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露肤不雅还是上吊未遂?说说民国旗袍的“领子”之战

 波哥谈古说今 2020-11-13

鲁迅曾言,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先生的观点,并非无源之水,今日我们就来说说,民国时代,旗袍的领子之战。

旗袍乃自旗妇装束改良而来,初起之时,有人嘲讽,莫怪张勋思复辟,文明女子学旗装。然,这种服饰颇受女子欢迎,骂也骂不回去。然而,社会现实摆在那里,当时妹子们,在穿旗袍一事上,乃是戴着脚镣跳舞。

张爱玲在《更衣记》里说,在那歇斯底里的气氛里,元宝领这东西产生了——高得与鼻尖平行的硬领……逼迫女人们伸长了脖子。

这吓人的衣领与下面的一捻柳腰完全不相称。头重脚轻,无均衡的性资正象征了那个时代 。新文化运动兴起,女性的思想又有不同。

她们认为直领妨碍颈部运动,有损健康。所以“很慷慨地提倡穿没领衣服”,报刊杂志还登载了大量废领文章,一时蔚为风气。然,五四风潮很快过去,在一些保守的地方,领子卷土重来。只不过,比起之前,多少短了几分,算是保留了一点开化的成果。

可,那些卫道士们还是不肯放过女人们的脖子。有人发文讥笑,西方女子穿无领衣,那是她们肤白。黄皮肤露出脖子来,实在不雅。太阳下一晒,又黄又黑,更是难看。还有说得更过分的。讲什么,不领之衣,露肌之裤,只要妓院中发明出来的,一般姑娘小姐,立刻就染着传染病,比什么还快。

老蒋搞新生活运动 ,在服饰方面,颇为保守,旗袍变长,领子变高。当然,还要舆论攻势,说中国女子之所以还不肯把脖子露出来,是因为身体太瘦,肌肉不丰,不好看。

1934年,有人怼道,现在的领子 ,每次扣上,“粉颈立起红痕,实有上吊未遂之误会”。不过,到了30年代中期,随着中山装定型,使用翻领,对旗袍立领的规矩,也就趋于松动,高度变得适中,既美观又不影响说话转头不会上吊未遂了。(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