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87--夜归鹿门歌

 虹72 2020-10-07

转:毕宝魁的博客

87--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

山寺里响着钟声天色已黄昏,渔梁渡口上人们争着上船吵吵喧喧。人们沿着沙滩的岸边走向江边的小村,我也乘着渡船返回鹿门。鹿门山上的明月映照着烟笼雾绕的树木,我忽然行驶到庞德公的隐居之处。山洞中的石门和松林间的小路,是那么清幽寂静,只有我这避世隐居的人在这里独自来去。

【注释l

[鹿门]即鹿门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东南,诗人曾隐居于此。    [渔粱]水中沙洲名。    [开烟树]意谓黄昏时烟雾弥漫,山树景色一片朦胧。月亮升起后.才照亮了山路。    [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曾隐居鹿门山。    [渡头]渡口。  [岩扉]山洞石门。    [幽人]隐居之人,即隐者.此指诗人自己。

【评析】

本诗通过对自己前去鹿门山别墅途中所见到情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喧嚣生活的厌倦和对于隐逸生活情趣的向往和追求。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称“南园”或“涧南园”鹿门山在汗水东岸,沔水南畔,两地隔水相望,乘船数小时可到。东汉后期庞德躲避刘表征召,带领全家到鹿门山隐居,其后那里成为隐逸圣地。孟浩然四十岁去长安赴考求官失败,回来后心情低落,便到距离自己家不太远的鹿门山下当年庞德隐居的庄园中买下一个小院,自己偶尔去住几天,享受一下清静的生活,本诗就是离家去鹿门山时所见所感所思。

前两句“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用暮寺清悠的钟声与渡口的嘈杂人声暗示人间迥然不同的两种生活情境,并在烘托对照中,表达人们的各自生活追求:或者清静无为,或者忙忙碌碌。那么哪一种生活才是诗人的追求目标呢?三四句“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则作了明确的回答。那些在外奔波一天的村民们吵吵嚷嚷争相上了渡船,下船后又沿着江边各自走向家去。这是世俗之人的归宿。而诗人则正离开世俗的家门而悠然自得地回到隐居之所——鹿门山。前四句用两种声音渲染两种氛围,再以两样归途表达两种情趣,写得清新恬淡、朴实自然。五六句顺势写来,“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是下船登岸走向鹿门山别墅时的情景,夜色来临,路径不清,不免有些为难时,一轮皓月冉冉升起,晶莹的月光使得朦胧幽暗的山峦顿时有了微弱的光明,仿佛吹开迷雾见青天一样,这是月光照开夜色见路径,著一“开”字,十分准确描述了诗人当时喜悦的情怀。“忽到庞公栖隐处”可以体会到诗人达到自己最喜欢的别墅时的轻松喜悦的心情。结尾两句“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意境更为深幽。古代只有庞公携妻带子,悄悄来到这里,十分清静幽雅,只有他“自来去”,如今是只有诗人“自来去”,诗人的生活情境与东汉庞德公完全吻合了。因此这里的“幽人”是具有高蹈出尘,超凡脱俗的隐士风貌,具有贯通古今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