钢铁、玻璃结构,并且使用预制板,整幢建筑其实是现代化大规模工业生产技术的结晶。这本身便是一项巨大的成就,以后的几届世博会的展馆都相继模仿。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吴焕加把它形容为“现代建筑的第一朵报春花”,因为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的使用一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开始在美国流行开来,并还一直影响到今天,开创了现代建筑史的一个新时代。

时光逆流小火车

首届世博会结束后水晶宫移至伦敦南部的西得汉姆,并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建造,1854年6月10日由维多利亚女王主持向公众开放。它作为伦敦的娱乐中心存在了82年。1936年11月30日晚上6点,在中央大厅的员工厕所内突然着火。很快大火烧遍了整幢建筑第二天早上,除了一堆扭曲的金属和融化的玻璃,其什么都没有留下。水晶宫的焚毁也宣告了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结束。

文明的盛会

1851年5月1日。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在海德公园内新落成的水晶宫”里隆重开幕。有50多万人早早就聚集在海德公园四周。人山人海,花团锦簇。水晶宫内挂满万国彩旗,参观人流摩肩接踵,各种工艺品、艺术雕塑琳琅满目、叫人目不暇接。人们惊奇地观看来自中国等25个国家的发明、珍先进产品。

中午11时30分,还是细雨蒙蒙。12时,当英国女王率领的王室成员到达海德公园,太阳却神奇地出来了。女王兴奋地主持了开幕仪式。

这次博览会展出了10万多件代表人类文明成果的展品,它们由世界各地近14000名参展者提供,其中多半是英国厂商。因此,这次博览会主要展出了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成就和先进的工业品,包括一些机械设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是两台与实物一样大小的蒸汽机。

美国在这次博览会上显示的实力让许多欧洲人刮目相看。这个原英领地的新兴国家,竟然有众多的企业家携500多项产品飘洋过海参加了世博会。其中,麦考密克收割机和科尔特左轮手枪先进实用技术崭露头角,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幅漫画生动反映了英国人当时的复杂心态:海面上停着一些美国人前来参展的船队,一些英国人在岸边议论着。有个英国人手指着海面上的船只,对他的同伴说:“这些美国人是我们骨中之骨。”意思就是,虽然美国人在这次博览会上出尽了风头,但别忘了,他们曾经还是我们大英帝国管辖的呢。

第一届博览会上,还有许多新颖的工艺美术设计让参观者流连忘返。纺织机上的饰件金属椅子上油漆木纹银质餐具上繁复花纹,繁花似锦的缎带,造型精美的钢琴等,都让人崇敬维多利亚时期的风尚。

还有土耳其水烟袋、打猎武器精美的骆驼背鞍,来自中国宫灯瓷器刺绣屏风等,引来了无数参观者。印度华贵的宝石、充满异域风情的服饰等,更吸引着众多欧洲女士

当然,最受赞誉的还是博览会场馆水晶宫。这座原本是为博览会提供展品展示的场馆,不料却成了第一届世博会中最成功的展品。成为世博会的标志。1851年的万国工业博览会接待了600多万人次参观。5084奖项展品,其中外国人获得3045项。

维多利亚女王回到皇宫,还沉浸在白天开幕式上的激动和震撼之中。荣耀漂亮的水晶喷泉,参观者的欢呼声,每张脸上洋溢的笑容,宏伟的建筑,棕榈树,鲜花,雕像一一还在眼前闪现。她对亲爱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为这次博览会的贡献,深情地在日记里进行了评价:我亲爱的丈夫,这次和平节日的创造者,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确实让人感动,永远值得纪念”想不到事隔11年,1862年,由于过度劳累,阿尔伯特亲王42岁因染病不治英年早逝。女王无比悲痛,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至今,英国海德公园内富丽堂皇的阿尔伯特亲王纪念雕塑群,已经成为国内民众和外国游客前来瞻仰的名胜之一。

时光逆流小火车

第一届世博会结束后,主办方宣布博览会获得利润186437英镑。经皇家组委会讨论,决定除了给“水晶宫”设计、建造者帕克斯顿5000英镑作为奖励外,其他盈余分成个部分:第一,建立博物馆用于教育民众,在南肯新顿购买87亩地建立科学和艺术中心。(今天,这块土地上有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科学和地质博物馆、帝国科学和技术学院、皇家艺术和音乐学院1862年世博会后建立的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二,设立科学艺术奖励基金。

这一10月14日,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圆满落幕。作为首届现代意义上的世博会,它倡导文明交流,分享创新成果,促进科技进步,创造幸福生活的理念成为了后来历届世博会始终遵循的宗旨。

在这次博览会上没有直接进行交易活动,而以展品的展示、评比、工艺交流等为目的,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以及各国先进的工业展品。这种以“展示、评比”为主要内容和形式,也成为了以后各国举办世博会的蓝本。而本届博览会制定的七项规则,也成为后来历届世博会组织筹办的行动指南。如:展品的分类,后来演变成确认主题;世博会的展馆一般是临时性的,后来发展成也有永久性的;国际性的盛会,由主办方国家发出参展邀请,这成为后来的基本模式,并发展演变成成立永久性的国际展览局等等。

最令人关注和留念的,还是自本届世博会开始演绎的一段“一切始于世博会”的传奇。人类生活中的不少文明成就,如蒸汽机、电话机、发报机、留声机、电影、煤气灶、电视机、计算机、机器人、航天器等,大都经历过世博会的“洗礼”或“助产”。度假村、俱乐部、主题公园、大型商场、自动售货机等等现代生活方式和公共设施,也无不经由世博会获得体验,随即进行推广。 

1901年,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就高度概括过世博会的精神和功能,他说:“世博会见证着时代的进步,记录下世界的前进历程。它激发了人类的活力、进取心和智慧,促进人类聪明才智的发展。博览会走进了千家万户,它们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使人类日常生活丰富多彩。博览会为万千学子开启了信息宝库的大门。每一届世博会无论规模大小,都使人类文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各种思想的相互碰撞总是能给人以启迪,使人类的大脑更充实,双手更灵活。接踵而来的是友好的竞争,它是产业进步的动力,是发明创造及人类各项活动各领域所作努力的灵感源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上的世博会,去重温那些美好、神奇的瞬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