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真吃饭,赏花,喝茶,好好爱自己。

 老鄧子 2020-10-08

如果时间不快
就不知慢的奢贵
如果不会老
就不知青春的难得
如果没有古人的美在
也就不会心中神往而难忘
当日复一日的忙碌
当焦灼满怀充斥生活
当网络与微信占据时间
想起古人之慢之美之专注
叹一声惭愧虽如大海之微澜
却是实实在在入心入情


是对花的执念,不止在枝头
也想取回在案头
用美器相合,自然之美
也在书房之内

是对茶的执心
所有与美有关的事
必然需要一盏茶的陪伴
茶汤之清润,茶色之清雅
茶香之悠远,茶器之悦心
将一片源自大地的叶与山泉清水
共同融汇如一曲雅音,沉醉于心田

是对美食的执迷
无论何地何时,家乡之味可治愈
食物的背后,是情意,是留念
是一个个体与世界最为幽微的联系
烟火中的日常,往往隐藏着动人的岁月
食物中的美与趣,是一种与身俱来的认真

认真吃饭,认真喝茶,认真赏花
当我们静下心,可以在快速的世界里
如此“认真”的告诉自己,对待自己
竟然会忽然热泪盈眶
竟然忽然与古人惺惺相惜
懂得原来这样的生活,才叫“日子”


感谢古人,没有将这美遗忘
他们慷慨留下专著
让我们可以在阅读与观赏中
不断接近,不断重逢
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
原来都有这样的心念与向往
纵然时代让我们暂时淡忘
但只要静心待相遇,记忆自明朗

所以,当我们遇见
中国人的喝茶宝典
《茶经》
将粗茶淡饭吃出高级感的
《随园食单》
中国瓶花艺术的三大经典
《瓶史·瓶花谱·瓶花三说》

关于古人之美的记忆
在内心就会慢慢苏醒

这是一套很美的书
这三本率先出品
她们将唐人、明人以及清初士人的
审美趣味辑录其中。

真情隽永,不豪奢,不寡淡
美得纯粹而简单

整套书经由“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者熊琼重新设计,古香古色,尤适合收藏品读。

图文结合,处处可见明清宫廷藏画以及齐白石等名家画作

不仅有原文及注释,更有历史渊源、白话翻译、名家解读等扩展内容,辅助读者理解。

锁线精装,纸张轻薄,排版舒适,印刷细腻,是想象中书本的样子啊。

| 中国人的喝茶宝典《茶经》。

林语堂说:“无论到哪里,只要有一杯茶,中国人都是快乐的。”

不知陆羽、不读《茶经》,则无以言茶。

陆羽21岁时决心写《茶经》,走访10余年,实地考察32个州,用5年写成《茶经》初稿,又用5年增补修订,才正式定稿。

一本《茶经》前后共耗时20余年,很慢,很真,很诚恳。

茶经系统全面的介绍了茶的产地、源流、发展、烹茶技术、器物选择、典故等内容,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至此,喝茶成为了国人精神生活的一种表达。

无论是宋代宫廷的斗茶点茶,明清庭院的清雅茶聚,还是寺院持修的禅茶一味,日本茶会的清寂和敬,都因此书而得以奠定基础。


这本书经由“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者熊琼重新编排、设计,更适合读者阅读。

不仅有常规的原文及其注释,还有流畅易懂的白话翻译

“茶圣”陆羽微言大义,用词简练。编者在翻译之余,有的地方还会补充相关历史、人物故事、后续发展以及名家解读等,让我们更加立体的理解书中内容,也更好地懂茶。

插画方面,因为中国传统绘画中多重视饮茶意境,而少了些写实的茶器描绘和茶事流程图。所以编者在认真考察后,除了选择了中国古画,也选取了许多日本的古代茶画

设色古朴、清新,图文对照,不仅让读者获得视觉享受,也传播了一种茶文化。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茶的喜爱,非但没有消散,反而越来越浑厚,更具内涵。

