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分|中国春耕地图

 地道风物 2021-03-20

▲ 广东湛江徐闻“菠萝的海”,春耕大地上的油画。摄影/曾柏源 

-风物君语-

自立“耕”生

万象“耕”新

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

赵钱孙李的家族繁衍

都离不开农人的“汗滴禾下土” 

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

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一年四季、无时无刻

耕作活动一直都在进行

规模最为浩大、参与人数最多的是

春耕

▲ 早春时节的广州从化,农人忙着管护秧苗。摄影/邱新生

从热带海岛到北国漠河

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

数亿农人共同书写了

地球上最壮观的春耕史诗

▲ 中国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制图/伍攀

耕出如画大地

春耕如诗、大地如画

俯瞰大江南北,画布斑斓多彩: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壮阔

山间与高原河谷的静谧

珠三角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灵秀

东南丘陵、高原坝子的绚丽

▲ 广西桂林阳朔县,遇龙河谷中的油菜花田。摄影/黄一骏

春耕的第一犁始于热带海岛

三百六十五天积温热量充足

是天然的温室大棚

海南、台湾两大宝岛的平原

春节刚过,2月中下旬

“春耕”的号角就已经吹响

▲ 台湾省台东地区春季稻田,“云影天光共徘徊”。摄影/牧马人

一个月后,北回归线两侧

云贵高原、两广地区、福建南部

奏出三月的春耕交响

▲ 贵州从江,加榜梯田的景观好似地图上的“等高线”。摄影/牧马人

更北的四川盆地四面环山

降水、气温远高于四周

这里的春耕也与上述地区同步

▲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临溪镇龙滩子村,农人在栽插秧苗。 

3月下旬至4月上旬

春耕就变成了“江河大合唱”

天山、昆仑之间的塔里木河绿洲

黄河中上游的黄土塬

长江中下游的丘陵平原

让春耕迎来第一次高潮

▲ 甘肃庆阳,土壤与庄稼组成了“抹茶蛋糕”。 摄影/闫长科

4月中下旬,随着暖风继续北上

一场北到黑龙江南岸

南抵秦岭淮河的春耕长卷徐徐展开

北方两大粮仓

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接管了春耕的第二次高潮

▲ 山东滨州滨城区西纸坊村,黄河沿岸的村民正在灌溉施肥。 

春耕的尾声出现在5月上旬

主要出现在东北高纬度、高海拔地带

大兴安岭、长白山区的农事活动

将为这出春耕大戏画上句号

▲ 黑龙江双鸭山,机车正在随着田块的坡度进行曲线玉米播种作业。

“春耕人不忙,秋后人脸黄”

……

生动的农谚鲜明地昭示着:

春耕,是丰盈物产的基石

因为周而复始的忙碌

中国人才会有底气地年年填满

粮袋子、菜篮子、果园子……

▲ 吉林省大安市,人们正在忙碌于打烟花。 摄影/邱会宁

耕出天下粮仓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期间

我国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占世界近1/5人口的大国彻底摆脱绝对贫困【1】

粮食生产同样创造了世界性奇迹

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

▲ 广西南宁郊区农田,田垄、地膜、山丘、房屋错落有致,色彩斑斓。 

在东北平原

冰雪刚刚消融

农人就开始忙着松土

为的是就是迎接漫山遍野的

水稻、玉米、大豆、春小麦、红高粱……

▲ 黑龙江双鸭山,鸟瞰雪后的水稻大棚园区。 

在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以黄河为轴,如果借我们一双鹰眼

北看京津冀鲁、南望中原苏(北)皖(北)

一眼望不到边

尽是刚刚熬过寒冬的冬小麦

▲ 春耕期间,鲁北平原的黄河滩披上了绿装。  

长江、珠江是两大黄金水道

同时也是南方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因富饶而称“天府”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周围皆为“鱼米之乡”

收纳西江北江东江的珠三角平原

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第一粮仓

▲ 广东湛江市雷州市,俯瞰水稻秧苗田。摄影/李琼

长达三个月的春耕季

除了平原沃野的热闹,也有高原河谷的精彩

藏东南“一江两河”,人们为青稞而耕耘

新疆伊犁河谷、塞上河套平原

春小麦、莜麦田的播种一浪高过一浪

▲ 西藏林芝,雪山下的河谷桃花盛开,周边是绿色农田

主粮之外

土豆日渐成为“第四口粮”

陕甘宁高原土质贫瘠、含沙量高

人们因地制宜地广种耐旱、高产的“洋芋”

从黄土高原的天水、定西、平凉

到河西走廊的武威、金昌、敦煌

黄皮肤的沙土与土豆天然绝配

▲ 甘肃金昌,航拍机械化种植“洋芋”的场景。 

“惊蛰”春耕前夕

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3】

铿锵有力的文字,说到农人的心坎

也让今年的春耕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其虎村,农人正在插秧。摄影/杨默

耕出菜篮果盘

春天的田野

不仅播种着 “粮袋子”

