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点江山,荡漾清湖

 熟年人生 2020-10-07

   12月中旬的一个双休日,应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项目科教文化与传播委员会何蔚萍副主席的邀请,前往江山市作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文旅之行。

13年前来江山相比,这次从上海到江山市的路程时间大大缩短。第一次是来参加全国休闲文化的研讨活动。晚上6点多火车,半夜二点多才到江山市。而这次是晚上7点多的动车,当晚10点左右即到。整整缩短一半多。所以,现在来江山市旅游的上海人也明显多了起来。

晚上下榻的还是上次的国际酒店,现在名称改为“君澜国际大酒店”,酒店设施已全面装饰一新。

周六是一天的文旅考察。

            戴笠密宅开放一波三折

戴笠密宅,13年后再次踏访。在车上听当年的分管文化旅游市长,讲述当年幸亏上海媒体人娄晴资深记者前来报道,才统一认识。

有三种叫法:老家,密宅,故居。当初到上海青松城来宣传,有老干部掀桌子,责问:国民党特务头子还要宣传?不管如何,戴笠在抗战期间的情报工作不可否认。

现在这故居中展示的照片和内容,还是拟以抗战为重点好。

如今,戴笠早已梦归坠机60多年,方面美国人梅乐斯将军赠送的金钱松种子已长成茁壮大树!江山市出了65位国民党少将以上军官。

此次同行的有原浙江省旅游局规划处何处长。在考察中,我注意到他随身带着一个速写薄。不时会速写一些建筑,惟妙惟肖。当时在参观戴笠故居中,他话语不多,神态严肃。偶尔会冒出一二句:要反映与戴笠同期黄埔军校的历史。返回后,他竟然发给群里一封长长的回忆录,读来十分感人。原来他的父亲是和戴笠同期黄埔军校毕业的。

分享何处长的《抗战与取名》:

今天又到江山。看到了戴笠在黄埔求学和抗战中的许多史实。心中非常感概。我们兄妹都生于黄埔軍校。我们的取名都与抗战和世纪滄桑相关。

父亲,安徽人。早年投考黄埔軍校。母亲,绍兴人。上世纪外祖父在绍兴开了一家兴旺的笔墨字画铺一一文慧笔庄。1937年在軍校执教的父親与母親订婚,拟在第二年吉日成婚。但不久抗战爆发了,日军轰炸绍兴,外祖父店舖被炸,且身负重伤。在南京读书的母亲放弃学业,奔绍持家,直至1942年外祖父病重身亡。

此时,父亲已随軍校抗战入川。俩人天涯分离。从此,母亲踏上了千里奔波,寻找父亲的里程。在母亲记忆中,只知晓父親参加了武汉会战和衡阳会战。在绍兴~四川的寻夫之路中,母亲冲破重重日軍封锁,三次遭遇生命危险,磨难九个月才到达重庆。到渝方知黄埔军校已迁成都。1943年元旦父母在成都相聚完婚。1944年生下姐姐,取名慕蓉一一记念母親思慕蓉城,万里寻夫。(成都又名蓉城)。经过八年浴血奋战,19458I5鬼子终于投降。军校即将迁回扬子江畔的南京。此时我诞生了。我生于岷江边的黄埔军校医院,为了牢记四川的养育之恩,不忘扬子江到嘉陵江的苦难抗战历程,共飲一江水。饮水要思源。故我取名何思源。抗战结束后,父亲接到调令,暂不回南京,参加筹建黄埔成都分校。不久,我的妹妹又诞生了。此值抗战胜利,百废待兴。老蒋提倡新生活运动,要大力兴建新重庆、新成都。于是小妹取名"兴蓉"一一兴建新成都。

时间过得好快呵!一瞬间,抗战胜利已经7O多年了。当年呱呱墜地的我,已成古稀老人。每当八月十五时,我就仰望明月,怀念历难的父母,怀念死于抗战的外公,怀念哺育养育我的祖国江山……

