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9年,四川仍有90万重兵退守,是啥因素促成刘文辉起义?

 你在我在观自在 2020-10-08

岁月的积淀使得酒清香四溢,也使得历史芳香醇厚。时间的长河在不停的流淌,历史也在不停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品鉴和回味,曾经我们不知道的那些故事。

8年抗战终于结束,但是国内局势并不稳定,1946年至1949年期间,大小战争不断,人民解放军在南边作战时屡战屡胜,敌军只能退守四川,虽然只是一些残余部队,总人数也接近90万人,但是战争还没打响,四川军阀刘文辉、邓锡侯就起义了,什么原因让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1949年4月解放南京后,老蒋大陆梦覆灭已成定局,虽然蒋军势力大不如前,但是仍想做困兽之斗,老蒋调调胡宗南率嫡系部队集结西南,力图决战于此。四川当时集结的兵力众多,而且四川地势险峻,若是必须与之一搏,还是不会太简单就攻下的。

但是12月9日,转机到来,刘文辉以西康省主席兼第二十四军军长名义和邓锡侯、潘文华联名向伟人、朱老总发出起义通电,郑重声明:刘、邓、潘三部服从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中共得以兵不血刃占领西康。

至于起义背后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三点。

一是国内大局已定,局势变得相当明朗。谁都能看得出来国军只是在负隅顽抗罢了,队伍看似人数众多,可是能抗衡一段时间,不代表能微操胜券,最终一定会被解放军悉数消灭,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二人若不趁此时手中还有实权去发动起义,将来只会后悔莫及。而中央早已经向他们伸去了橄榄枝,1941年3月,刘文辉在雅安接待了中共中央代表华岗,结识了许多进步人士。刘文辉心动不已,多次明确表示要反对老蒋的控制。早在1949年8月他就已经报告准备起义,只是遵照总理的指示继续等待时机罢了。

二是他们不愿受高层压迫。国军中央军退守四川之前,刘文辉和邓锡侯对川系军阀有绝对的统治权,但是胡宗南率四十万嫡系部队前来,军队分属不同系统,老蒋又向来不喜欢杂牌部队,面对这样的压力,刘文辉手中的军队越来越少,最后只掌管十几万军队,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胜利也要屈于胡宗南,沦为“小弟”,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

老蒋还亲自接见他们,就是为了观其动静,要求将他们的家属先送去台湾,名义上是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可实际上不就是抓了人质胁迫他们嘛,摆明了就是不信任,因此他们内心的忧虑更甚。

三是他们不愿家乡成为战场,继续无谓的牺牲。刘文辉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对故乡一样有很深的感情,他在这里苦心经营多年,最后不仅亲兵保不住,川境百姓也要饱受战争的折磨,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景象。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刘文辉最终起义,消息传出后影响极大,他们直接带动了三十万人起义,另有15万人投诚,为我军解放四川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刘文辉因为突出贡献以及较高的政治觉悟,被委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59年已经65岁的他调任林业部部长,为中国林业的发展四处奔波。

刘文辉曾经雄心壮志,经历刀光剑影,幸好后来转变思想,得以安度晚年,在弥留之际他担心子女“搞 政治”,反复叮嘱:“就这样吧,就这样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