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鄱专栏 | 谢瑞山:春耕情

 香落尘外 2020-10-09

文: 谢瑞山 /图:堆糖 

今年“五一节”,回老家金鸡村的路上,蓝天白云,鸟儿飞翔,树枝吐着嫩芽,泥土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虽然疫情影响了春耕进度,映入眼帘的依然是人们忙碌的身影,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让我兴奋不已,由衷赞美。

回到家,听兄弟们说,他们五个人今年一起流转承包了200多亩耕地,准备大干一场。我听后,为他们搞春耕生产的这股干劲而高兴,于是,我们一起来到正在插秧的田塅中。看着一丘丘绿油油的秧苗,有的已稳秧,有的正在插秧,我不由自主地脱下鞋袜,下到田中与大伙一起插秧。或许对农事荒废太久,或许年岁已大的缘故,劳作半个多小时,就已腰酸背痛。许是从小对泥土的偏爱,对农民劳作的敬佩,对经年春耕的情怀,我一直坚持到与大家一起收工,才上岸回家。

回家的路上,触景生情,忆起了小时候的春耕往事。我记得,自小学到高中读书这段年月,村中的水田是归生产队所有的。在春耕生产前,大人们要积攒一些农家肥,有的烧土木灰,有的捡鸡、猪、狗、牛粪,有的掏自家厕所里的大粪,有的挖塘肥,在犁田后交到生产队,作为农田的基肥翻耕到水田里。凡垫了农家肥的秧苗,长势格外粗壮,粮食亩产也要增收100多斤。那时翻耕农田,全靠牛犁,牛是生产队的,分到每家代养。养一头牛记一个劳动力一年的工分,母牛生了小牛则多加一半的工分。我记得我家一直养着牛,家人对牛也是爱护有加,以致分田到户后,我家的牛总是比别人家养得好,这点至今我记忆犹新。

到了插秧时,生产队长就会敲锣或吹哨子,大家都很自觉地带好农具到井头集中。这样的日子大约要持续一个半月,直到把全部秧苗插完。之后的十天半个月便要扛着木耙到田中去耘田,施肥,打虫,看水,直到夏天收割才算是完成了春耕早稻的全部任务。

待到我读大学时,家里已分到八亩多田。分田到户这一国策,充分释放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每家每户无论男女老少要在春耕生产这季齐上阵,那是生产力的解放,那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到收获的时节,能吃饱饭的日子,众多的乡亲拖家带口纷纷上街购置新衣、家电,心中喜悦万分,让他们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想象,充满了希望。

我家的农田劳作主要靠父母和两位姐姐,我与三个弟妹因正在上学,帮不了什么忙。因我年龄稍大,在没有开学前,是要与两位姐姐一起去脱秧、插秧、施肥的,一直干到开学。那时年少,干这些农活我不觉得累,不觉得脏,反而有一股亲近感。待到暑假时,又轮上夏收夏种,望着满丘金黄的稻谷,我心中的喜悦真是难以言表。直至夏夜的月光跌落我的梦中,才美美地安睡去了。

  

一直到2000年后,这样的春耕农事已逐渐少了。农村绝大多数年青人均外出工作,只剩下老人和部分留守儿童,从事农耕的人越来越少,导致许多农田成了荒地。屈指算来,这种状态存在已近20年。每当我回到老家或下乡看到一塅塅农田无人打理,心中的疼痛就会阵阵袭来。我想,自古以来,土地就是百姓的命根子,为何能吃饱饭后就把金饭碗丢弃?或许年青人向往城市的生活?或许市场经济的导向?或许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无论其究竟,回归农村,回归农业是迟早的事,那里是我们的根,是我们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庚子鼠年春,新冠肺炎疫情的严竣形势再一次告诉我们,农村、农业是国之大策,复耕、稳粮是千秋之本。为此,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严禁拋荒,复耕、稳粮的惠民政策,这些精准措施又再次激励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让我又见到了农村天地繁忙的春耕美景。

“五一节”假期,我回到金鸡老家,看到广阔的田野上机声隆隆,人头攒动,一丘丘农田披上了一层层绿色的秧苗,让人陶醉。这幅美妙多情的春耕图,又点燃了我多年的春耕情怀,点燃了我心中那无限的愿景和向往。

书于2020年5月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