苦难不忘,后世之师。吾辈当缅怀先辈抗战报国之恩。

——201812月思源写于仙霞关抗战遗址地

   江山也是能牵动国共两党共赴抗日浴血奋战情结的地方。  

             千年古道仙霞国际交流

仙霞古道,现有10公里可徒步旅行,途径四座关隘。雨雾蒙蒙,我们一般都只走到第一关,站在关上,眺望左右都是崇山峻岭,前后则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江山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蔡恭对仙霞古道情有独钟。早在2004年12月,他曾写下古道沧桑两千年 ——仙霞古道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依据和理由》大作。文中称:仙霞古道,又称江浦驿道,浙闽官路。北起浙江江山,南至福建浦城,全长120.5公里。是京(城)福(州)驿道极其关键的一段,史称“浙闽咽喉”、“东南锁钥”。是汉、唐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海上丝绸之路一条重要的陆上运输线。古道沿线及浙、赣、皖等地盛产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经仙霞古道源源不断地输向东南沿海港口,出口海外。

仙霞古道同时也是一条古诗词之路。张九龄、白居易、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陆游、辛弃疾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诗文达300余篇。古道沿线还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江郎山、浮盖山,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廿八都,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霞关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历史遗存。

在第二天的研讨会上,何处长还专门谈到日本空海和尚当年徒步前来仙霞古道和廿八都的国际交往历史。

廿八都神秘历史再探清幽

   2005年曾来过江山廿八都。此次前来发现古镇面貌有变化。原来2008年当地政府特意请阮仪三前来指导,并拨资金进行修缮。回望东升桥,神秘的廿八都,正加快撩开其隽永的面纱。

   蔡恭主席的大作中的第12部分“空海之路”,专门介绍了日本空海和尚及日本当今学者与江山的国际友好交往史。

空海是日本文字的创造者,日本佛教最大宗派的缔造者,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画家和书法家。《旧唐书》载:贞元二十年,日本“遣使来朝,留学生桔免势、学问僧空海。”《新唐书》载:“浮屠空海愿留肆业,历二十余年。”空海在唐求学的“二十余年”,对中日文化的交流,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唐·贞元二十年(804)七月,空海等奉敕随第十二回遣唐使贺能赴唐求学。渡海遇台风,于八月十三日漂泊至福建霞浦长溪县赤岸镇。当时,除明州、登州外,其他各州、县不受理“泊务”。空海一行被“封船追人,令居湿沙之上。”后,空海代遣唐使贺能执笔,上书《与福州观察使入京启》。至十一月三日方批准入京,于十二月二十三日到达长安东门。自福州至长安,行程4800余里,行期49天。空海在日本影响极大,崇拜者极多,研究者也不少。由于当年他自福建赴长安的史料甚少,日本理论界有多种观点,争论不休。

1998年,浙江旅游局何思源处长在“中日佛教文化旅游线研讨会”上,发表了《空海浙江之行研究》一文。认为,按照行程与行期,沿仙霞古道,由闽入浙,然后,在龙游登船,沿钱塘江顺流而下直至杭州。在杭州经大运河北上长安,才是最佳,甚至是唯一选择。不久,何思源收到日本鸟取观音寺主持中原良辩来信,支持他的观点。中原是空海的虔诚信徒,16岁,他师傅圆寂时,曾嘱咐他:“密宗的根在中国,要求得真谛,必须到中国,要重走空海大师之路。”为此,他曾70次到中国,其中20次到福建,30次去西安。“文化大革命”时,曾在苏州被关押,直至惊动周恩来总理。总理批示:“日本求学僧,应善待之。”提起周总理他就感激涕零,称是“佛界恩人”。很快,中原便来到中国,在何思源的陪同下,从福建霞浦,走建阳、浦城,过枫岭关,到达古镇廿八都。当登上仙霞关时,他不停地说:“就是这里,就是这里,这是先祖走过的地方。”中原回到日本后,便到处演讲,说仙霞古道是先祖走过的地方。

1999年,何思源应中原邀请去了日本,瞻仰了空海墓,拜谒了空海创建的高野山金刚峰岸寺,拜访了空海研究权威、日本密宗三大学问僧之一、向以治学严谨著称的高野山佛教大学静慈园教授。教授接过他的论文,叮嘱说,空海在日本的影响非常大,对空海的研究要十分慎重。2002年,中原陪同静慈园教授和一批高僧,从福建进入浙江,当走经廿八都古街时,严谨的教授眼眶湿了。他动情地说:“这里确实是先祖经过的地方。”他捐赠给廿八都200万日元,希望修缮古老的石路。 2003年3月,中原陪同大孤大学的一批著名艺术家,从江山到衢州,到龙游,沿途拍摄了大量照片,准备出一册《空海大师之路》专集,并在日本举办《空海之路》艺术摄影展。

