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手,都不是日军的精锐主力?

 冬不拉拉 2020-10-07

摘要: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奇文,说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是和日本海军对决的主战场,岛屿争夺战并不是太平洋战场的重心所在,所以日军守岛的部队大多是一些次要而不是精锐主力。真的是这样吗?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奇文,说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是和日本海军对决的主战场,岛屿争夺战并不是太平洋战场的重心所在,所以日军守岛的部队大多是一些次要而不是精锐主力。真的是这样吗?

在二战中,确切说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夜,日本海军实力非常可观,尤其是航母舰队的规模和战力都是世界第一,海军舰队的整体实力和英美可以并列世界前三甲。而英国海军主要是在大西洋,美国海军则要同时兼顾太平洋和大西洋,所以在太平洋上,日本海军是占有相当大的优势。

但是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所以作战飞机的作用就是决定性的,而太平洋浩瀚辽阔,飞机的航程有限,二战时也还没有空中加油机,即便是航母,自持力也是有限的,这样一来,岛屿,尤其是拥有机场的岛屿,就成了“不沉的航空母舰”,在战争中的价值就非常非常非常重要了。这篇奇文的作者说什么“岛屿争夺战并不是太平洋战场的重心所在”显然对太平洋战争实在是太无知了。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的推进,基本就是以700公里作为一个台阶,在A地切实控制了一个机场,进驻前线航空兵之后,以A地机场为基地的航空兵掩护,再推进到700公里外的B地,夺取或者建立一个机场,再进驻航空兵。然后以B地机场为基地,再推进下一个700公里。

为什么每次推进都是700公里?因为欸军当时主力战机零式战斗机,航程2200公里(携带副油箱最大航程可以达到3000公里),700公里的作战半径是最合适的。

而到了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时,日军由于一路上打得太顺利了,不免就有了轻敌大意之心,推进距离一下跳到了1000公里,从拉包尔推进1000公里,选择了瓜岛,在瓜岛上修建机场。美军也正是发现日军在瓜岛建造机场,一旦机场建成,进驻航空兵之后,将对南太平洋地区构成极大威胁,这才匆忙发起瓜岛登陆,夺取这个机场——你能说岛屿不重要吗?

从拉包尔到瓜岛直线距离1000公里,这样零式从拉包尔起飞,到瓜岛上空就只有10分钟的留空时间,加上长途飞行造成飞行员体力消耗很大,这样在和从瓜岛机场起飞,以逸待劳的美军岸基航空兵交手,就落了下风。正是由于在瓜岛上空,日军难以确保制空权,导致在这一海域的制海权也随之丧失,向岛上运送增援部队和补给物质,都非常困难,这就是瓜岛日军失败的关键原因——你能说岛屿不重要吗?

说到瓜岛战役,奇文作者又提到,日军投入瓜岛的38师团“属于日军乙级单位”,还说什么是“日军乙级特设师团”,看来作者对日军师团的相关知识,完全是一知半解道听途说的水平。

师团,是日本陆军最基本的战术兵团,也是日本陆军最高级别的固定编制单位。不过在战争中,日军师团的编制情况确实非常繁杂混乱,各种名目的师团五花八门,简直令人眼花缭乱,对此不太了解的人,还真的会被弄得一头雾水。

按照编制性质来分,有“常设师团”、、“特设师团”、“增设师团”、“补充师团”等;

按照编制结构来分,有“四单位制师团”、“三单位制师团”等;

按照作战使用来分,有“治安师团”、“留守师团”、“海洋师团”等;

按照马匹情况来分,有“挽马制师团”、“驮马制师团”等;

……

至于甲种师团、乙种师团和丙种师团,必须要搞清楚一点,这是只有在中国战区才有的师团类别,其他包括在东北的关东军以及在南洋的南方军,都没有甲种、乙种和丙种师团的分类。关于日军甲种师团,可以参见本号之前发布的文章“抗战时,日军的甲种师团和常设师团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还有,所谓甲种师团也只表示在中国战场上编制最大,战力最强的师团,并不是整个日本陆军中最强的师团。真正日军最牛的师团是常设师团,是日军在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前就成立的常备部队,番号是从第1到20师团,但其中缺编第13、第15、第17、第18等四个师团,再加一个御林军性质的近卫师团,总共十七个师团,这十七个师团就是常设师团,也叫常备师团。

