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龙、蛇、虫”谈起

 熟年人生 2020-10-07

(按)这是1999年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的教育体会

有一则笑话:“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把他看成是一条龙;孩子逐渐大了,要考高中了,家长认为他是一条蛇;到孩子要考大学时,家长这才彻底看清,自己的孩子原来是一条虫!”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它给予我们深刻地启迪:一是对自己的孩子要有清醒的、冷静的评估;二是对孩子的教育不能拔苗助长、会欲速则不达;三是对孩子的教育只能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我们一直以这个故事时刻提醒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不要做徒劳无益的事,首先要以平常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长。家长没有很高的智商(虽然都是大学文化),要求孩子将来成为天才那是非常不明智的;父母相貌一般,虽然女儿吸收了各自的优点,长的还算较为可爱,但是将来要成为美女,也是非常不现实的。

“天赋”是孩子成长的首要因素!这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对女儿的教育目标是很客观的:健康、活泼、聪明、可爱,将来能自食其力、自我发展,在社会上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当然,承认先天的命运安排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后天的奋斗。家长还是要化心血为孩子的成长尽一切可能的努力。“孟母三迁”,孩子的教育环境是很重要的。

女儿在托儿所结束时,我们帮她选择了对她个性成长比较合适的幼儿园以及民办小学。实践证明:好的幼儿园对孩子的学前教育获益匪浅。孩子通过初试,现在小学读书,这是在浦东声名很响的学校,相信会在那里获得一流的教育。

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是学校,家里也是重要的场所。根据学校的教育进度,配合教师,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家中要有浓郁的学习气氛。

现在,女儿已自觉的在学校晚托班时做完作业,回家饭后再默字等。有时,我在电脑上还没结束,她会来催:“晚上时间够紧张的,你还不快点帮我复习功课?”她有较强的求知欲,对学习兴趣盎然。有次生病“吊液”6小时晚上10点才回家睡觉。第二天一早她醒来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去上学!”

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在家庭中能体现“平等、祥和”的教育特色,使孩子形成“我要学”的思维定式。我们从不强迫女儿做不愿做的事。对应该做的、但她有时不想做时,我们不是很凶地命令她“一定要做”,而是耐心的“说服”。

如有时她感到累,不愿每天练习钢琴。我们就这样对她说:“这钢琴是搬新房后,你自己说要买来学的。如果你不想学了,我们就把这钢琴送人。但,小朋友学钢琴对提高智力是很有帮助的。”

她听了这番话就一声不响的开始弹钢琴。现在,她很有规律,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练习弹琴。女儿调到浦东的幼儿园不久,在班上“四子棋”下的较好。

我平常很喜欢下围棋,便想教她。开始,她对布局的“金角、银边、草肚皮”较有兴趣。后讲到“小飞”、“扳”等棋路时,她感到困惑:“太复杂了,我先学简单的,五字棋、象棋、最后再学围棋。”

于是,我调整方向,先教她五字棋。女儿对手工有兴趣,能很快地用塑料棒折成一个个小的“幸运星”。我们就鼓励她多折,有时还可在同学生日时作为礼物。让孩子充满自由的生活,这是家庭的最大幸福。

善于发现、挖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发展潜力,也是家长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虽然,将来孩子未必在这些方面能有所创造,但我们可问心无愧的对孩子长大后有个“交代”:父母已历尽所能,自己的“悟性”和努力才是真正的起决定作用的唯一动力。

“悟性”来自于孩子的每一个“灵感”和家长的及时“点拨”。有次在看国庆焰火,女儿指着“万花怒放”的天空,突然说:“天上星星也不见了,大概是被焰火吓退了!”我一听,马上指出她这句话有一定的想象力,启发她再进一步想象。但她的悟性现在只能到此为止,我们也不强求。但我们相信,如果她能坚持经常有这样的思维反应,由浅到深,智力会有所飞跃。即使不能,也没关系。平常的家庭,不要奢望会有“天才”的孩子!

用平常心态看待自己的孩子,按自然规律培养我们的女儿,对孩子不要充满过高的希望,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或许将来孩子的出色表现会给家长带来极大的欣喜。这,就是我家的“无为而治”、“中庸之道”的教子心得!

当然,母爱中的日常学习“督查”及生活上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女儿的健康成长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更是非常至关重要的。

   199912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