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称为岐黄之术,岐伯的老师又是哪一位呢?

 神明的食粮圣地 2020-10-08
岐伯有三个老师,一个老师是广成子,具茨山山脉有一座崆峒山,就是广成子修道的地方;大隗山下有修德观,那是广成子居住的地方。另一个老师叫僦贷季,他是“鸿冢”地方的人,“鸿冢”就是黄帝大臣大鸿陵墓的所在地。大鸿山就是大鸿练兵的地方,山上有屯兵的大鸿城、有操练兵马的擂鼓台,有为黄帝建做花园的花园坡(很可能是岐伯种植草药的百草坡)等等。“鸿冢”应当在大鸿山一带。专家们经过考证后认定,这里有一个医家链或医家群落,《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另一位著名医家鬼臾区也是这一带的人,他是鬼臾区家的第十代传人。僦贷季一家世世代代也在此居住,因此,说岐伯是这一带的人是完全可信的。
大隗究竟向黄帝传授了什么,史料中没有详细记载。但是,《黄帝内经》中却详细记载了黄帝与岐伯的对话。岐伯精辟地回答了黄帝提出的1088个问题。他们的对话共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主要谈论了“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之道”。《黄帝内经》中用“道”处多达269次,深入阐述了“天道、地道、人道”以及“医道、诊道、治道”。第二次重点论述了“医道”的原理,从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病因、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阐述了44种病类,涉及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一系列病症311种。岐伯总结了上古以来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开创了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医学模式;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言不可治者不得其术也”的进取理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之德”的唯物论观点、“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理论等等。黄帝与岐伯的问答奠定了《黄帝内经》的基础,使其成为中华传统医学的奠基之作。
虽然人们不知道大隗真人与黄帝谈话的内容,但从《修德观问道碑记》中,人们也可以看出他们谈话的一些端倪。碑文中说:当黄帝问广成子如何让天下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时,广成子说:“自而治天下”,意思是说:让天下老百姓自己治理天下,自然就天下太平。广成子还特别向黄帝提到养生问题:“及其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问治,身可以长久,然后蹙然称善。告以无劳女形,无摇女精,可以长生。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吾形未尝衰,众人皆死我独存。”广成子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你不要管天下的事,自己要建一座特别的房子住下来,睡在用白茅编成的席子上,每年至少有三个月什么事都不要过问,彻底休息,这样你就会活得长久;另一层意思是说,对女色不要特别亲近,不要纵欲过度,就可以长生。广成子现身说法说:我就是这样,与别人相处,以和为贵,所以我活了一千二百岁,至今我还没有衰老的迹象,我那个时候的人都死了,只有我还活着。黄帝听了广成子的话,一边治理国家,一边修身养性,每天“迎日推策”,“接万灵于明廷”,整整活了三百八十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