 同年11月8日,高野山空海信徒们捐赠的空海铜像,在枫岭关落成。这是日本自行设计、制作在中国的唯一铜像,高约2米。               

        清漾村江南毛氏祖居风水佳

江山有清漾村,因江南毛氏祖居而名闻遐迩。当年庐山会议后毛泽东专列路过衢州特意与当地书记谈《聊斋志异》中的三怪。据说,凡是到过该村的领导干部,后来都有提升。从毛氏宗祠看家族族训及毛氏故居的风水等,果然书香世家。后出民国一代国学大儒毛子夫老先生及新中国领袖等。

清漾村面积177.93公顷(2669亩),居民345户、1155人,以毛姓为主。清漾毛氏,历史上出过80位进士、8位尚书。清漾毛氏的著作,有5部17卷被收入《永乐大典》,6部27卷被编入《四库全书》。

 自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江南毛氏8世祖毛元琼,(字公远,号清漾)迁居清漾,已历经1500年,后裔在江山者建有13座祠堂,约6万人,遍布全市各乡镇。并外迁云南、江西、湖南、福建、安徽、广西等省及本省宁波、奉化、余姚、丽水、龙泉、遂安、温州等地。

北宋建隆三年(962),清漾人毛休出任吉州刺史,其父毛让同行,迁居江西吉州(今吉安),为江西吉水毛氏始祖。元朝末年,吉水毛氏后裔、仙茶乡毛太华迁云南。明朝初年,因军功从云南拨湖南落籍定居,是为韶山毛氏始祖。史料记载及研究证明,清漾为江南毛氏的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

  清漾祖宅背山面水,东面正对清漾古塔。门前有一大片广阔的田野,正面对着祖坟山峰。风水极佳。

   自清漾公始居,1500年来,毛氏共出了8个尚书。83位进士。近现代名人还有,国民党上将毛人风;国民党中将毛万里、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毛彦文、科学院外籍院士毛河光等等。

从这里走出来的,出了革命领袖还有国学大师。“清漾祖宅”四个字为胡适所题写,而这里走出的国学大师毛子水,则为在胡适去世后,为他题写了著名的百字碑文。

这么豪华的族人阵容,却看不到豪华的宅邸。清漾祖宅上的楹联似乎道出一些答案——正是崇教学重农桑和亲友睦乡党风清俗美,完粮差戒争讼黜淫邪薄势利身泰心安。

清漾又叫青龙头,其北、东、南三面环山,林山葱茏的山岭蜿蜒起伏,曲折盘旋,犹如一条青龙,西侧田畴万顷,村庄则如一颗明珠,整个地理环境形成一幅游龙戏珠之美景,东侧有古老的清漾塔,一条“文”字形的文川溪从村中穿过,魁梧的千年老樟树屹立在村头。

清漾祖宅为毛氏定居清漾的第一所住宅,屡毁屡建,历经1500余年。现祖宅为砖瓦木结构建筑,三进三天井,白墙,灰瓦,马头墙,建筑面积330平方米。

大门之上“清漾祖宅”匾额,为著名学者胡适1933年所题。大门前的楹联:“天辟画图,星斗文章并灿;地呈灵秀,山川人物同奇。”为大诗人苏东坡所撰。前堂横梁上的牌匾“开拓前进”,为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亲笔。

 两侧的石碑,铭刻着历代毛氏先贤与当时名人往来的书柬、诗文。有南宋诗人陆游的《访毛平仲问疾与其子适同游柯山》,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的《赠毛达和高斋》,文学家、刑部尚书王世贞的《题毛达和书舍》,兵部员外郎杨继盛的《致毛恺书》等。 

          清湖码头古镇再现千年之约

江山清湖古镇第一次来。原来这是海上丝绸之路国内一个重要节点。当年北方货物经大运河到杭州,再经钱塘江到达清湖码头,最多有千舟竞发壮观。十万挑夫将货物走陆路,穿过仙霞古道前往福建蒲州,然后经泉州出海。

清湖也有许多名人前来游往。徐霞客曾多次来到江山,第三次路过清湖写下当天的感受:“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循溪觅胜,得石崖于北渚。崖临回澜,澄潭漱其址,隙缀茂树,石色青碧,森森有芙蓉出水态。僧结槛依之,颇觉幽胜……。”

作为历史文化名村,清湖正在打造文旅结合、古镇与时尚结合等创新保护之路!

