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年教师才是变革的主力——一文精读全球学习方式进阶细节丨国庆特辑

 张福涛lu70kpm9 2020-10-07


学习这件事儿,正在变得大不一样。
目标多元、组织多变、技术革新、场景升级,再加上脑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用创新的学习方式实现迭代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的能力。
自主学习、混合学习、挑战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深度学习、场景式学习……学习方式推陈出新,教育工作者在起风的大海里总是迷航。
而青年教师,是这场变革的绝对主力。在这里,让我们用一组轻量化的案例,浅显地阐述几种学习方式的实操经验,希望对青年教师掌握多种学习方式有所助益。

“输入&输出”逻辑下的自我驱动学习

作者丨李璐多
来源丨果果妹的成长盒子《宅家,如何课内、课外,以及终身“优学” | 网课的视频及文稿来啦》

对于我来说,疫情期间被困在家是一个很好的“灾后重建”时间,毕竟2019的下半年我的生活和重灾区没什么两样——我申请了20多所美国大学,又考试又填信息又要写文书,几乎每天都忙到一两点才睡。

因此这段弥足珍贵的时间让我特别激动,每天给自己安排不下八个任务。但因为任务并没有安排好,只是单纯列出来,所以东忙一会儿西忙一会儿,最后花很多时间才完成了一两件事。

不过,我的生活在后面几天有了很大的改观。我开始将我的抗疫生活与学习分为两个中心,让其他的小事围绕着这两个点系统的运转。

比如我的公众号更新需要素材,我就需要看书,记笔记,看新闻时事与评论,在融入思考的同时也去研究社会心理,判断什么样的选题能够帮助到关注我公众号的群体。你看,这就形成了一个永动机——因为需要素材,所以要看书与观察,而看书与观察的结果也需要拿来撰写文章。

再比如烹饪和拍视频vlog也是我的爱好。我甚至把这些视频也拿来做成了公众号素材。因此围绕着烹饪和vlog,我又创造了一个循环的多米诺骨牌,一件事必定推动另外一件事情完成。

那么,再深入一点,宏观来看,最近一段时间我在家里其实主要在做的,就两件事——输入和输出。

由此,我总结出了三个我认为效果很好的自主学习步骤。而很奇怪的是,其中两个步骤都包含了以上的输入输出和一举多得的逻辑。

  • 第一个步骤,就是增加成就感。


对我而言,使我学习的最大动力便是成就感。举个例子可能大家就会感觉到——当你偶然发现自己在某一学科上考的很好时,或者在某一方面做的比别人好时,你就会更努力地去学这件事儿。

  • 第二个步骤,就是增加时间管理技巧。


番茄时钟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很多人会用它来要求自己专注至少25分钟,但是我的使用方式很特别——我是用来记录,我的专注时间。每25分钟设置一个,直到我做完为止。这样增加成就感的方式,总结起来其实就是将自己的专注可视化,记录下来。

  • 第三个步骤,就是建立小群组。


熟悉的朋友们可以备课,并且互相授课,擅长什么就教什么。备课的这个过程会让你真实的去探索学科最深层最简单的逻辑,抱团取暖,提升整个群的学习质量。在这个群里我们每天都会打卡自己专注了多长时间,既有压迫感,又很充实。

游戏化学习的三层教育价值

作者丨尚俊杰   KQED
来源丨光明网《教育游戏到底有没有价值》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9-05/28/nw.D110000gmrb_20190528_1-13.htm

《How to Bring Playfulness to High School Students》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9-05/28/nw.D110000gmrb_20190528_1-13.htm

https://www./mindshift/40864/how-to-bring-playfulness-to-high-school-students?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 游戏化学习的三层教育价值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电子游戏(含街机、电脑、网络游戏等)逐渐风靡全球,自然吸引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医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游戏及其教育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

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展的Game-To-Teach(游戏化教学)项目、印第安纳大学开展的Quest Atlantis(探索亚特兰蒂斯)项目、哈佛大学的River City(河城)项目等。众多研究项目的结论均表示,游戏确实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近似真实“体验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到而不是仅仅“知道”,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游戏众多的教育价值中,可以总结成这样三层教育价值:依次为游戏动机、游戏思维和游戏精神。

