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得不知的新化那些古老生产习俗

 jhliyilin 2020-10-09

新化在线

最懂新化的公众平台


新化那些古老的生产习俗,有农民、猎人、船工、挑夫、匠人、游乡工匠、担贩、商人等各行各业不同的劳动习俗,这些你都知道吗?新中国成立后,新化多沿旧俗,但也有一些生产习俗不可耐已起了根本变化,让我们来细细了解吧!


  (一)农民劳动习俗

  清末、民国时期,农家劳动男女有别。男人做田里工夫,干重活;妇女则干点种间苗、锄畲扯草、摘菜拾棉、簸筛打场、砻谷舂米、绩麻纺纱、养猪喂鸡等较轻的农活。农民从翻地播种,到收获归仓,有其世代相沿的习俗。

  翻地  县西及西北之上团、奉家、横溪、金凤、铁炉、天门、大熊山一带山区,农民有打锣鼓挖土的习惯,一人站立高处敲锣打鼓,人群统一步调,齐头并进劳作。一阵锣鸣鼓响之后,再唱一段山歌,由一人领唱,所有劳动者都参加合唱。在高亢的锣鼓声和山歌声中,人们劳动热情高涨,有时还发起竞赛。

  选种  在地里,对选做种子的瓜菜要做上标记。黄瓜种上扎一束草。豆角种挂上枝杈。包谷种、辣椒种选出后,不入仓廒而悬挂于檐下。花生种剥出后,将壳撒在路上,让行人践踏。“踏”方言为“jiàng”,取“降好年成”之兆。

  播种  播种前,将事先剪好的“纸钱”(用土纸仿旧钱币剪成)以土坨压于地角,祈求土地神保佑丰收。秧谷落泥,插一草标于田角,示意鸡鸭不能下田。薯种窑下后,扎稻草人于地旁,风起草动,野兽不敢近前。菜园多以笋壳叶扎老鹰吓唬小鸡。种花生先要将种粒蘸上桐油,防鸟啄食。

  收插  头一天插田叫开秧门。插大田要推“打垄师”先下田“开垄”,开垄后第二个下田的称复垄,复垄后依次下田,有一人加快进度,即开展竞赛。赛至高潮时,吆喝喧天,你追我赶。插在后头的可以超前,将别人“关”住。插田,劳动强度大,为调节精神,有时也兴唱山歌,或独唱,或对唱。插田递秧不能直接递送,只能丢在身边,让人去捡拾,说是直接递送会发秧风。秋收扮禾,快扮完时,留下田角落的禾不割,给捡禾线的,叫做倒田角。莳田扮禾,如离家较远,为了抢时间,往往由农妇送饭到田间。倒铺锣筐为桌,摆上菜肴;垫草于地为凳,就坐无拘;渴时端起竹茶筒咕嘟咕嘟倒灌几口。田垅野餐,自有情趣。民谚有:“莳田包子扮禾饭”。莳田,若请人帮工,照例是中午要吃米粉肉和包子,而扮禾则不甚讲究,时令蔬菜加干鱼、炒蛋也算丰盛了。旧时,租种富家田地,交租有分谷和纳谷两种。租分谷田,出戽后,出一担由分谷老板挑一锣,打上灰印或插上小树枝之类的标记,佃户需担送其家。

  饲养  建成猪圈、牛栏,开餐时有人上门即延请入席。入席后只管吃,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若说“不吃”,反招主人不悦。餐后说上“六畜兴旺”、“肯吃肯长”等话,主人更喜。母牛生下小牛,胞衣多挂风水树,取“风吹草长”之意。养猪忌养“五爪猪”、“破头猪”。母猪难产,必请法师退煞。肥猪出栏,主家要吆唤数声,说这样会养殖兴旺。母鸡学公鸡打鸣、生怪蛋,以为不吉利。

  (二)猎人劳动习俗

  瑶人居住山区,野兽常出没。当玉米抽穗或成熟时,必昼夜防守,遍烧篝火,免遭兽类损害。其捕杀之法则为放绊索;用一富有弹性的笛竹,去其枝叶,使竹梢坠地并系以棕索,做成圈套,埋于兽道,另有机关隐藏,兽履其地时,紧缚兽脚弹至空中,然后枪杀之。瑶人猎虎,以游虎叉为武器。虎性喜弄叉,见人持叉至,即以前足攀踏旁枝,口衔中锋。猎者用力掀开,以手张叉。如是者多次,可乘势殪之。后人射虎多用火铳;而以捕虎为业的猎人,则装弩箭。箭镞涂剧毒药物,装弓于深山小径。虎踏机关,箭伤前足,痛痒难忍,以舌舔之,中毒立毙。此等猎户均崇奉“梅山神”和当地“山神土地”。每至住房人家,见下坛置有小型神塑者,可知主人即猎者无疑。古梅山分上中下三硐,民谚谓“上硐梅山,装车挽弩;中硐梅山,游山弋猎;下硐梅山,捕鱼打网”。旧时,猎人上山打“野物”,多信“兆头”,如上路遇着的头一个是女人,就说是“出门愚昧着妇,何不蹲在屋”,必扫兴而归。猎人平时进山,先要敬“梅山爷爷”,祈神保佑:一不被猛兽咬,二不被毒蛇噬,三不坠岩河,四不遭脚刺。发现野兽足迹,即反手扯茅草三根挽结,以石头压于三岔路口,叫封山。亦有以树枝扫山腰、山顶数下,再绕山一圈者,称下法。捕获猎物,开头铳的得双份,其他人均得一份,即使是小孩持木棒吆喝,也不例外,捕猎多在秋末或冬季,开春后即“封铳”,民歌有“打鸟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横溪一带还流传《赶山开铳调》:“背起铳杆唤起狗,纸敬梅山三把香。下河莫打落水麂,上山莫敲喂奶獐。十回赶山九有货,开铳就闻野味香。”今时打猎不同,猎人多换上双管枪,有的足蹬摩托,以竹篓装载猎犬,甚是气派。