在这十七个最强的常设师团中,1937年到1941年在中国战场(不算在东北的关东军)的有:第2、3、4、5、6、9、10、11、14、15、16、20师团等十二个师团,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除了第3师团一直留在中国战场,其余十一个师团都被陆续调到太平洋、关东军或本土。当然,第3师团后来肯定就是在中国的甲种师团,不过,在中国战场的日军师团从1940年开始就全部调整为下辖3个联队,像第3师团这样原来下辖2个旅团4个联队的常设师团也被缩编为3个联队,所以,日军的甲种师团比常设师团编制就要少三分之一,整体实力差了不少,更不是一回事。

至于奇文作者所说的“日军乙级单位”,“乙级特设师团”,压根就没有这样的名称,完全是这位自作聪明的作者胡编出来的。

奇文作者在文章中对于在瓜岛的日本陆军部队评价也很低,认为只不过是日军的二流部队。那就让我们来看下在瓜岛的日本陆军到底是怎样的部队?

第一批上岛的日军部队是一木支队,以部队主官一木清直大佐的名字命名,而一木就是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中打响第一枪的日军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此时他所指挥的一木支队则是以第7师团28联队为骨干组建的部队——看清楚了没,第7师团就是十七个常设师团之一,日军的头等主力部队!

第二批上岛的日军部队是第2师团,前身是1873年(明治6年)成立的仙台镇台,是日本最早设立的六个镇台之一。1886年日本将镇台改编为师团,因此改称第2师团,是日本陆军最早的六个师团之一,是日本陆军历史最悠久的师团,自然也是十七个常设师团之一。参加过西南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以及1937年7月以后的侵华战争,从未曾有过败绩,被誉为“不败之军”。1940年9月调回日本,1941年11月被编入南方军所属的第16军序列,投入太平洋战场。

如果把第2师团都说成是二流部队,那日本陆军就没有一流部队了!

第三批上岛的日军部队是第38师团,1939年6月在名古屋成立,是三单位制师团,也就是说下辖3个步兵联队(另外还有1个搜索兵联队、1个炮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和1个辎重兵联队),比四单位制的常设师团要低一个档次。1939年10月编入华南方面军,参加了广东地区的作战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进攻香港的作战,1942年1月调入南方军第16军序列,投入太平洋战场。

以第38师团的情况来看,基本相当于在中国战场的甲种师团,这个算是二流部队,还不是太离谱。

瓜岛战役从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持续近半年,日军投入的陆军部队3.5万人,阵亡和失踪就达到2.4万人,如果不是日军在现是面前及时醒悟,果断放弃瓜岛,岛上残余的1万人才得以撤离,如果再晚撤两三个月,这1万人也几乎剩不下多少了。而且被歼的2.4万人中,大部分都是日军的一流部队一木支队和第2师团。

其实,日军师团的战力强弱,从番号上就能够看出一点端倪的:

第一流的就是番号在20以内的十七个常设师团,第13、第15、第17、第18等四个师团后来在1938年前后也有重建,战斗力也都不算弱,所以大致上番号20以内的师团都可以算作是一流部队。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原来十七个常设师团显然不敷使用,所以在1938年到1940年又陆续成立了番号在20至50之内的新建师团,这些师团虽然都是三单位制,也就是下辖3个步兵联队(每个联队下辖3个大队),另外还编有炮兵、工兵等联队,一个师团的兵员大约在2万人左右,虽然兵力和编制都不如四单位制的常设师团,但不少新建师团所属的联队或大队都是整建制从常设师团中抽调,所以战斗力也是不俗,基本上在日军中可以算是二流部队。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兵力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又成立了大量“增设师团”,基本上番号都在60以上,这些增设师团下辖2个旅团,每个旅团不设联队直辖4个大队,全师团2个旅团8个大队,在2加一些配属的炮兵工兵部队,当然这些配属部队的编制也比常设师团要小,全师团的总兵力只有1万人左右,战斗力自然要差很多,在日军里可以算是三流部队。