有江山市博物馆副馆长的钱华先生在浙江文物局网站上发表“浅识江山清湖古街区”文章:

湖地处浙江省西南,钱塘江南源,北与江山城区毗连,民国20年(1931年)设镇,现辖区面积67.2平方公里,下有3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2万人;镇区面积16.8平方公里,人口6814人。清湖据于浙水上游,有高屋建瓴之势;又操入闽之关键,有通达咽喉之道;从陆路越仙霞古道可直至福建、江西,而水路则可通达到金华、杭州、上海等地,在旧时为浙西南的水陆交通中心。

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作为浙闽赣三省边界的货物运输中转站,清湖不但是浙西的最大商埠,同时也是三省的商业要会。从东汉起,这里便是新安县的重要集市之一,唐宋以降一直保持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荟萃的局面,至明末清初已可谓是“万商云集、百货星罗”了。进入近代以后,尤其是清末民国初年,清湖达到了自己的鼎盛时期。沪、杭、金的洋货从水路运至清湖,再由江山挑夫挑往浦城、广丰、玉山等地(江山人把这种挑货方式叫“挑浦城担”)销售;返回时将当地土货挑至清湖,再通过水路外运。当时清湖的码头上舟楫往来,商贾云集,停泊的船只不下500艘。

无怪乎1931年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道:“清湖镇……为浙闽要会,闽行者自此舍舟而陆,浙行者自此舍陆而舟。官置浮梁,以济行旅。商务为全县中心,繁盛于县城,江西玉山、广丰两县,旧皆在此办货。”

清湖的清湖溪东岸有条南北走向的“万安街”,是当地最老的古街。街两侧店铺林立,厅堂、宗祠、民宅幢幢相依。旧时的万安街有“六场、三缸、八坊、九行、十匠、百店”的商业格局。这六“场”是指食盐市场、猪仔市场、粮油市场、丝绸市场、茶叶市场、药材市场,其中以食盐市场规模最大;三“缸”即酱缸、酒缸、染缸,以酱缸最著名;八“坊”为豆腐坊、榨油坊、粮坊、磨坊、糖坊、蜡烛坊、印染坊、锅炉坊,以豆腐坊最著名;

九“行”是米行、蛋行、屠猪行、柴炭行、桑茧行、竹木行、油蜡行、煤油行、运输行,以油蜡行最为著名;十“匠”即打铁匠、制锁匠、木匠、竹篾匠、石匠、泥水匠、雕花匠、油漆匠、制鞋匠、串粽匠,以泥水匠为代表;百“店”为饭店、茶店、箍桶店、裁缝店、瓷器店、灯笼店、布店、南货店、烧饼店、油条店、泥烙壶店、缸瓮店、猪肉店、理发店、裱画店、纸扎店、佛香店、雨伞店、刨烟店、金银首饰店、棺材店、素面店、爆竹店、对联店、船泊修理店等,以茶店最具特色。除了商号以外,这里还有钱庄和当铺等,1公里长的万安街就有100多间店铺,商贾的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热闹非凡。

万安街的成形离不开绍兴帮、徽州帮、江西帮等外来商贾,他们在各自的地盘经营着独具特色的商品。如绍兴帮以销运“官盐”为主。绍兴商人将食盐从绍兴经水路运到清湖后,除留下少量供当地人食用外,余下大部分都销往浙南的遂昌、龙泉,以及江西广丰、玉山,福建浦城、松溪、政和等地,日进出量少辄几十担,多时达百余担。小小一个清湖仅储存食盐的盐仓就有三个,规模都很大,一个营业部就占地近300平方米。江西帮主要开设棉布店,万益顺、万恒泰、万吉生、曾金和等布店都是江西丰城人开的。他们将各种棉布、各色绸缎、各样衣帽线带从杭州、上海、苏州源源运入,除在本埠销售外,绝大多数均通过人挑、车推、马驮等方式直销浙南、福建、江西等地,月吞吐量在三千匹以上。(20053月,在从江山贺村至广丰的一条古道上,发现了将古道卵石、条石磨出23厘米印迹的“羊角车”车轮印,足以佐证当时贸易的繁忙。)徽州帮主要开设南货店,在甘老柏、鼎新裕等19家南货店里连批发带零售,以销代售,货物品种包括桂园、荔枝、红糖、水产、干鲜果类等。这些果品从福建、广东北运,销往苏州、杭州,而水产则从杭州、宁波南输,销往闽赣,月吞吐量在四千担以上。

