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运动员(原创)

 贺承德 2020-10-08

我是老运动员,就是老被“运动”的人员。

                                    ——贺敬之

在生活的海洋上,即使风是平和的,浪也不可能安静。微风吹过,那荡起的涟漪,就是沧海的皱纹。狂风来访,浪花摔死而又重生的境界,大美了勇士的拳头。

1955年5月,有人说,日子是苦涩的。贺敬之和黄药眠教授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在国外进行友好访问。在德国期间,他们与大戏剧家布莱希特进行了会谈,收获颇丰。再访问完捷克斯洛伐克,他们就可以圆满回国了。太阳还是那么丰满,只是月亮开始变得似乎有些亏缺。

在中国大使馆逗留期间,曹瑛大使却说:“捷克斯洛伐克,你们就不要去了!国内来电,要求你们火速回国!”这大有学业还没有完成,就有人宣布你毕业了的迹象。贺敬之翻阅着国内的报纸,感觉情况不妙。

当时,国内正在批判胡风反党集团。“七月派”诗人几乎都受到了牵连,贺敬之恐怕也难以幸免。胡风,何许人也?“七月派”又是什么来路?胡风是鲁迅的得意门生,个性耿直,品格就像替鲁迅站岗放哨的头发,极易愤怒冲冠。胡风是个敢爱敢恨的人。鲁迅对他的评价:“是可以接近的”。言外之意,胡风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假象,实则可以深交。

《七月》源于七七事变,是事变后,胡风在上海创办的周刊。大批青年作家是《七月》扶植的重点,贺敬之的名字也在它的上面落过脚。《七月》的作者们被人们冠以“七月派诗人”的美誉,这应该算是站稳了爱国的脚跟的。但是胡风站在鲁迅的队伍里,以“大众文学”的主张,与周扬的“国防文学”的主张针锋相对。双方互不相让,直到鲁迅逝世以后,这两个口号才开始三缄其口,看似归于平静。没有了鲁迅的主宰,胡风倍感势单力薄。孤军奋战的他,经过再三思考,决定写一篇“三十万言书”,向中央申诉,阐明自己在文艺圈里受到冷落的冤情。他始终相信,文字是大众的文学,理应从大众中来,情该到大众中去,全心全意地为大众服务,为大众代言和撑腰。他在等待中央回信的日子里,感觉心中放下了一块石头。可是谁又曾想到,事情会弄巧成拙呢!那块石头落在了他的脚面子上,砸得那叫一个“疼”……除此之外,胡风的头上还被人泼了一瓢凉水,然后他就戴上了一顶错误的帽子——胡风是反党集团的头目。这个帽子太大了,犹如千斤巨石一般。我估计,无论是谁戴上了,他都会感到头疼。

1955年5月13日,贺敬之一下飞机,他就被拉进了一辆小汽车里。柯岩的家,你就别想着用爱情去温暖了。张万年同志的家,你倒可以去拜访一下。那里没有你的好果子吃。一进门,张万年就劈头盖脸地说:“你要如实交代跟他的关系!”

贺敬之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交代什么呢?”

“交代什么?把胡风给你写的信,以及你给胡风写的信,通通都交出来就行了!”

“那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战争年代行军赶路,早就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行!这一篇暂时翻过去了,再看下一篇。你是周扬同志培养出来的,可是你居然说你是胡风培养出来的。这该作何解释?”

贺敬之是党员干部,他是有党性原则的。是党的光辉培养了贺敬之,他不可能说出自己是哪个人培养出来的混帐话。打死也不承认。这完全就是“莫须有”的罪名嘛!就差屈打成招和签字画押了。贺敬之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比岳飞还屈。此时他开始安静地回忆起自己与胡风的情感纠葛来。

贺敬之发表在《七月》上的两首诗《跃进》和《自己的催眠》,是他的四川同学寄给胡风的,算是被推荐吧。建国以后,胡风赞美贺敬之的文笔,并且对他进行过约稿:“你的反映农村的诗,别人很少能写得这样。这使我想起了普希金和涅克拉索夫……”胡风如是者说。贺敬之面对如此夸耀,不免要客气几句:“你是老前辈,我从你那得到很多启发,应该向你学习。”现在看来,这也都是人之常情吧,总不至于被卷入胡风运动的漩涡。除了书信上的礼尚往来,贺敬之确实与胡风见过几次面。胡风来北京时,贺敬之去看望过他两次,算是尽地主之谊。贺敬之也请他到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来做过两次演讲。仅此而已,哪里有什么“私交”?但不论怎样,贺敬之需要写检讨,对自己的错误言行上纲上线,并用文字流露出后悔不已的泪滴。这还不能算是善罢甘休。“滚回到你自己的小院子里去吧!”只是那里的空气已不再自由,理由是:“隔离审查,你需要被关押半年之久。”处分仍在升级,“严重警告”已经在酝酿之中。事情最终被捅到文化部了。好在副部长陈克寒秉公处理,正式批文:党内警告。这也算是交友不慎讨到的一些苦头吧。贺敬之“官复原职”,重获新生。贺敬之一千个“不认同”,也只能一万个“我接受”。

1957年“反右派”,贺敬之被当成“右派分子”来批。1959年“反右倾”,贺敬之又被当成“右倾分子”来斗。批判来,他被隔离审查;斗争去,他又被免去处分。也无怪乎贺敬之笑称自己是“老运动员”——就是老被“运动”的人员。

在革命的征程上,贺敬之就像是一个老实的靶子,一拨人打完了,另一拨人又来打。庆幸的是,贺敬之的铮铮铁骨和他的理想信念,始终没有被狂风暴雨所打垮。因为他是真的猛士,所以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贺敬之以笔为枪,在文坛上摸爬滚打,是个练家。有时深陷泥潭,有时难免会溅一身的鸡血、狗血或牛血。他是真正的炎黄子孙,具有龙马精神。我相信,勇者无畏,智者无敌,仁者无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