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渭南广生堂 2020-10-09

“瓷器”一词最早见之于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瓷”这个字在汉以前指“瓦器”,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瓷”为:“瓦器,从瓦次。”《隋书·何稠传》记载的“匠人无取清意,稠以绿瓷为之”......接着我们的《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篇一、篇二》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河南、河北、辽宁、江苏等地方窑口及其特征。

河南省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密县瓷】窑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是唐代、宋代时期的古遗址。碗、盘、壶、盒、灯、罐、杯、注子、枕、俑及围棋子、象棋子等,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巩县窑】,唐代重要瓷窑,在今河南巩县。隋已生产青瓷平底碗及高足盘等,器外壁施釉不到底,唐代生产白瓷、黑瓷、绞胎、唐三彩及黄、绿、蓝等单色釉陶器。白瓷中有一部分作为贡品,供民间所用之茶器为其大宗产晶。巩县窑是已发现的烧造唐三彩的最主要窑址。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特征:白瓷胎色灰白,釉色白腻,质量较好;黑瓷胎体厚重,胎白釉黑,修胎精细,制作规整。三彩陶器胎呈灰白色,釉色有黄、绿、红、兰、白、褐等多种,也有单色釉器及纹胎装饰釉器。工艺特征是器物多为平底、玉壁底、浅圈足园饼状突足等。三彩器是先烧素坏,再挂彩烧成。器物装烧垫具有三岔支具,长方形垫具和圆形托珠,器物内或足底一般留有几个垫具痕。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鲁山窑】创烧于唐代而终于元代。宋金时窑厂扩大,烧瓷品种丰富,装饰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有自釉罐上以褐点组成的三角形,白釉瓶上以蓖划复线直线纹与曲线纹的相间排列;以及三彩莲瓣高足炉等;均有特色。该窑产品特征是:胎质较粗,胎色浅灰褐;釉色有黑釉、白釉和三彩釉等。唐代花瓷釉色黑褐,上饰以月白或灰白彩斑,有的象一朵白云,有的象一片树叶,有的象一簇浪花,自然生动、写意成趣,即有名的鲁山花瓷。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登封白坪窑】宋、金、元、明瓷窑。窑址在河南登封白坪乡程窑村。共发现以程窑遗址为中心的十一处窑址。大部分属于专烧钧瓷的宋代瓷窑二釉色丰富多彩,官窑、汝窑、钧窑、临汝窑、龙泉窑、扒村窑、黑釉等都有,而且釉色烧成均较成熟施釉厚薄适当,具玻璃质感。从底足看,施护胎釉和未施护胎釉者皆有,施护胎釉的器物略为精细,且护胎釉水较稀薄.胎色以灰为主,分深灰、中灰、浅灰、灰白、土黄,中灰为多。胎质粗细均有,细腻居多器形有碗、碟、罐、钵、炉、盒、瓶等,也有象生瓷。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鹤壁窑】明代《彰德府志》载:“瓷窑场,在鹤壁社,取土为作器,人冶成五色,不假丹青,古称日出万贯者。”清乾隆年间重修的《柏灵桥碑》记载:“斯地……下有五色土焉,可以陶……夫器火助之,发晶莹色。后有巧匠,因而加厉利斯普焉,邑(指汤阴)西之人借以养生者不啻数万家。”1952年《文物参考资料》发表的故宫博物院专家陈万里的《调查平原、河北二省古代窑址报告》中提到“汤阴西乡的鹤壁是烧元瓷的”。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董窑】宋代北方著名民窑。亦称“董窑”。在汴京以东的陈留县,故名。但未发现窑址。以东青器见著,与官窑、哥窑并列。盛于北宋。东青器亦称“青东器”、“青冬器”。胎骨细致,釉面光润,釉色淡青,有深浅两种,近似“汝器”,但无蟹爪纹,多紫口铁足。东窑,最早见于宋诗人张耒“碧玉琢成器,知是东窑瓷”句。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扒村窑】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市区北13公里的浅井镇扒村。出土的瓷器瓷片品种造型繁多,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产品多为白底黑花,次为翠青地绘黑花,釉色有黑、白、三彩、加彩等。有宋代墨瓷遗址之称。古代瓷窑。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汴京官窑】,又称北宋官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窑厂,由北宋政府于大观、政和年间在首都汴京开设,后毁于宋金战火,持续时间不足20年。汴京官窑开启了中国皇室用瓷制度的新篇章。器多仿古,胎骨深灰或紫色,釉色有粉青、月白,釉质晶莹润泽,有纹 片,有紫口铁口特征,底有支钉烧痕。具体窑址至今尚未发现。是历史上尚未揭开之谜。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邓窑】遗址为北宋著名瓷窑之一,是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重要窗口之一,面积大,遗物丰富。遗存有成堆的窑具、瓷片、残窑壁和烧土块等。