1.游戏动机
人们之所以会想到将游戏用到教育中,自然是希望借助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这是游戏最核心最基础也最具操作性的价值。

2.游戏思维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一定非要用纯粹的游戏,但是可以将游戏的元素或机制用到学习中,这就是游戏化思维。

3.游戏精神
游戏是假的,但是人们对待游戏是非常严肃和认真的。不管结果如何,每一天都去努力认真地学习就可以了,这就是游戏最高层次和最有意义的价值——游戏精神。

  • 游戏化学习的开展形式


在孩子的教育培养过程中,通过游戏思维保持能动性和创造力是至关重要的。有趣的学习反过来又能让学生与学校有更深入的联系,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让学生有更强的动力在学校里努力奋斗。

游戏化学习,将游戏的情境性、趣味性和参与性融入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通过游戏方式进行的学习。通过对游戏的积极体验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实质是在“设计交互”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

1.学生掌控学习
凯斯西储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桑德拉·拉斯(Sandra Russ),研究了模拟游戏在儿童发育中的作用,她同意“自主选择对青少年来说很重要”的观点。

“重要的是,他们这么做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奖励,而是因为喜欢。特别是对那些压力很大的青少年来说,有选择的机会尤为重要。”拉斯说。

2.创客空间和Fab Lab
创客空间给学生提供了通过探索和想象来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提供了合作机会。青少年都喜欢发明、设计和制造东西。在一些高中现有的创客空间和微观装配实验室(Fab Lab)里,学生们制作珠宝,用雪茄盒制作吉他,设计机器人或灯笼,甚至自己缝制衣服。

3.想象力引导学习
在美国纽约市的Quest to Learn 中学,学生们学着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该校前副主任阿拉娜·夏皮罗(Arana Shapiro)表示,有个课程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餐厅,包括做好预算、菜单,打造品牌。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小孩子假装自己是成年人,想象未来的生活。同时,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现实世界的经验和问题,并允许他们与现实世界的专家一起工作。

挑战式学习在“挑战”什么?

作者丨徐玲玲  刘徽  Marquita Brown
来源丨第一教育《真实性学习 | 挑战式学习究竟在“挑战”什么?》,EdTech沉浸式学习将学生带离课堂,带出这个世界》

https:///k12/article/2020/05/immersive-learning-takes-students-out-classroom-and-out-world


  • 挑战式学习更加重视真实问题


世界充满了潜在的挑战。挑战式学习(Challenge-Based Learning)亦被称为基于挑战的学习,旨在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方式进行教与学,鼓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用泛在技术来解决那些全球性的、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真实挑战。

挑战式学习源于2008 年美国苹果(Apple)公司发起的“当下与未来的苹果课堂”(Apple Classrooms of Tomorrow-Today)学习项目。该项目旨在探索如何应用技术更好地满足学习者需求,并为21 世纪的学习环境确定基本设计原则,以更好地升级教学、促进学生培养。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21 世纪技能,并能利用泛在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当下与未来的苹果课堂”项目在其最终确定的6 项基本设计原则(了解21 世纪需要的技能、相关的应用课程、非正式评估、创新和创造力培养、与学生的社交和情感联系、使用泛在技术)的指导下,与相关教育工作者合作开发、测试并实施了挑战式学习。

苹果公司还聘请了数字承诺(Digital Promise)公司帮助创建挑战式学习相关网站、开发相关书籍,编写网站上发布一系列挑战式学习的成功实践案例及相关资源。

从上述挑战式学习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挑战式学习也是基于一个整体的、项目化的学习方案来开展学习,但与项目化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不同的是,挑战式学习更加重视在学习主题上关照全球性的真实问题,学习过程中创造各种挑战,使用泛在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正积极应用挑战式学习开展教学,其基本框架也已扩展到许多新的领域,包括战略规划、工作培训以及移动软件教学和开发等。在挑战式学习方式下,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始终保持高度的相关性、创造性、协作性和挑战性。

