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能”的用人之道

 熟年人生 2020-10-07

(按)2003年曾参与编写上海实业交通电器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的书籍。现陆续刊出当初编撰的若干优秀案例,有些观点,现在还是有用的。

【背景简述】

 【周总叙述】

   1988年对上海交通电器厂来说是一个难忘之年。那年4月,经过党政协调,设计和实施了具体的改革方案。首先就改革组织机构,行政系统由原来的30个科室削减为18个科室。同年,11月1日企业与上海实业合资,而后又大刀阔斧将管理机构精简为八部一室。职工十分之一离岗,干部减少了100多名。配合企业的“大变革”,我们提出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的“三能”用人制度。

我们基于这样的理念:人才使用要不拘一格,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特长来提升自己。社会上有一种误解和误区,似乎只有当领导干部才有出息。而我就是要创造一个多途径发展的成材之路。在我们的企业,不论是技术专业还是管理专业,只要业绩突出,同时都有发展前途,都有一样的优厚待遇。如:有个设计师,名叫顾闻,时年42岁,从原轻工研究院招聘进来,是个专业技术人员,在技术上很有权威性,而这个部门正需要有一名主管人员,曾经想考虑安排他做科级管理者。但实践下来,他只是对技术感兴趣,而不善于管理,不适合做管理者,他自己也表示不想做管理干部。于是,就聘他为高级设计师,结果干得很顺当。今年公司安排他到德国西门子培训开发技能。另一位科技人员,朱明华,35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师,从事电设计。两次评为集团系统的科技之星,后备干部曾推荐到他,想安排到公司技术管理部门工作,但后来经实践考察,他性格内向,也不善于与人接触,最后就聘任他为高级电气设计师。此类例子枚不胜举。他们的待遇并不比当科长的低,他们很安心工作,很有成绩。同时,我们的用人政策是:不唯学历重在实际表现和能力。如有一同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1998年进公司,搞设备设计。实际考察下来,他虽有学历但无能力,缺乏相融性。于是,就请他离开公司,终止劳动关系。

对于那些学历不高、但能努力自学成才、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的人才,我们则把他们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进行锻炼。试验室工程师徐有刚,文化程度不高,1965年就进厂,技校毕业。他非常聪明,自学成才,知识面广而且动手能力很强,擅长电子测试。公司的电子测试设备,包括电子测试题目,都是由他负责。90年代破格提拔他为工程师。前几年曾想聘他为高级设计师,放到设计岗位,但他感到自己适宜搞钻机,对产品熟悉,还是搞老本行。于是,去年聘他为主任工程师,是公司关键岗位的核心人物,工资津贴提升500元。质保部计量室59岁的王小龙,虽然中学毕业,但是他勤于钻研、锐意进取,在公司是有数一数二、不可缺少的精密仪器测量专家,且是公司唯一的高级技师,现在待遇相当于公司的科级干部。前些天他曾对我说,他新近研究出了一项精测电器技术,正准备申请专利。由于企业历史原因,总体人员富裕,公司早就开始实施提前三年内部退休的制度。但王子龙作为特批,继续留在岗位工作。IDC的顾忠平,大专毕业。1994年从无线电厂招聘进来。现在电子室搞软件设计。由于动手能力强,聘他为高级设计师,而后,又安排他到德国西门子参加20天的专业培训,现在是能挑大梁的角色。

实行“三能”用人之道,关键在于奖罚分明。平时,我们十分注重人才的考核,对那些工作业绩突出,且有潜在能力的干部,就放到重要岗位上压担子。去年共提拔10名中青年干部,其中有4位35岁以下的青年干部,二位科级提为部经理,二位新聘为科长。去年,我们对青年干部中脱颖而出的好苗子,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在关键岗位上设立主任科员和主任工程师,聘任了57名主任科员(主任工程师),其中大部分是青年干部,让他们承担一定的工作责任,提升他们独挡一面的能力,同时给予岗位津贴,提高待遇,激励他们在岗位作出贡献。对于一些老同志,在历史上曾起过作用而今因现代知识的缺乏和管理观念的不适应,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必须离开岗位的,我们就必须妥善安排好他们,并且在待遇上要适当予以照顾。共产党人要以唯物历史观处理问题、善于待人。

   以前我们企业人员虽多但紧缺人才又十分不足。因此,我们实施的战略是:控制总量、结构调整。所以15年来,企业规模销售增长== 倍,但人员总量仅增长---。总体队伍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并培养出一批能独担一面的总经理人才,还向外输送了2名处级干部和4家合资公司的部门经理人才——名。

【编者评述】

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从生物学进化的演变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我国现代人才观不是一定要追求高学历的人才,在一个企业里,对所在的岗位胜任、合适,就是一流的人才。怎样判断一个合适的人才,除了轮换、交流外,也要根据其性格、技能和团队精神,创造“三能”的宽松环境。美国通用电气总裁韦尔奇把合适不合适通用的管理人员分成三种类型:A型,是属于保留、鼓励和奖赏他们;B型,是培训他们,以期待他们成为A型;C型,放弃他们,不要浪费时间尝试将他们转变为B或者A。韦尔奇需要追求一流的人才。

从整个企业看,精简机构也是非常必要的,是实行“三能”政策的前提。韦尔奇在他上任后,把公司员工从40多万削减到只有23万,使企业变得精悍、强壮,更具竞争力。竞争力,是企业贯彻用人之道“三能政策”后的期盼结果。员工的通力合作,能使员工能在较短的“岗位流动”时间内,真正看清轻自己在企业的合适地位、自己的特长和主攻方向。这样的企业队伍将无往而不胜。