遗址发现的窑具有两类:一类是烧制窑具,有器托、垫饼等;另一类为造型窑具,有蹲狮范、抢球俑范和抱物俑范等。瓷器纹饰丰富多彩,大部分采用凸起的阳纹,题材主要为花卉与水生物两大类。独特的纹饰,图案繁复,勾线生动,在全国现已发掘的瓷器中比较罕见。不仅对研究古代瓷器有着重要价值,而且在历史、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宝丰窑】宋、金时期瓷窑,在宝丰清凉寺,属汝窑系统。烧瓷品种有青釉、白釉、黑釉、绿釉、酱釉、三彩、钧釉等。青瓷质量较好,造型、纹饰与耀州窑近似,青釉印花碗较多、纹饰主要有缠枝菊纹、菊瓣纹、海水鱼纹、海水螺纹、莲纹、分格折枝花纹等,还有其他窑所未见的海水船纹。刻花装饰见于盘、瓶、器盖、碗上,有刻线纹、刻菊瓣纹。划花装饰有花卉、划花间的划纹。青釉光素器物中的厚唇小足小碗,与耀州、临汝窑青釉小碗很相似。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汝窑】,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蝉翼纹”。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安阳窑】,在今河南安阳市,故名。经过小规模试掘,初步判明是隋代青瓷窑址。据此,可确定安阳地区部分隋墓出土青瓷是此窑所产。五十年代在善应十天傅二镇还发现宋元时期窑址,前者专烧钧釉瓷器,后者烧白瓷。“以青釉瓷器为主,普遍上了白色化妆土,然后再施青釉,因釉液浓度或釉层厚薄不同,釉色略有差异,一般呈豆青色,深的呈青绿色,浅的为淡青色,少数淡青色釉微泛黄色或白色,大多有细开片。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传统钧瓷瑰丽多姿,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类翠似玉赛玛瑙,有巧夺天工之美。钧窑烧成温度已经达到1350℃-1380℃之间,延承了传统钧窑胎质细腻,釉色绚丽夺目的特点,又结合了现代审美,器形饱满玲珑。独特研制的玛瑙釉水在烧制后形成更加鲜明的层次感,十多种釉色绚丽多彩,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流纹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临汝窑】,烧造年代始于北宋中叶盛于北宋后期延续到金代。主要烧造碗、盘等一些器皿,也烧造一些小型,立件器物(清代称琢器)大件器物罕见;器物有薄胎和厚胎,精美器物一般胎较薄,大型器物胎较厚。临汝窑以烧青瓷为主,遗物以各式碗、盘最多,印花青瓷占有一定数量。印花绝大多数为阳纹,题材以缠枝、折枝花卉为主,此外有菊瓣、水波游鱼与莲池鸳鸯等。釉色多青蓝中闪绿泛灰、如钧似汝,釉质明显酥油感,多呈乳浊、亚光状态。装饰技法一为光素无纹,一为印花或帖塑,印花纹饰多数轮廓线凸起较高,叶筋多以点线纹表现。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登封窑】始烧于隋、唐,衰落于金、元,北宋达到其全盛时期。登封窑历史悠久,工艺精道,品类丰富,装饰独特,是北宋中、早期的贡窑之一,是中原地区民窑系最具代表性的窑口之一,也是北宋时期陶瓷装饰的集大成者。在今河南登封曲河,故名。始烧于晚唐,下限到元代,登封窑历史悠久,品类丰富。隋唐时期发现了黑瓷、白瓷、黄瓷、花瓷等;北宋时期,登封窑的白瓷及其装饰更加成熟,且出现了钧瓷、汝瓷、三彩、雕塑等;金、元时期,由于战乱,登封窑渐次衰落;明清时期,陶瓷烧造重心南移,登封窑和大多数北方窑口一样,仍以生产民间日用的黑、白、青、黄、青花等瓷器为主;民国时期基本维持这一现状,仍以日用黑、白瓷为主,在民间一直保持到上世纪九十年代。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当阳峪窑】是宋代北方地区著名民间瓷窑之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又称为修武窑、怀庆窑、河内窑、当阳峪窑系、当阳峪窑群等。 宋、金时期,产品种类繁多、风格千变万化、做工精细、生产量大。当阳峪窑:绞胎瓷、红绿彩、剔划花瓷、白地黑花瓷、宋三彩瓷、钧釉瓷。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宜阳窑】宋代瓷窑。在今河南宜阳三里庙,故名。宜阳窑一般施釉较厚,这在临汝窑系诸窑中很少见;以烧青瓷为主,也有少量白釉、黑釉、白釉黑花及三彩陶器。青瓷施釉稍厚,色较多样。装饰有印花、刻花等。器表除去素无纹者外,刻花和印花占多数,还有少量的划花或刻、划兼作,以及刻、划、剔地等技法并施的。在装饰纹样中以花卉为主,另有海水游鱼等图案。宜阳窑的刻花工序一般是先刻出花叶轮廓线,再蓖划花筋叶脉,风格与定窑、耀州窑相似。