  • 伍德斯托克学区的“模拟火星任务”


伍德斯托克学区于2019年从奥罗拉大学(Aurora University)收购了挑战者学习中心。学习中心以空间主题作为装饰,其中包括一个复制的任务控制室。学生们分成小组,然后合作完成模拟火星任务。总体而言,这种学习方式引人入胜、让人身临其境,且无法轻易的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进行。

伍德斯托克玛丽恩德斯小学(Mary Endres Elementary)的五年级教师辛迪·梅尔(Cindy Maire)说,“学生们必须进行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考,通过不断尝试进而在错误中来解决问题,并互相学习。他们必须在团队中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在挑战者中心,一群学生模拟执行了从火卫一到火星的任务。他们必须解决诸如躲避小行星之类的问题,完成了融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的一次活动。

学前和初等教育助理主管基利·克鲁格(Keely Krueger)表示,回到常规的课堂环境后,学生们会完成后续活动。他们掌握了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些技能比某些学科的学习更为重要。

她还表示:“学生们正在通过任务控制和火星探险经验来学习这一点。当他们在执行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缩写)相关的任务时,当他们在做国际空间站的任务时,以及他们在做我们当前引入的与STEM有关的生物模拟任务时,他们也在学习这些技能。”

挑战者学习中心的活动另一个好处在于:它向学生们展示了这个世界和存在于其中的机遇,负责人麦克莫恩(Mike Moan)说:“无论学生想做什么,是想当宇航员还是天体物理学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学生参观学习中心时种下这颗梦想的种子。如果有学生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努力是值得的。

在新加坡进行体验式学习

作者丨禾子 曹雨婷
来源丨菁kids北京《体验式学习 | 鼎石学校、一土学校、诺金旅行专家说》北大附中海口学校高中国际班《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加坡体验式学习项目》

  • 体验式学习的三种学习方式


户外、探险、度假这些是体验式教育吗?鼎石学校体验式教育协调员Chris Cartwright首先给大家厘清一点:体验式学习≠度假。在假期的时候根本不用考虑教学目的,也不用考虑特定的发展结果。一般情况下,学生也不会走出他们的舒适区。而真正的体验式教育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项目,自然地巩固学习过程。

关于体验式教育有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即时性学习,也就是即时即地地学习;反思式学习,即我们后续反思之后进行学习;意识性学习,通常意识性学习往往是几年后才学到。

体验式教育把体验放在教育的首位,它是一种基础教育,是人生的基石。作为鼎石学校体验式教育协调员,Chris指出:“我们在设计体验式学习的项目时会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探险,如何培养领导力,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我意识,同情心,可以培养自己的沟通技能和责任感。”

对于学校来说,怎样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学校课堂中的体验式教育呢?一土学校教研副校长Brad Walsh介绍在一土学校使用的模型源于BIE的黄金标准,设置了四个不同原则。

第一是真实性,学习是有意义的,孩子一定要感受到学习对于生活的影响。
第二是选择,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允许孩子能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决策者。
第三是持续性地探究问题,这能够去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和学习,来拓展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地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最后就是反思和迭代,就是花一些时间来回顾我们的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行为以及我们的性格,怎样最终帮助我们实现某种学习的成果。

  • 新加坡体验式学习项目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城市国家,位于马来半岛的南端。新加坡被誉为城市发展与环境可持续性之间取得平衡的最佳典范。我们此次新加坡体验式学习项目(Experiential Learning Program, ELP)的行程主题正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但是要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必须对新加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时间和空间大框架的把握是题中应有之义。

此次项目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课题:循环经济、社会融入和城市绿化。我们的研究模式是理论 实践 反思 迁移。

在出发之前,我们都阅读了项目方提供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读物,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有了基本的认识。学生也在出发前选定了自己研究的主题,以便在行程中更有的放矢地思考和学习。

当然,除了基本的学术知识方面的训练,这次ELP提供给了学生们非常多的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机会。

游览碧山公园,了解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以及森林如何充当城市的绿肺,从而维持可持续的城市环境,也跟随项目老师穿梭在钢筋水泥的世界中寻找发芽的城市植物和鲜花,发掘自然的复原力。

