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83--送陈章甫

 虹72 2020-10-07

转:毕宝魁的博客

83--送陈章甫

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译文】

四月的南风吹得大麦一片金黄,枣花尚未飘落桐叶已经很长。在家时早晨告别青山晚上又见面,出门时马都嘶鸣留恋故乡。陈君立身处事多么襟怀坦荡,虬须虎眼宽阔的脑门气宇轩昂。学识渊博雄藏诗书上万卷,不肯屈身俯首居住在草莽。你在东面的城门买酒请我们饮宴,心气高傲把人间万事看作鸿毛。醉酒高卧不知道天色已潶,有时凝神仰望孤云在空荡荡的天空慢慢飘。如今正逢黄河涨水波涛汹涌十分险恶,所有的船只都只能靠岸避风无法渡河。你这郑国的游子不能回归家门,我这洛阳的行客也只能空自叹息伤心。听说你在家有不少知心朋友,不知此次罢官还乡他们对待你还能如何?

【注释】

[陈章甫]籍贯不详,长期隐居嵩山,后应制举及第却因没有登记户籍而落榜。他上书力争,终被破例录用,因而名扬天下。    [虬须]蜷曲的胡须。    [颡]额头。    [草莽]草野。    [酤]同“沽”,买。    [饮我曹]请我们喝酒。    [津吏]管理菠口的人。    [郑国游人]指陈章甫。    [洛阳行子]作者自称。    [故林]故园,家乡。

【评析】

本诗是客中送客,不得意人送失意人,故别有怀抱。用简练速写之笔法勾勒陈章甫之人物形象,却极其生动,用清新旷达笔描画其神韵,成功地塑造了陈章甫磊落不羁的个性。

李颀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及第,其后作过新乡县尉,五年不升官,便辞职而去,决意归隐,终生再没有踏进官场半步。根据诗中的感情和景物描写,我推测本诗即写于李颀在新乡尉任上时,地点便是新乡。诗中之“东门”实际就是新乡东门,那个邑镇都有东门。有的书将其解释为“洛阳东门”,恐怕不对。从尾句看,是陈章甫被罢官来访,流连数日后李颀送其回归。这样理解,全诗感情基调甚合。

李颀诗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往往能够紧紧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运用漫画式的细节勾勒,充分展示友人的品德、相貌、才学、胸怀和志节。如“虬须虎眉仍大颡”的肖像刻画,几笔便把浓眉大眼,打卷的胡须,大宽脑门的面部特征表现得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呼之欲出。“不肯低头在草莽”的心理描写,暗含着友人在科举中据理力争的典型事件,表现其不向命运屈服的凛然气概,更是以一当十的笔法。这种外貌和内在高傲的气质与后面的心轻万事、醉酒高卧、时望孤云的似仕实隐的清高品格共同构成友人的形象。不甘屈辱是气节,轻官自遣是修身。诗人在赞美友人的同时也在表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活道路选择,是一种艺术的宣言。最后说“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暗示双方都不得意。你没有能够回家,我客游在外,你幽怨我叹息,同病相怜。陈章甫是位与世俗官场格格不入的人,李颀也如此,后来李颀辞官退出官场便很好说明了这一点。

李颀性格豪爽豁达,不因失意而幽怨凄苦,也不因离别忧愁感伤,因此他的送别诗往往爽朗豪宕而不凄凉悲苦,情致幽婉而不悲怨,音韵和谐又跳脱有致,在送别诗中较为新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