  (三)船工劳动习俗

  旧时,船工会宴,酹酒于江流,祭奠河神。祭罢进食,称鸡头为“凤凰头”,应敬奉舵手;抛锚的水手吃鸡爪;划浆摇橹的水手吃鸡翅。靠船行船,两船相遇,都有规矩。春夏发大水放毛板船,舵工、水手都要喊号子。歌声粗犷、激越,喊出了梅山汉子剽悍、勇武的性格。琅塘一带流行毛板号子:“呜——啰啰啰,嗨——嗬!毛山毛树锯毛板,毛钉毛货毛板船,河水一发人上劲,四板橹桡闯江天,酒酹恶浪吞山岳,纸烧烟雨逗龙缠,篙点悬崖提命走,舵扳急滩祭神鞭,舵工血肉喂鱼肚,折落骨头再撑船,呜啰啰——嗨啰啰,嗨——嗬——嗨!”


  (四)挑夫劳动习谷

  旧时,挑夫远途负重,随带草鞋一双敬“孟公爷爷”,以祈腿脚矫健,无伤无痛。山路旁多有孟公庙。传说称此神是“不要富,不要贵,只看哪里凉快些”的烧窑得道神。挑担有四字决言:“上坡莫冲,下坡莫顿,平地莫跑,歇肩莫睏。”


  (五)匠人劳动习俗

  锯匠上山,先要拾来枯枝败叶,烧一堆火。如无干柴,湿柴也能点燃。传说张良从祖师学艺,学成后,砍伐成癖,不知惜材,终于触犯山神,冰封困于丛林月余,归家见薪尽,老母几冻馁至死。张跪母膝前请罪,老母喃喃低语:“火……火……”。张折来青枝,意外地一点即燃。母见红火光,含笑瞑目。张痛哭不止,向山神悔过。从此,不再滥伐,上山总忘不了烧火一堆,以纪念其母。木匠做工,斧子随手放木马旁,忌搁置高处,以防跌落伤人。为人造棺椁寿屋,劈第一斧要观“兆头”,据木片落下远近及方向以“断人寿数”。弹匠弹絮被,起工先弹三空棰,以祈祷家神土地,结婚被弹成,以红纱织“喜”字,主家须递红包。理发匠新开店铺营业,需离老店10个店铺。有进店门站骑马桩式者,意为紧急,应先为其理发。师傅备上好剃刀,平时不动用,此时可以最快速度剃头。洗发前,理发师以手于盆上抚三下,示意俯近脸盆。看耳时,有铜匠路过摇铜板,即停摇,以免声震耳聋。看完耳,以指弹挖耳子三下,谓“响雷”,表示完事。阉匠阉牛,唱加膘歌:“吉日良辰大吉昌,奉请华佗祖师到此方,宝刀一把将牛阉,阉个去势滚滚壮,背宽铺得碗,颈大围得缰,四脚阳春耕田庄,加膘!……”


  (六)游乡工匠、担贩劳动习俗

  游乡工匠、担贩走街串乡,流动服务或经商,其招揽顾客手段,各具特色。铜匠抖响铜板,货郎摇动拨浪鼓,卖汤锅、水饺的敲击竹梆,人们一听“叮噹,叮噹”、“咚咚咚咚”、“哒哒哒哒”之声,即知是谁。补锅的吆喝“补锅呵——补锅”、卖豆腐的高喊“端豆腐呵”,叫声嘹亮,节奏感强。担贩使用工具,亦各不相同,卖瓦罐坛子、水缸之类陶器家具的用翘扁担。


  (七)商人劳动习俗

  商店开业,以彩绸披招牌上,铺门悬挂“开张宏发”横匾,亲友鸣炮祝贺。学徒入店,先做杂务。早晚上下铺板,陈列商品,洒扫店面,擦拭桌凳、灯罩以至老板的水烟袋,搓点烟纸捻。店主故意遗钱于地,以试学徒。一年后学打算盘,作账,账簿空白处书“余地生财”、“黄金万两”,“一本万利”,以示吉利。货房非营业人员不准进入。

  新中国成立后,多沿旧俗,有一些生产旧习已起了根本变化,妇女不但参加田间劳作,且从事林、牧、副、渔、商贾、担贩、基建副工各行各业的劳动,迷信“兆头”者亦逐渐减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