河北省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磁州窑】磁州窑系庞大黄河南北均有此类风格制品,清末民初,此窑大量生产青花制品,覆盖华北华南广大地区,兰花花碗、盘等用品。代表民间青花的盛世。现代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瓷器之一,其产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具有极高的欣赏、收藏、使用价值。磁州窑的胎体使用的是当地一种比较特殊的高岭土,结构较疏松,淘炼不细,颗粒粗,常有未烧透的孔隙和铁质斑点,含铝量较高,另外原料中含有铁、钛等着色杂质高,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隆化窑】瓷器烧制于宋、元时期。遗物有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罐、碗、白釉碗以及钧窑系碗。瓷器釉色泛黄,瓷质较粗。属于元代古瓷窑。现已出土的遗物有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钧窑系的钧釉器物。白地黑花器物以大件缸、罐为主,器物胎体厚重,胎质较粗,白釉泛黄,彩呈褐色。所烧钧釉瓷器以碗为主,胎质粗,釉色为灰蓝色,较暗淡。隆化窑最有典型代表的装饰风格--绞釉。此风格虽与中原各窑有传承,但却有所创新。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定窑】为宋代六大窑系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宋代属定州,故名。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邢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唐代著名的瓷窑,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是隋唐时期七大名窑之一,是中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在唐代有着“南青北白”之说 。五代(公元907-960年)时仍烧造。邢窑器物造型朴素大方,线条饱满酣畅,制作规整精细,釉色银白恬静。 釉色有白、青、黑和褐黄等多种。邢窑白瓷按其胎、釉的质地,可以分为粗、细两大类。邢窑是镁釉,高温下黏度大,釉面易光滑平整,光泽度好,但釉色有乳浊感,不透明,釉色稳定,多呈白色或白中泛青的色调。这就使乳浊釉对胎体有良好的遮盖性,器物施釉到底,质优者足心也施釉。邢窑白瓷多素面无装饰,到了唐代中期以后特别是晚唐五代,邢窑器中也出现了雕塑、堆贴、印花、刻花、压边、起棱、花口等装饰方法。带有底款的邢窑瓷器属于细白瓷,为官用或皇室用品,特点是瓷器底部刻有“盈”、“翰林”或墨书“翰林”。有盘、碗、杯、托子、瓶、壶、罐和注子等。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贾壁村窑】为隋代北方有代表性的青瓷窑场,在河北磁县贾壁村。所烧青瓷质可分两类:一类胎质细腻,瓷化良好,颜色灰白,胎面施透明青绿色釉,流釉现象不甚显著;另一类胎色青灰,颗粒较粗,有黑色斑点,瓷化较差,胎面施青褐色釉,常有流釉现象。品种以碗、高足盘为多。器物特征是胎体厚重,件大而不变形,器内施全釉,外部施釉不到底。装饰上除钵形器内划有花瓣纹和波浪纹外,其它均光素无纹。器物成形主要用轮制法。

江苏省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宜兴窑】在今江苏宜兴鼎蜀镇,故名。烧瓷历史悠久,秦汉时宜兴地区陶窑密布;两晋时在均山烧青瓷,唐初在归京等地大量烧制,至晚唐、五代成为南方民间著名青瓷窑;宋、元时期,丁蜀与西渚一带大规模烧造日用陶和早期紫砂。明清时成为当时的烧陶中心。涧中村发现有唐代青瓷窑址。明代以紫砂器闻名于世,出现不少制壶名家,如供春;时大彬、李仲芳、陈仲美等,并仿烧宋代钧窑器物,因有'宜钧'之称。

辽宁省

中国古陶瓷窑口大全 篇三

【梗官屯窑】址位于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冮官屯,为辽金时代遗址。遗存有窑址、房址、作坊址、灰坑遗迹。除大量的陶瓷片及瓦片外还出土有陶器、铁器、骨器、铜钱、生活用品及马、狗等儿童玩具,种类丰富,品种齐全。遗迹及遗物从时代上可分辽、金、元三个时期,这为研究冮官屯窑址在特定历史时期烧窑技术转变及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烧造产品主要有两类瓷器。一种为粗白瓷,另一种为黑釉瓷,两者以粗白瓷为主。纹饰铁花较多,剔粉刻花划花器较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