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育吠陀瑜伽(高级篇):疗愈的三个根本性出路】

 kittywei 2020-10-07

阿育吠陀瑜伽(高级篇)

——疗愈的三个根本性出路

王志成

《黄帝内经》云:“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人们容易理解,用药治疗身体,但难以治疗心灵层面的问题。如何化解七情带来的伤害?根据世界智慧传统,可以有三条道路:

1.存在之道,即存在的同一性。从根本上解决个体自我和宇宙自我的同一性,在形而上层面以及物理学上的同一性。我们最终都归于存在本身。我们的一切来自自然,我们也最终归于自然。我们的占有和执着最终都是徒劳的。以不执着、不占有的心态生活,我们的生活质量却是更加的真实和圆满,喜乐和丰盛。在这个意义上,天人合一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体验。

2.意识之道,即意识的同一性。我们人之间的差别在于私我,在于我执。如果我们深入探索,就可以发现,我的意识和你的意识是相通的,我们的智性是相通的。再探索下去,我们就可以不断超越私我的范围,明白我们具有共同的生命原则——意识。在传统智慧中,这个原则就是我们的真我,就是我们不朽的灵性存在,就是纯粹意识,就是阿特曼。一旦明白我们最终的同一性,就是纯粹意识,我们的智慧之光就自然开启,生死轮回就是幻相。一旦朝向那同一的纯粹意识,我们的二元性纷争就会消失,人内在和外在的二元差异所带来的烦恼和痛苦就会消失,就会安住在至上自我中。这是人之难题的终极性解决。

3.喜乐之道。我们的一切都来自喜乐,并有喜乐所维系,最终归于喜乐。喜乐就是爱,爱在展示中可以展示为慈悲。慈悲必然超越私我,开启巨大的生命空间。一个人一旦从内在发起慈悲心,他或她就会超越因私我而来的种种疾病。潘尼卡说,慈悲/爱可以消除业报。爱就是包容,就是消除差异,就是安住喜乐,就是超越生死轮回。

存在之道让我们明白我们在本体上的同一性,由此消除烦恼和疾病。

意识之道让我们明白我们在认知上的同一性,由此消除烦恼和疾病。

慈悲之道让我们明白我们在体验上的同一性,由此消除烦恼和疾病。

因为存在,我们有根,并且是同一之根。

因为意识,我们有知,并且是同一之知。

因为喜乐,我们有乐,并且是同一之乐。

并且存在、意识和喜乐是三位一体的,说到一个必然涉及另外两个。

一个人一旦明白,心的问题就自然得以消除。

在某种意义上,《直抵瑜伽圣境》就是这样一本书,从存在的高度消除了我们心的问题。读此书,就如蜜蜂掉到了蜜里,或蜜蜂在无垠的花海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