当然,本地人也没有滞后。他们在清湖这块天地里,充分发挥着自己的特长,开设了钱庄、油蜡行等。清湖有许多家钱庄,大的资本金可达十万银洋,普通的也有三、四万,为商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商人们有了钱都愿意到钱庄存放,而如果手头缺少资金周转,也可以随时来钱庄借贷。当地居民晚上一般都点青油灯或蜡烛灯,所以江山人所开的七家油蜡行生意都非常红火。到了清末民国初年,清湖又开起了煤油店。煤油灯、煤气灯亮度要比蜡烛强,而且节油省钱,买、卖煤油便成了一种新兴行业。杉木行也是本地人经营的强项。洪顺、同福昌、毛旭初等杉木行在掌握市场信息的情况下,利用山地资源,将成批的杉木砍下,连成排筏,放入清湖溪中待售(当然也有成批放至杭州、宁波的)。那时的清湖码头不是帆船就是木排,几乎占满了整个滩岸。

 虽然昔日繁华已是过眼烟云,但清湖古街区仍保留了传统的风貌。古街区以万安街为主线,分上、中、下三条街段,和周边几十条弄巷、以及民居店铺等,组成了规模不小的生活、商业空间。街道两侧的店铺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清末民国初年的建筑,两层三开间,歇山顶,左右两侧为马头墙。底层木质排门,为商业用房;二层为店主寝房,立面檐柱采用木雕牛腿装饰,正面设走马楼,回廊栏栅制“正”字图案。另外一种兴建于20世纪40年代早、中期。这批店铺大多是被侵华日军焚毁后重新建造的,其造型简朴、经济,底层为木质排门,第二层正面用木板拦隔,前后出水,单开间。这种类型占了万安街店铺的六到七成。

清湖的古民居也颇有特色,皖、赣、闽、浙风格都有,大多雕刻工艺精湛,注重门面装饰(有竖立牌坊式砖雕门楼的,也有用木雕门罩装点门面的),梁架构造仿明代风格,平面布局有四水归堂、纵长方形等。位于五圣殿5号的古民居建于清末民国初年,原为绍兴商人住宅。该建筑占地面积270平方米,厅式布局;明间设立柱,抬梁式,五开间;天井沿一周置回廊;檐柱牛腿镂雕草龙、仙鹤;正门朝北,立面开设三扇门;中扇为正大门,门眉均用五层青花砖叠涩出挑,上翘,门首彩绘仙鹤等吉祥图案,马头墙三层递宿。围墙门朝西,门前有约100平方米的围墙。两侧围墙上的窗户用条砖筑砌成双“喜”字,门额上的青砖阳雕有“砥砺廉隅”四个大字。围墙内河卵石铺地,精致美观。整幢建筑融皖、闽、浙风格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周家弄2号的古民宅建于清代早期,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二进一天井三开间。这幢民宅梁架用材讲究,明间大梁粗壮,柱头约25厘米,且梁与柱的接点仿明代建筑的造法,将大梁直接架设在柱头之上,无斗拱,柱础折腰下收,呈花瓶状。这种风格原来在江山城区也有所见,可以算是江山地区的一种建筑特点。姜家行弄4号建筑独特,立面门楼均用青砖雕砌而成,门额有砖雕的“元亨利贞”四字,石门柱内侧上端则雕着“福禄寿喜”字样。天井两侧设砖屏风,并彩绘有各种吉祥图案。堂前置六扇木质门,门槛石高0.45米,厚0.1米,与众不同。裕和弄2号是幢清代建筑,面积345平方米,共三进两天井,门额砖雕有“其旋之吉”,周边则彩绘有琴棋书画图案,显示了主人家书香门第的身份。梅家行弄、道宫弄、周家弄、泉井坑弄、育婴堂弄、当店弄、土地堂弄、邮政小弄、裕和弄等5000多平方米的区域内,是古民居最为集中之处。二十几幢清朝至民国的屋舍布局合理、大气舒畅,既具有用材讲究、雕刻精细的共性,又各有自身的风格。

