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地集约与腾笼换鸟——闵行开发区调研概况

 熟年人生 2020-10-07

(按)这是2009年的参与组织对闵行国家级开发区的调研项目。时隔10年,也可为现在的闵虹开发区及闵行的产业经济发展等作比照研究参考。



  闵行开发区是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占地3.5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小的国家级工业园区,由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化、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

    闵行开发区是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视察过的国家级开发区。20多年来,闵行开发区没有辜负党中央领导的期望,伴随着城市化的进展,以土地集约化开发管理为重点,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基本方向,走出了一条国际大都市的工业开发区的创新路子。

一、 开发效应

20年来,闵行开发区经历了从筑巢引凤、腾笼换鸟到飞地拓展的的发展历程,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同业中,创下了独有的“闵开发效应”。

(一) 土地产出面积产值等三大指标全国名列前茅.

2008年底,累计完成工业销售额3531亿元,区内企业实现利润375亿元,实缴税金305亿元。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全国所有工业开发区中,单位面积的企业利润、上缴税收和工业增加值均名列第一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今年1至6月,工业增加值和税收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二) 招商引资实现了“三个百分之一百”

100%土地完成了开发;

100%是外资企业;

100%的产业为制造业。

由于具有这三个百分之一百,开发区经济基础稳固,可持续发展耐力较足。2006年2月正式获批扩区临港13.3平方公里。目前,土地储备5767亩,基本完成一期范围的土地储备;市政基础设施先行,产业及功能性项目也在跟进;已吸引YKK、苏尔寿、ABB等著名公司进驻。初步实现了闵行园区优化发展,临港园区积极发展,闵联公司与开发区同步发展。

(三) 基础设施基本完备,为区内企业优质服务

由于精心规划,闵行开发区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备基本齐全,并且严格按照开发区的特点,属于紧凑型规划开发。园内没有大马路,没有广场,没有雕塑,没有标志性的建筑,但斥巨资参与建造了轻轨5号线的三个区间段和两个车站,兴建了40万平方米的生态公园。

    09年闵联开发区工作的主要工作目标是:按同口径比较,争取提前一年完成开发区和公司“十一五”规划目标。闵行园区销售收入、企业利润和上缴税收分别达到430亿元、43亿元和40亿元,同口径同比继续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临港园区完成招商项目1-2个,适度进行增资并保证资金链稳定,工程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闵联公司2009年的工作目标为:公司经营收入14000万元,公司利润8000万元。 

   二、 开发模式

    闵联开发区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效应,能在强手如林的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脱颖而出,回顾其20年的历程,主要是其能按照经济规律,科学定位开发区功能,注重土地使用效益的集约化管理,闯出了一条国际大都市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模式创新之路。

(一) 土地集约型开发,并由政府主导

大城市的土地资源紧缺,因此,如何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这是经济开发区管理中的头等大事。闵联开发区以自己辉煌的成绩,精彩谱写了一首丰富的土地集约化管理的创新之曲,成为全国开发区典范。其《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的集约化管理》获得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闵联发别浦东国家干部学院作为实践教学点。

所谓土地集约化管理,其首先是在开发区规划和建设初期,由政府主导,按照开发区经济功能定位,全面安排好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以经济适用、具备功能为主,尽可能节约土地占用。另外,在开发区全面投入使用后,通过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来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营效益。

近年来,闵联开发区以六种方式回购土地和房屋:调整功能回购、动迁回购、拍卖回购、协议回购、违约回购和到期回购,以推进和加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2008年底,开发区累计回购厂房约28.12万平方米,累计回购土地87.57万平方米,占可利用土地的36%。

(二) 功能定位准确,积极发展企业集群

    开发区投入初期,功能定位就相当明确是发展引入外资(或中外合资)高端制造业。开发区的项目和产业经历了初创时期的自然集中,发展到后来的产业集聚,目前已进入企业集群的阶段。

开发区从建区初期的三个产业并重发展到以轨道交通、电站设备为代表的机电产业为主,其他两个产业为辅的格局。企业集群如:圣戈班6个企业;强生5个;西门子和ABB产业园等。

引进企业集群或核心企业的效益凸显。虽然这些集群企业的数量仅占开发区总量的三分之一,但其销售收入、税收、利润却占开发区总量的80%以上,其中税收超过开发区总量的90%。

随着区内企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富士施乐的培训中心、圣戈班研发中心、强生公司研发中心、亨斯迈研发中心、等世界级研发机构开始进驻。

(三) 提升园区服务,注重精益求精

闵联开发区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是个“袖珍”开发区。区小不专门设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由闵联开发公司代行园区管理职能。

开发公司意识到肩负的重任,认为搞好园区内的企业服务是开发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他们树立和提升了“亲商、近商、便商、利商”的服务理念,并明确规定对区内企业服务的基本原则:“无事不插手,好事不伸手,有事不撒手,难事伸援手”。园区服务质量通过ISO14000和ISO9000认证。   获得“上海市质量与环境双优园区”和“上海市品牌园区”荣誉称号。

