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探微(130):葑菲之采——释“采”(下)

 秋琰 2020-10-07

本文约4400字,阅读约需要9分钟



朱英贵

[紧接:《葑菲之采——释“采”(上)》]

四、关于“采”、“採”、“彩”

综上所述,一方面,“采”字是个古老的初文,它的构字理据是由上部的“爪”(爫)来抓取收获下部“木”(植物)上的果实、叶片等,它的造字本义就是作为动词义的“摘取”。后来,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又创造了一个“採”字,“採”字是摘取意义的“采”的后起字。而“采”字在“摘取”义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许多引申义,这些引申义也大多可以用“採”字来表示。

另一方面,“采”字不仅是表示摘取者的主观动作的动词,而在采摘的劳动实践中,人们又获得了相应的精神感受,那就是被采摘的果实等有各种形态与色彩,于是“采”字也就获得了“彩色”的意义。后来,在这个“彩色”的意义上人们又创造了一个“彩”字,“彩”字是彩色意义的“采”的后起字。而“采”字在“彩色”义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许多引申义,这些引申义也大多可以用“彩”字来表示。

按照汉语词义演变的一般规律,如果“采”字接着再产生几项跟“摘取”和“彩色”都不相关的其他意义的话,那么“采”字就会将“摘取”义及其各种引申义全部转让给“採”字,将“彩色”义及其各种引申义全部转让给“彩”字。

可是从“采”字的自已发展演变线索来看却不是像上述那样,而是“采”字的所有引申义,要么跟“摘取”义有关,要么跟“色彩”义有关。这样一来,如果“采”字将“摘取”义及其各种引申义全部转让给“採”字,将“彩色”义及其各种引申义全部转让给“彩”字的话,“采”字自身就会成为一个空壳,以至于因而退出使用领域。

然而“采”字这个初文生命力旺盛,它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而“採”和“彩”这两个后起字也不肯放弃自己的表意功能,于是就造成了“采”与“採”在摘取意义及其引申义方面共同承担责任的事实,也就造成了“采”与“彩”在色彩意义及其引申义方面共同承担责任的事实。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表示摘取意义及其引申义(极个别的引申义除外),那么既可以用“採”也可以用“采”;如果你想表示色彩意义及其引申义(极个别的引申义除外),那么既可以用“彩”也可以用“采”。这就是“采”与“採”、“采”与“彩”在使用过程中的字义纠葛,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现代汉语试图将“采”、“彩”二字的使用设置一些未成文的约束,诸如:“采”,偏重于神色,“彩”,偏重于形色等。例如:“神采”、“风采”、“兴高采烈”都表示“神色”,所以都用“采”;“五彩缤纷”、“彩带”、“彩霞”、“彩照”,都表示“形色”,所以都用“彩”;而“文采”(文彩)既偏重于神韵,也属于形色,所以既可以说成“文采”,也可以用说成“文彩”。

另外,戏剧、舞蹈公演前的化装排演叫做“彩排”,订婚送财物叫做“彩礼”,作战时负伤流血叫做“挂彩”,这都是“形色”的引申用法,所以都用“彩”。可是有些词语还是很难定性。例如“光彩”,如果指流光溢彩则是形色,如果指光彩照人则是神色。又如“精彩”,如果形容表演优美则偏于形色,如果形容文笔精美则偏于神色。再如“喝彩”,由于对象不同,被叫好的可能是形色,也可能是神色。像这种情形,为了使用方便,建议:用于采摘义的时候尽量用“采”不用“採”,用于色彩义的时候,尽量用“彩”而不用“采”。

但是,建议归建议,在汉字实际使用中,用“採”字的人倒是不多了,比如“采桑子”作为词牌名,没有谁会写成“採桑子”。然而,“采”和“彩”的使用却一直没有严格的区别,直到今天,仍是“文采”与“文彩”共现,“光采”与“光彩”通行,“喝采”和“喝彩”并用,“精采”和“精彩”不分。

当然,这其中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采”是初文,广泛地使用“采”字不但不错,还显得古朴。比如天上的彩云,属于形色,一般不该写作“采云”,就连唐朝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诗中都作“朝辞白帝彩云间”。然而若是再往古代穿越一下,《史记·项羽本纪》中就有一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这一句所说的“气”明显是指云气或云彩,而“成五采”却不作“成五彩”,可见把“五彩”写成“五采”也不错。

五、含有“采”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采”字的相关成语虽然并不是很多,然而其中“采”字含义的门类却很丰富,诸如:来源于“摘取”义的摘取、采集、搜集、采择、选取、采纳、采用、砍伐、获取等意思均在成语中有所体现;来源于“彩色”义的色彩、文彩、神色、容态等文化含义也都有所保留。下面分别略举一二。