清湖留有很多古代公共设施的遗迹:亭有清河亭、新安亭,坊有进士坊、节孝坊,寺有普宁寺,馆有江西会馆,一应俱全。九清桥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由天宁寺僧性德与里人周德福等募集建成,原有石作九垛,高七尺,横二丈,直三十丈,作屋二十四间履其上。明天启三年(1623年)时被大水冲毁,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改建为九清浮桥,现尚存桥柱、石板等。百家井又称“八角井”,初建于明代,清代重修。井深约4米,宽1.5米,井口设有6根拦柱、6块护拦石板的石护拦。井水清晰,味甘甜,冬暖夏凉,终年不涸,迄今仍是清湖居民的生活用水来源之一。公泰酱园旧址位于清湖上街,创办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道光十年(1830年),老板聘请兰溪名师,运用先进工艺,使产品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色纯、味鲜、货真,畅销福建、江西等地,在浙、闽、赣、皖边境地区博得了声誉。宋氏宗祠位于梅家行弄8号,始建于明代晚期,现残存两进一天井,面积约450平方米。整个建筑明间梁、柱粗壮,牛腿、雀替雕刻精湛,是清湖老街区公共古建筑中的精品。

清湖的17个装卸码头均设立在清湖溪东西两岸:上段的4个码头以农副产品为主;中段的8个码头除1个为食盐专用码头外,其余7个均以百货、南货为主;下段的5个码头则以杉木、毛竹、瓷器为主。如今,杉木码头还留有两根栓排筏的石柱,及宽8米、高10级、保存完好的石板台阶;南货码头通高2米、直径0.3米的系船石柱,及宽8米,高11级的石板台阶也保留至今;东岸盐码头的拱门及11级石板、台阶尤在,东桥头二层三开间,单檐四角上翘门亭的“清溪锁钥”风貌如故。这些保存较好的公共设施为清湖增添了别样的风景。

 作为浙西古商埠,清湖古街区历经千年沉积,整个格局基本保存完好,各种建筑大多保持着原貌,南货码头、盐埠头、杉木码头等也依然如初,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对于这凝结着历代清湖人劳动智慧结晶的遗产,政府在加强重视,清湖人积极在保护。

三代市长保护古镇呕心沥血

这次到江山市,结识了当地三代女副市长。

第一任女副市长后来担任原衢州市政协副主席祝喻英,已70多岁,身体健朗,志趣广泛。与何处长正好是老同学。对于江山市,尤其是清湖镇和清湖码头的保护等,关注颇深。考察途中,祝市长还会清唱几首古谱曲调的《诗经》篇章。如今沉浸在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普及教育上。

第二任何副市长,早在13年前在江山市参加全国休闲文化研讨会认识。其先后调任省文化厅、联合国陆海丝路城市联盟高就。这次还知道她是作家。对于廿八都古镇、戴笠故居等的保护,与前后任分管副市长都倾注了大量心血。这次由她亲自主持,邀请专家、学者对清湖码头及古镇的修建方案论证。

在群里提供的一则信息,引起我的更多关注:江山市位于浙江、福建、江西三地的世界遗产集聚地中间,能否在旅游集散地等方面做些文章。如下图所示:(★标注处分别是世界遗产地)浙江江山、杭州西湖、杭州京杭大运河、安徽黄山、安徽西递宏村、江西三清山、江西龙虎山、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福建永定土楼。

第三任年轻的何正芳女副市长,民主党派成员。也是前任何副市长的学生。温婉清秀。在研讨会上的致辞对于江山市的文化旅游如数家珍。对于清湖码头和古镇的修建,也有其独到的看法和建议。

这次研讨的项目是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修复清湖古镇。充分发挥清湖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之优势,进一步发掘海上丝路文化底蕴,聚集江山人文精华,依托清湖码头和古建筑文化遗产,发挥山水优势,弘扬传统文化,打造一个传承丝路文化、儒家文化、码头水文化及生态养生、美食购物、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功能齐全的特色旅游古镇。

在这次清湖古镇的修复保护中,有当地的企业家凯升公司的一名特有情怀的企业家多年来搜集了两百多栋古建筑,准备在清湖参与复建以展示丝路清湖曾经的辉煌。

2018年12月24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