也耕耘着“菜篮子”和“果盘子”

“菜篮子工程”提出30多年来

中国人均蔬菜量从170升至500多公斤【4】

▲ 广东湛江徐闻,我国40%的菠萝出自这里。摄影/曾柏源 

包括“蔬菜之乡”寿光在内

北方的“菜篮子”遍布黄淮海流域:

山东河北河南,加上江苏安徽的北部

因气候温暖、平原广布、水源充沛、交通便利

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大优势蔬菜生产区域

▲ 惊蛰前后,四川南充阆中市的蔬菜基地,人们在田间辛勤劳动。 

在主打“高原夏菜”的甘肃、青海

在盛产“高山蔬菜”的云南、贵州

在“南菜北运”主产区海南

瓜果蔬菜的耕耘

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 湖南永州道县大坪铺农场,果农在果园里犁沟、施肥。 

耕出人间百味

粮袋子、菜篮子、果园子里的食材

还需要油料、糖料、香料的辅助

才能完成华丽转身,变成美味佳肴

▲ 贵州兴义县,万峰林的农耕春色。 摄影/文玉

2019年我国油料作物种植

面积12930千公顷,总重3495万吨【5】

这让我们有底气把“油瓶子”牢握手中 

每一滴油的诞生,都离不开春天的耕耘

最惹引人注目的景观来自油菜

冬油菜早已金甲披身

在南方大地组成了金黄的地毯

▲ 江苏省泰州千垛油菜花田。

跟春油菜同时进入播种期的油料家族

还有向日葵、花生、大豆、芝麻、胡麻

等到春油菜花季结束

长城内外的向日葵田将会把金黄色接管

▲ 广西南宁邕宁区蒲庙镇的花生田。

甜,是酸、苦、咸的共同反义词

甜的主要制造者

南甘蔗和北甜菜都是在春天完成耕种

▲ 重庆江津,农民收获甘蔗,这里的甘蔗味甜多汁。 

从海南岛到大兴安岭的花海

浙江四川湖北河南黑龙江等地的养蜂人

带着心爱的蜂箱在花海中忙碌

人与蜂的合作耕耘

让我国蜂蜜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 重庆黔江区阿蓬江镇阿蓬江畔大坪村,养蜂人劳作于油菜花中。

可甜,更要可盐

春季我国盐场、盐田多为阳光明媚天气

从内陆盐矿到滨海盐场

从北方的盐湖到南方的盐井

总有一款“咸”属于你的家乡。

▲ 山西运城盐湖,空中看仿佛七彩颜料盒。 摄影/薛俊

春耕没有花椒

就没有让人一听就流口水的

麻婆豆腐、水煮鱼、藤椒鸡

春耕没有辣椒,到了收获季节

四川湖南江西贵州人的饭桌就没了趣味

▲ 贵州黔西南,航拍花椒种植。

香味的传递,未必要进入肠胃

四季如春的云南腹地

拥有我国最大的鲜花种植基地

这里加上其他地区

组成了我国约140万公顷的花田【6】

▲ 广东省广州黄埔区护林路旁边的花田。

云南是花海,贵州是茶山

包括贵州在内的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拥有茶园4400万亩、茶叶年产量约260万吨

可带动超过1亿的从业人口【7】

▲ 福建漳平,台式乌龙茶园。摄影/刘艳晖

耕出肉奶鱼鲜

种植业的春耕主战场是农田

作为广义农业组成部分的牧、渔、林业

也耕耘在各自的天地中

▲ 淡水鱼塘中,正在捕捞鳝鱼的村民。摄影/徐瑶

牧人的春耕就是带着“行走的家”

黑帐篷或蒙古包

从冬牧场走向夏牧场

▲ 内蒙古东部科尔沁草原,草原是地毯、羊群是图案。摄影/邱会宁

江河湖海里

“水上春耕”每年都不会缺席

太湖、洪泽湖等大型湖泊中

蟹苗鱼苗虾苗纷纷开始了“播种”

▲ 浙江湖州,德清县洛舍镇的珍珠蚌养殖户正在水面上作业。

更大的“水上春耕”舞台是大海

我国广阔的大陆架,天然适合“耕海牧渔”

2019年水产养殖产量保持在6450万吨【8】

其中辽宁山东福建广东是四大“养殖户”

▲ 山东威海荣成,养殖工人在桑沟湾海带养殖区整理海带养殖筏架,并清理敷草。

“一年之计在于春”

每一个中国人都在谋划自己的“春耕”

无论身在何处、从事何种职业

等到收获的季节时

愿我们都可以骄傲地说:

“看,我们没有辜负三个月的春光!”

▲ 播下种子、种出希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