其一,成语中的“采”字含有摘取意思的,例如:

采葑采菲——比喻不因其所短而舍其所长。葑即蔓青,叶和根、茎地可食,但根茎味苦。语见《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采及葑菲——别人征求自己意见时表示谦虚的说法。源自《诗经·国风·邶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采兰赠芍——兰:兰花,花味清香;芍: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源自《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采兰赠药——兰:兰花,花味清香;药;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源自《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葑菲之采——不可因葑菲根茎味苦而连叶也不采。原比喻夫妻相处,应以德为重,不可因女子容颜衰退而遗弃。源自《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披榛采兰——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语见《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

其二,成语中的“采”字含有采集、搜集意思的,例如:

升山采珠——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语见《后汉书·刘玄传》:“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搜岩采干——比喻想方设法罗致闲散的人才。语见《魏书·段承根传》:“剖蚌求珠,搜岩采干,野无投纶,朝盈逸翰。”

采风问俗——采集歌谣,访问风俗。语见清·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采风问俗,纪载宜详;品翠题红,篇章争丽。”

其三,成语中的“采”字含有采择、选取意思的,例如:

干名采誉——干:求;采:取。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名誉。语见《汉书·终军传》:“偃已前三奏,无诏,不惟所为不许,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左右采获——左手右手都有收获。比喻研究学问,多采材料。源自《诗经·周南·关睢》:“参差荇菜,左右采之。”《汉书·夏侯胜传》:“胜从父子建,字子卿,自师事胜及欧阳高,左右采获。”

其四,成语中的“采”字含有采纳、采用意思的,例如:

博采众长——博采广泛搜集采纳。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源自汉·刘向《说苑·君道》:“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蹲节安静以藉之,谏者勿振以威,母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

博采众议——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语见《三国志·吴志·孙登传》:“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谬采虚声——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语见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制台又谬采虚声,拿他当作了一员能员,先委了他几个好差使。”

其五,成语中的“采”字含有砍伐、获取意思的,例如:

采椽不斫——砍伐来做房椽的树木不进行细加工。比喻生活简朴。语见《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汉·曹操《度关山》诗:“不及唐尧,采椽不斫。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采薪之忧——采薪:打柴。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语见《孟子·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茅屋采椽——采椽:砍伐来做房椽的树木不进行细加工。喻指住宿简陋。源自《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语见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茅屋采椽,是以贵俭。”

其六,成语中的“采”字含有色彩意思的,例如:

衣不完采——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源自《史记·游侠列传》:“衣不守采,食不重味。”

班衣戏采——相传老莱子七十岁时穿彩衣作儿戏以娱亲,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语见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虽无儿,效老莱,班衣戏采。”

光采夺目——形容鲜艳耀眼。同“光彩夺目”。语见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玉台翠树,光采夺目。”

其七,成语中的“采”字含有文彩意思的,例如:

凤采鸾章——形容诗文的文采华丽。语见南朝·梁·沈约《谢齐竟陵王示永明乐歌启》:“凤采鸾章,霞鲜锦缛。”

惊采绝艳——指文采惊人,辞藻华美。语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亦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语见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又见清·恽敬《同游海幢寺记》:“夫士大夫登朝之后,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

遗风余采——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度文采。语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应对固无方,篇章亦不匮,遗风余采,莫与比盛。

其八,成语中的“采”字含有神色、容态意思的,例如:

精采秀发——精采:精神、神采;秀发:焕发。形容人的精神焕发。

出处:   《晋书·慕容超载记》:“精采秀发,容止可观。”

没精打采——采:精神。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语见清·曹雪琴《红楼梦》第八十七回:“贾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的归至怡红院中”

神采飞扬——神采:人的精神、神气和光彩。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语见丁玲《梦珂》:“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

神采焕发——神采:人的精神、神气和光彩;焕发:光彩四射。形容精神饱满,生气勃勃的风貌。语见《宋史·赵孟頫传》:“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

神采奕然——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语见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玩具·晋唐小楷真迹》:“韩宗伯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迹。绢素稍暗,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然。”

神采奕奕——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源自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玩具·晋唐小楷真迹》:“韩宗伯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迹。绢素稍暗,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然。”

无精打采——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小红待要过去,又不敢过去,只得悄悄向潇湘馆,取了喷壶而回,无精打采,自向房内躺着。”

想望风采——想望:仰慕。风采:风度神采。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源自《汉书·霍光传》:“初辅幼主,政由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兴高采烈——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源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