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农耕景观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0-10-08
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农耕景观

清代三山五园历来因其精妙的景观营造而闻名,农业,作为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也是清代三山五园产业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三山五园中,农作物不仅是皇家的一部分经济来源,而且是皇家园林内外的景观构成要素。从最初康熙时期畅春园中农耕区的设计,到雍正帝在圆明园中点缀多稼轩、观稼轩、芰荷香等农业景点,再到乾隆以水利兴园,逐步扩大京西稻田的生产规模、设计清漪园耕织图景区并设立万寿山织染局,农作物也不再仅仅作为经济作物,而是作为景观要素之一,构成了五园内外独特的人文景观风貌。

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农耕景观

乾隆初期全景俯视图

圆明园共计四十景,其中有关于农耕的景群就占了四处之多,按比例算可达十分之一。紫碧山房东侧的顺木天、多稼如云、北远山村、水木明瑟、澹泊宁静的田字房等,依次横列于圆明园之北。

位于圆明园西北的“紫碧山房”之东侧,有“丰乐轩”、“学圃”和“顺木天”大亭。这几处建筑群都和农耕有关。

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农耕景观

圆明园紫碧山房景观

其中“丰乐轩”是清帝观稻之所。嘉庆帝曾经作《丰乐轩观稻》,其中写道:“御园隙地辟稻畦,宪皇题楣示后昆”。

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农耕景观

圆明园紫碧山房遗址

“学圃”位于紫碧山房寒山东侧山脚下,这里是栽种各种果蔬之所,乾隆帝曾作《学圃》诗曰:“北村有隙地,种树还艺疏”。紫碧山房东侧开阔地中耸立一座八方大亭,这亭子便是“顺木天”了。这里视野开阔,四通八达,每到夏秋之际,清帝在此小憩,登亭观景。四野里果蔬飘香,稻浪涌动呈现一派乡野气息。

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农耕景观

圆明园多稼如云景观

圆明园中最能体现农耕文化的景群是“多稼如云”。多稼如云位于圆明园之北,宫墙内侧。殿宇前后溪河环绕,荷塘、稻田密布。初夏之时,农人忙碌于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田园风光,清帝在此驻跸,进膳,顺便欣赏荷花,观察农事。

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农耕景观

圆明园水木明瑟景观

水木明瑟也位于圆明园的北部,这里的殿宇建于岗阜之上,前后左右溪河环绕,稻田拥簇。或有岸边遍植桑麻,是圆明园内织耕的场所。雍正帝曾经咏诗云:“禾稼迎窗绿,桑麻窣地新。檐星窥织火,渠水界田畛。”

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农耕景观

圆明园澹泊宁静复原景观

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农耕景观

圆明园澹泊宁静俯视图

从建筑形制来看,最能体现农耕文化的建筑当属“澹泊宁静”中的“田字房”。建造者巧妙利用建筑技巧,把大殿修成“田”字形状。东西南北四面,中间又有十字相连,用房屋形成连贯的方形殿宇,外围又有回廊相通。田字大殿周围也布满了稻田,这殿宇和周围的景观,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农耕景观

圆明园北远山村景观

北远山村,亦横列于圆明园之北。北远山村北依岗阜,南临河池,亭台、屋宇密布,其间各点缀色树木,又有围墙相合,水关门布局巧妙,进得门来俨然是另一个“世外桃源”。此地不但自成一统,而且又和圆明园浑然一体。建造者把这里修建成山村的模样,供清帝“课农”“问桑蚕”之事。

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农耕景观

圆明园一亩园现状

除此之外,还有位于圆明园大宫门西侧的“一亩园”。一亩园南建有娘娘庙,其后便是阡陌纵横的田畦、菜垄,一派田园风光,这里也是清帝的“亲耕之所”。清帝把农耕之地,建于朝堂一侧,足见其对农耕的重视程度。

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农耕景观

三山五园俯视图

三山五园地区的农耕景观与园林景观交织相融,相辅相成,加上帝王重视农事的文化思想,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种植风光,也造就了园林中点缀性的生产植物景观,并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时期。

[编辑]

李 卓 阳

文章来源:三山五园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