【背景简述】

 【周总叙述】

1988年对上海交通电器厂来说是一个难忘之年。那年4月,经过党政协调,设计和实施了具体的改革方案。首先就改革组织机构,行政系统由原来的30个科室削减为18个科室。同年,111日企业与上海实业合资,而后又大刀阔斧将管理机构精简为八部一室。职工十分之一离岗,干部减少了100多名。配合企业的“大变革”,我们提出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的“三能”用人制度。

我们基于这样的理念:人才使用要不拘一格,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特长来提升自己。社会上有一种误解和误区,似乎只有当领导干部才有出息。而我就是要创造一个多途径发展的成材之路。在我们的企业,不论是技术专业还是管理专业,只要业绩突出,同时都有发展前途,都有一样的优厚待遇。如:有个设计师,名叫顾闻,时年42岁,从原轻工研究院招聘进来,是个专业技术人员,在技术上很有权威性,而这个部门正需要有一名主管人员,曾经想考虑安排他做科级管理者。但实践下来,他只是对技术感兴趣,而不善于管理,不适合做管理者,他自己也表示不想做管理干部。于是,就聘他为高级设计师,结果干得很顺当。今年公司安排他到德国西门子培训开发技能。另一位科技人员,朱明华,35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师,从事电设计。两次评为集团系统的科技之星,后备干部曾推荐到他,想安排到公司技术管理部门工作,但后来经实践考察,他性格内向,也不善于与人接触,最后就聘任他为高级电气设计师。此类例子枚不胜举。他们的待遇并不比当科长的低,他们很安心工作,很有成绩。同时,我们的用人政策是:不唯学历重在实际表现和能力。如有一同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1998年进公司,搞设备设计。实际考察下来,他虽有学历但无能力,缺乏相融性。于是,就请他离开公司,终止劳动关系。

对于那些学历不高、但能努力自学成才、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的人才,我们则把他们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进行锻炼。试验室工程师徐有刚,文化程度不高,1965年就进厂,技校毕业。他非常聪明,自学成才,知识面广而且动手能力很强,擅长电子测试。公司的电子测试设备,包括电子测试题目,都是由他负责。90年代破格提拔他为工程师。前几年曾想聘他为高级设计师,放到设计岗位,但他感到自己适宜搞钻机,对产品熟悉,还是搞老本行。于是,去年聘他为主任工程师,是公司关键岗位的核心人物,工资津贴提升500元。质保部计量室59岁的王小龙,虽然中学毕业,但是他勤于钻研、锐意进取,在公司是有数一数二、不可缺少的精密仪器测量专家,且是公司唯一的高级技师,现在待遇相当于公司的科级干部。前些天他曾对我说,他新近研究出了一项精测电器技术,正准备申请专利。由于企业历史原因,总体人员富裕,公司早就开始实施提前三年内部退休的制度。但王子龙作为特批,继续留在岗位工作。IDC的顾忠平,大专毕业。1994年从无线电厂招聘进来。现在电子室搞软件设计。由于动手能力强,聘他为高级设计师,而后,又安排他到德国西门子参加20天的专业培训,现在是能挑大梁的角色。

实行“三能”用人之道,关键在于奖罚分明。平时,我们十分注重人才的考核,对那些工作业绩突出,且有潜在能力的干部,就放到重要岗位上压担子。去年共提拔10名中青年干部,其中有435岁以下的青年干部,二位科级提为部经理,二位新聘为科长。去年,我们对青年干部中脱颖而出的好苗子,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在关键岗位上设立主任科员和主任工程师,聘任了57名主任科员(主任工程师),其中大部分是青年干部,让他们承担一定的工作责任,提升他们独挡一面的能力,同时给予岗位津贴,提高待遇,激励他们在岗位作出贡献。对于一些老同志,在历史上曾起过作用而今因现代知识的缺乏和管理观念的不适应,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必须离开岗位的,我们就必须妥善安排好他们,并且在待遇上要适当予以照顾。共产党人要以唯物历史观处理问题、善于待人。

以前我们企业人员虽多但紧缺人才又十分不足。因此,我们实施的战略是:控制总量、结构调整。所以15年来,企业规模销售增长== 倍,但人员总量仅增长---。总体队伍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并培养出一批能独担一面的总经理人才,还向外输送了2名处级干部和4家合资公司的部门经理人才——名。

【编者评述】

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从生物学进化的演变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我国现代人才观不是一定要追求高学历的人才,在一个企业里,对所在的岗位胜任、合适,就是一流的人才。怎样判断一个合适的人才,除了轮换、交流外,也要根据其性格、技能和团队精神,创造“三能”的宽松环。美国通用电气总裁韦尔奇把合适不合适通用的管理人员分成三种类型:A型,是属于保留、鼓励和奖赏他们;B型,是培训他们,以期待他们成为A型;C型,放弃他们,不要浪费时间尝试将他们转变为B或者A。韦尔奇需要追求一流的人才。

从整个企业看,精简机构也是非常必要的,是实行“三能”政策的前提。韦尔奇在他上任后,把公司员工从40多万削减到只有23万,使企业变得精悍、强壮,更具竞争力。竞争力,是企业贯彻用人之道“三能政策”后的期盼结果。员工的通力合作,能使员工能在较短的“岗位流动”时间内,真正看清轻自己在企业的合适地位、自己的特长和主攻方向。这样的企业队伍将无往而不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