这是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独创的“四只手”的服务理念。其中“不撒手”、“伸援手”,又充分发挥了政府管理“有形的手”的作用。富士施乐的生产场地不够,公司动迁了5家企业,“原地挖金”,支持他们建新厂,使富士施乐的生产能力从2002年的6万台跃升至2008年的30多万台。为应对金融危机,闵联公司重点对开发区几十余家企业进行了三轮走访,主动上门向企业宣传解释各项政策,使政策落到实处,起到实效;召开区内企业座谈会,加强与企业高层的沟通,共商应对困难的对策。建立了专项扶持奖励资金,全部用于园区内发展前景好、潜力强的企业进行扶持,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1-4月,开发区企业已经实现税收13.46亿元,同比增长21.21%,为闵行区的税收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

    他们在不断提升服务理念和水平的“软件”上下工夫,同时为使企业有个发展的好环境,又在环境设施的“硬件”上不惜投入。如:建设生态公园,结合轻轨项目,投资在区内设立站点等 。

三、开发展望

上海现有41个国家级或市级开发区,其中38个以工业为主,开发区以约占全市1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工业总产量的51%、工业税收的49%、工业利润的39%、就业总量的17%。开发区作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上海积极推进城市现代化、科学配置土地资源、合理调整经济布局、有效改善投资环境、准确引导产业集聚以及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上海吸引世界先进制造业转移的主要基地。

上海闵联开发公司是上海大力发展开发区经济的典范,其发展趋势和先进作用将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成为国际性大都市、世界级大城市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展望上海闵联开发区或是上海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趋势,政府在大力推进和加强经济开发区的管理的服务过程中,需要注重研究的政策措施有以下三项:

(一) 坚持土地集约化开发使用不动摇

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决定了土地集约开发的重要性。作为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上海市面积只有6300多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尤为宝贵。作为土地又是一种特殊商品,土地不仅有交换的属性,还有可以重复使用、永续利用的特点。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开发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着国家优惠政策的逐步淡化,开发区的经营和管理难度更大。就更需盘活土地资源,尽力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利用效益,最大可能地放大集约利用土地带来的综合效应,增强开发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走一条开发区集约化经营的创新之路。

政府在此主要采取的政策措施应是: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坚决收回违约土地;推进“零土地”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实施“腾笼换鸟”,支持优势企业发展。对经济效益突出的开发区,可以输出品牌服务效应,通过就近或“飞地”扩大其开发区面积,实施土地资源向优质开发区倾斜的鼓励扶持政策。

(二)坚持发展企业集群与产业结构升级不脱节

开发区要坚持走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相结合的道路,通过不断提升区内企业的结构能级,来保持开发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在开发区建立初期就要对开发区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然后根据功能定位,选择和引进相适应的企业入驻。在开发区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市场发生的变化,并针对开发区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特点,对区内企业进行主动调整,形成重点发展企业、辅助发展企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和集聚规模效应。

在对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首先要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进驻开发区;其次要大力推进企业群的发展。可以引进的著名跨国公司为主体,推动形成企业群和核心企业,并将这种趋势不断强化。一旦经济开发区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效应,就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有基础和能力应对经济危机。

在此政府采取的相应政策措施应是:建立开发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导向规划包括布局安排和产业鼓励名录等,并设立相应扶持基金。

(三)坚持开发区完善投资环境建设不松懈

一方面要使园区的城市基础建设与园区的企业经济发展相适应,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供应。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对园区内的管理服务。

服务也是生产力。开发区的良好投资环境不仅体现在拥有配套完好的基础设施,还更重要的是能区内企业能够享受到国际标准的环境与服务,增强跨国公司在开发区内创业、发展的信心。

服务又是文化的体现。只有把把“完善服务”形成一个理念,提升为一种文化,着力培育“真心服务”的文化内涵,才能实现“政策有限服务补、硬件不足软件补”。在实际工作中,开发区要贯彻“需求”服务,对于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不无故打扰,对于发展良好的企业不提非分要求,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挖掘经济效益,开发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如有问题就要一管到底,进区企业有困难和问题应及时帮助,全面落实提升服务须精益求精的工作要求。

在此,政府采取的相应政策措施应是:建立和推进开发区园区服务的评估制度,对是否通过ISO14000和ISO9000认证,作为服务评估的重要参数之一;对具有优质品牌服务效应的开发区,可以充分发挥其品牌的“输出效应”,推荐和扶持这些品牌对其他服务差的开发区进行托管服务。

结束语: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材料,2020年上海的各类建筑用地最多可达2981平方公里,约占上海陆域土地总面积的47%,远高于一般城市建筑用地占陆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约为30%)。截止2008年底,上海已批建筑用地约为2621平方公里,其中122平方公里尚未建设。按照这个数字,2008年底至2020年,上海可利用的建筑用地最多为482平方公里(含已批而未建的土地)。而近年来,上海平均每年建筑用地量约为80平方公里,剩下的土地只够用6年,2014年后,可供利用的建筑用地几近于零。

目前,上海开发区规划总面积656平方公里,实际已开发438平方公里。各开发区的可用工业用地分布十分不均,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市级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可批租的工业用地仅剩6.27平方公里。全市开发区土地产出水平差距很大。

在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重要的环境下,上海闵联创新了开发区的独特效应,将为我国都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2009年6月2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