拜访Repair Kopitiam企业,学习修理知识,以及了解科皮蒂安代表的维修运动对于新加坡“丢弃文化”的冲击。参观一家担负社会服务使命的咖啡企业,了解他们如何培训和增强残疾人的工作技能,如何根据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设计工作环境和设备。学生们通过和这些社会企业家交流分享,更加理解社会企业如何支持和培育社会创新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文化。

参观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了解这些青年行动家的“撤资”(divestment)运动,拜访了新加坡第一家绿色生态商店,了解这家商店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所作出的努力。这些行动都是对于循环经济的有利支持。

每天行程结束后大家会集合在一起进行总结分享,对每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能及时反馈和反思,并形成文字记录。Empathy(同理心)是整个新加坡实践项目中情感体验的核心,旨在让学生在项目一开始就能够获得同理意识和同理技能,从而学会站在目标群体的位置来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

国外博物馆里的场景式项目学习

作者丨沈志勇
来源丨浙江教研《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里的场景式项目学习》

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成立于1925年,占地30英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儿童博物馆。博物馆从地下一层到4层,布置了有关物理、自然科学、历史、世界文化、艺术、健康等领域的20多个场景。

学校教师根据实际教育教学需要,对照课程标准,先在校组织学生进行相关项目的知识学习,再按流程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进行该项目的实践学习,最后学生回到学校进行展示交流、评价。

  • 真实化情境


1.超越展览,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孩子们在模拟情景、微缩模型或者实验室这些场景中进行项目学习,文字、图片、音像不再是主角,而只作为项目学习的资源之一。

2.超越知识,面向真实世界的项目学习
在博物馆的科学工作室的中学习,如模拟空间站,在这样的情境下,学习超越了知识本身,更加突出应用与迁移,学习更多的是面向真实世界与未来。

  • 问题化引导


1.问题链引导,收集证据并验证假设
博物馆不是通过简单的文字或者音像介绍,而是通过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假设,并熟练“情景—提出问题—假设—研究—观测—得出结论—展示、陈述—评估”的科学研究方法。

2.问题串指向,触发不同维度的思考
博物馆的玻璃烟花塔,从地下层直上屋顶,在它四周盘旋而上的楼梯扶栏上,每层都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涉及视觉艺术、语言艺术、科学、社会研究等领域,还有团队合作、工程流程等。

3.问题的对比,逐渐逼近事实与真相
以“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来呈现孩子们看到的事物,引发孩子的观察和思考,让孩子感受科学家在技术、研究方法改进后,证据增加,结论变化,逐渐逼近事实的过程。

坚持价值观与能力并重的深度学习

作者丨刘月霞 郭华
来源丨小牛顿科教《常常听到学生无奈地说:“这些知识我都会,怎么解题时就想不到?如何做好单元学习设计,实现深度学习?》

考试后,试卷讲评时,常常听到学生无奈地说:“这些知识我都会,怎么解题时就想不老师一讲就明白,可是我自己怎样才能想到这些呢?”
听课时,常常听到老师说:“这知识我都讲三遍了,你们怎么还错啊?”

这些,是现在很多学生、老师会遇到的困惑和无奈。这些问题,究其本质,就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不理解、记不住,或者记住了但不会用,又或者会用但无法迁移解决新的问题,还有就是没有兴趣,不想学、不爱学、不会学。而这些问题都不是靠延长学习时间、反复讲解和重复训练解题能够解决的。

深度学习,坚持价值观与能力并重育人,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记不住、不会用和不想学、不会学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的高级素养、全球化能力等。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呢?

深度学习倡导单元学习。它要求教师建立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科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评价,环环紧扣,使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可培养、可干预、可评价。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主动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二度开发,集中精力从事创造性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高学习设计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增强学习过程的体验性、互动性和生成性,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以此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科课程的育人品质。

教师要把学生的成功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来考量,工作重心要从“学科教学”转向“课程育人”。明确的单元学习目标可以帮助每位教师心中有学科全局,包括学科的学习内容、不同年级学生应达到的素养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