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五律《一百五日夜对月》读记

 小河西 2020-10-08

杜甫五律《一百五日夜对月》读记

(小河西)

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娥。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一百五日:寒食日,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日。【《荆楚岁时记》(梁-宗懔):“去冬至一百五曰,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曰,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曰者。”】寒食节有禁烟火、吃冷食、祭扫、踏青等风俗。至德二载(757)寒食节,杜甫孤居叛军盘踞的长安,与寄居在鄜州的妻儿离散已半年多。去年中秋前后,杜甫曾写过一首《对月》。本诗可视为《对月》的续篇。用“一百五日”代指寒食节,意在突出自己离开家人的时间的漫长。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金波:月光;月亮。《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日华耀以宣明。”《咏月》(唐):“玉钩千丈挂,金波万里遥。”《挂席江上待月有怀》(李白):“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斫(zhuó)却:砍掉。《恃宠》(唐-曹邺):“恐君爱阳艳,斫却园中花。”

月中桂:传说中月宫桂树。此暗用吴刚伐桂的故事。《酉阳杂俎》卷1(唐-段成式):“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清光:清亮的光辉;月光。《望秋月》(梁-萧子范):“河汉东西阴,清光此夜出。”《和湘东王首夏》(梁-萧纲):“欲待华池上,明月吐清光。”

大意:没家人陪伴面对寒食,皎洁的月光下泪光闪烁。如果砍去月中的桂树,月亮的光辉岂不是更加皎洁清澈?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娥。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仳(pǐ)离:别离。《中谷有蓷(tuī)》(诗经):“有女仳离,啜其泣矣。”传:“仳,别也。”笺:“有女遇凶年而见弃,与其君子别离。”(蓷:益母草。)《何生姬人有怨》(梁-王僧孺):“同衾成楚越,异国非仳离。”

红蕊:红花。《岸花》(唐-张籍):“可怜岸边树,红蕊发青条。”

嚬(pín):同“颦”。皱眉。《相送》(梁-何逊):“君还旧聚处,为我一嚬眉。”《怨情》(李白):“美人捲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青娥:同“青蛾”。青黛画的眉;美女。《白纻曲》(南朝宋-刘铄):“佳人举袖辉青蛾,掺掺(chān)擢手映鲜罗。”《戏赠赵使君美人》(唐-杜审言):“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牛女:牛郎织女。《世说新语》:“牛、女二星,隔河而居,每七夕则渡河而会”。

秋期:男女相约聚会的日期;七夕。《氓》(诗经):“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水经注》(北魏-郦道元):“县北有女观山,厥处高显,回眺极目。古老传言,昔有思妇,夫官于蜀,屡愆秋期,登此山绝望,忧感而死。”《牛女》(唐-沈佺期):“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月》(杜甫):“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大意:月中桂偏在离别时绽放红蕊,想起它减少月亮清辉,妻子一定会为之皱眉。牛郎织女不要再愁思了,每年秋天七夕之日尚能渡河团聚。(“寒食”终会过去,“秋期”也终会到来。)

诗意串述:此诗首联写自己。独自在长安过寒食节,清寒的月光下想起妻子,不禁泪光闪闪。“金波”二字写月光映照泪水,点出“对月”。次联想象。俺望着月亮,看到月中的树影。那是传说中的桂树。如没桂树,月亮不是更明亮更皎洁吗?俺是不是可以看到月中的嫦娥?三联精彩。杜甫想象到,也许是在人间离散的时候,月中桂树总是展“放红蕊”,遮减清辉,月中嫦娥一定会不高兴地为之皱眉。皱眉的也许不止是月中嫦娥,或还有思念自己望眼欲穿的妻子。末联收结。牛郎织女不要发愁了,到七夕,你们可以渡过天河相聚。这显然也是在宽慰自己。也许杜甫此时已想好了逃离长安的办法。也许杜甫对未来还有美好的想象。这首诗中,“月中桂”是一重要角色。一、桂树是要开花的,但月中桂总是在人们“仳离”时“放红蕊”遮清辉。二、因为它减弱了月亮的清辉,嫦娥自然会皱眉。三、“仳离”的男女总是望月思念,而月中桂却在减弱月的清辉,因而思念的男女也会皱眉。诗是浪漫的。诗是不必讲理的。这首诗同《月夜》一样,兼具思想情感真实和艺术手法圆融。此外,此诗首联对仗次联不对仗,偷春体的一个例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