此外,日军也组建了很多“特设师团”,所谓特设立师团其实就是由预备役人员组成的师团。日军在和平年代普通士兵服役两年后退役,转为预备役。这些预备役人员每年要按建制集中训练一个月。战争中转为现役部队时,就由常设师团派出现役军官担任各级主官,兵员则基本上都是某一个常设师团的预备役。等于是常设师团的“子部队”,番号就是常设师团的番号再加100,如103师团就是第3师团派出现役军官,由第3师团的预备役人员组成的。这种番号在100以上的特设师团,因为士兵都是预备役,战斗力自然更低了,所以,这些特设师团通常被认为是四流部队。

介绍完了日军的师团情况,再来看看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遇到的都是一些怎样的日军部队?

1944年6月到7月的马里亚纳群岛战役,担负主岛塞班岛防御的日军部队是第43师团——按照上文所述,属于二流部队的新建师团。

说到马里亚纳群岛,稍微扩展一下,马里亚纳群岛距离日本本土大约2000公里,是当时日本绝对国防圈的核心岛屿,东条英机就是因为马里亚纳群岛被美军攻占而下台。此后,马里亚纳群岛就成了美军B-29“超级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的前进基地,B-29从马里亚纳起飞,作战半径可以覆盖整个日本本土,1945年2月开始对日本的战略轰炸以及“李梅火攻”,主要就是由从马里亚纳起飞的B-29轰炸机来完成,1945年8月对日本进行原子弹轰炸的B-29也是从马里亚纳群岛的提尼安岛机场起飞的——你还能说在太平洋战争中,岛屿不是重心所在?

1944年7月9日,塞班岛被美军攻占,第43师团被全歼。

1944年9月的贝里琉岛登陆战,守备贝里琉岛的日军部队是第14师团第2联队——14师团可是十七个常设师团之一,杠杠的一流部队。

1944年10月15日,贝里琉岛被美军攻占,第14师团第2联队被全歼。14师团主力则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在帕劳群岛主岛向美军投降。

1944年10月莱特岛登陆战,守备莱特岛的日军部队是第16师团,后来又增加了从中国上海调来的援军第1师团——第16、第1师团都是常设师团,毫无一点疑问的一流部队。

1944年12月25日,莱特岛被美军攻占,第1师团1.5万人的部队撤离莱特岛时,仅剩800人。第16师团则基本被全歼,师团长牧野四郎中将自杀。

1945年2月,硫磺岛登陆战,守备硫磺岛的日军部队是混成第2旅团。看到这个番号,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很熟悉,被八路军在抗战中击毙的最高官阶日军军官阿部规秀中将,是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不过这是两支部队,番号上还有“独立”两字之差。而第2混成旅团里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是145联队,原来隶属于第106师团,也就是第6师团的特设师团,在1938年9月的万家岭之战中,106师团遭到中国军队重创,险些被围歼。因此于1940年3月调回国之后被裁撤,145联队随即被调到了硫磺岛。但这支说起来只不过算是四流部队的145联队,却是硫磺岛日军的骨干部队,由于战术得当,给美军造成了巨大伤亡。

1945年6月30日,硫磺岛被美军攻占,包括145联队在内的日军守岛部队被全歼。

……

可见,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岛屿争夺战,日军的部队大部分都是战斗力强悍的一流、二流的常设师团】、新建师团,而且基本上都是被美军全歼,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中国战场上,从1931年到1945年,十四年抗战都没有成建制全歼过日军的一个师团,即便是战斗力最低的四流特设师团都没有,一次都没有!

所以,小编我实在不明白,这位奇文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罔顾历史真实的文章,是真的对历史的无知,还是出于为了表现反美爱锅的“忠心”而刻意来歪曲历史贬低美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