| 将粗茶淡饭吃出高级感的《随园食单》。

对于有些人而言:“任何一种爱,都不比对美食的热爱真切”,比如清代才子袁枚。

袁枚,字子才,清乾隆年间江左三才子之一。虽然在文坛里混得与纪晓岚同名,合称为“南袁北纪”,给自己的定位却是吃货。

他给自己列了九大爱好,排在初位的便是“吃饭”。

并且用40年的美食实践,写出了《随园食单》,列出共326道菜肴,详细地记述了明清400多年间流行的南北菜肴和美味经典

不同于各种常见的菜谱辑录,《随园食单》更多的是烟火气,袁枚总能将平常食物,写出学问,写出享受,写出幸福。

一碗粥,必水米融洽,柔腻如一;

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

鲫鱼先要善买。择其扁身而带白色者,其肉嫩而松;熟后一提,肉即卸骨而下。

还有猪的43种做法,6种甲鱼的不同,鸡分5个部分可吃……甚至饮食方式、注意事项、用餐礼仪等,袁枚都进行了详细解说,理论基础丰富又扎实。

“以箸取菜,硬入人口,有类强奸,殊为可恶”给人夹菜是件没有公德的事。

“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懂得上菜顺序的人,品位都不会太差。

不管是普通人,还是闻名于世的美食家,都能在书中找到一种既熟悉又惊喜的感觉

随手翻开一页,便能照着做出不俗的美味来。

同样以“吃货”自居的汪曾祺也忍不住夸道:“中国谈饮食的书写,得较好的,我以为还得数《随园食单》。”

与新版《茶经》一样,本版的《随园食单》也由熊琼设计。在原文及注释外,增加了白话翻译和内容扩展,方便读者阅读。

同时书中搭配了数十幅齐白石的美食画作,为一蔬一饭、一菜一肴添上些诗情画意。用心体会、细致观察,吃货的生活美学,就从此刻开始。

| 让生活过成诗的莳花经典

《瓶史·瓶花谱·瓶花三说》

一个好看又舒适的家,少不了一枝花的装点。

一个丰富、有趣又懂得生活的人,自然也少不了一瓶花的点缀。

李渔曾说:“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古代文人们多痴迷于插花之道,他们借由花木本身的自然之美,去探寻自己的精神追求,再通过插花的形式表现出来,正是花以载道,一日日成诗。

虽然中国插花虽然也有篮花、碗花、盘花、缸花、筒花等多种形式,但是瓶花一直是主流,在重要场合的插花多是瓶插。

所以自宋以来,中国插花艺术也被称之为“瓶花”。

明朝有四部举足轻重的插花专著:高濂《瓶花三说》、金润《瓶花谱》(已失传)、张谦德《瓶花谱》、袁宏道《瓶史》都不约而同使用瓶花概念。

《瓶花三说》分瓶花之宜、瓶花之忌、瓶花之法三部分;

《瓶花谱》分品瓶、品花、折枝、插贮、滋养、事宜、花忌、护瓶八部分;

《瓶史》分花目、品第、器具、择水、宜称、屏俗、花祟、洗沐、使令、好事、清赏、监戒等十二节。

此番编者将这三大瓶花经典辑录于一册,正是中国式文人花之正宗源流,系统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方法和文化特性。

一花、一叶、一瓶,隐有暗香来,如置身于四季之间,生活的空间也多了几分禅意与艺术气息。

引花入室,饱含风情,瓶之作用不可忽视,文人们不只要表现花朵之美,也要表现花与瓶,瓶花与空间的和谐展现。

且看那花木的线条与姿韵,与富有质感的器皿相映照,更显美感和高雅之气,这是属于中国的美学经典。

同样,除了原文及注释外,本册书中也增加了白话翻译和内容扩展(名人解析、人物故事等),方便读者立体地了解中国的插花之道。

搭配的数十篇明清宫廷的花卉画作,工笔细腻,设色典雅,不仅每翻一页都是美的享受,也能让我们更了解中国传统的插花文化。

如果你被这三本书打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