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无病呻吟

 氧气是个地铁 2020-10-08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世人有两种状态:无病呻吟和有病呻吟。但归根结底,没有无病呻吟。
无病呻吟的概念源自抱怨文化,身在福中不知福或者对于社会和人情世故的未知导致的结果,太常见。一般这样的情况都发生在生活稳定但太稳定的群体身上,因为他们被迫沉浸在基本没有变量的模式中,只能靠有限意外来缓冲生活节奏,可是获得信息和伪进阶体验等小手段操作并不足以刺激脑细胞,所以需要最便捷也是成本低的形式,那就是抱怨或者假装文艺,于是就有了无病呻吟这回事。
有病呻吟跟没有无病呻吟看起来差不多,但其实是有区别的,至少我是从两种环境下找到的灵感。不过我已经忘记当时给出这个说法的状态了,只能以新的方式来解读,而这可能又引申出另外的哲学命题,那就是有病呻吟和有病呻吟是两种不同文化。这里就不深入讨论,我只参考现在脑海中记录的那些思维片段。
有病呻吟指的是强行无病呻吟,即为了使命、梦想或者事业等目标,刻意自虐从而产生力量,最终达到升华资本和积累底蕴的效果。有病呻吟能非常普通地满足欲望和追求,也可以强大到造福人类和拯救世界。传说中所有发明都来源于懒,但其实只是调侃,真正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巨大痛苦之上的。中国老祖宗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无病呻吟和有病呻吟,共同点就是没有无病呻吟。无病呻吟是一种心理活动,有病呻吟属于行为,没有无病呻吟则是本质。所谓百因必有果,一切动态无论怎样都出自某个意识,哪怕非主观但也算基于个体的历史、意外和经历等因素综合产生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喜欢不断抱怨,说明他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以及兴趣这样的能量。以此类推,集中到无病呻吟相关事件,更好解释。按照科学原理,无病呻吟和有病呻吟其实是绑定在一起的,可以相互联系,或者互换。比如我这篇文章,八成有病呻吟加一成无病呻吟加一成本能。有病呻吟看起来是个非常严肃的坏词,但其实只是个概念应用而已,像“老师”和“美女”都能被弱化或者转型成为跟本来含义毫无关系的新定义。有病呻吟或者无病身边都能比较有氛围地呈现出来。
在动物甚至植物或者大自然本身以及计算机程序都有浅意识甚至非意识欺骗行为的现实,无病呻吟是不存在,所以没有。智慧最高的动物,人类,行为都是能被外界某些因素控制的。我们可能被动,于是糟欺骗和背叛等大规模杀伤动作。但我们同样可以主动,就能制造营销、对应心理学和统治群体,从而达到非常宏观的价值。往小地说,至少让我们为自己服务,而不是成为任何其他同类的工具人。
无法避免无病呻吟,那就尽量最大化其中的积极效应。个体的人生是不固定的,全凭当事人的预期和假设。我们或许对他人的命运不自信,可是当针对最了解的自己时,还是有很大操作空间的。对待无病呻吟和有病呻吟,最好的方式也是第一个步骤即接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