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拔都汗

 mishagrlt 2020-10-09
敢夫
关注

拔都汗

6小时前 阅读9

成吉思汗说:

我指定我的孙子拔都为蒙古大军的统师。

要他去征服世界,直到“最后的海洋”,

直到蒙古马蹄能够踏到之处。

到那时,瘟疫、饥饿和旱灾就会停止,

普遍和平就会降临。

  许多蒙古人的鲜血流在幹罗思人广阔的耕地上和茂密的森林中,流洒在一望无眼的钦察草原上…而反抗这支残酷无情的游牧民大军的和平居民们,流的鲜血更多。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蒙古”这个字眼或更加光荣伟大,或更加令人恐惧……

     只罕盖尔拔都汗旨在征服不里阿耳人、幹罗思人、布尔塔什人以及其他北方诸民族的第一次征讨行动,随着大军返回钦察草原而告结束。

     但是,成吉思汗之孙、年轻统帅的伟大计划绝不仅限于此。在钦察草原度过两年,当第一次远征中弱下来的马匹一旦恢复体力之后,拔都汗便率领庞大的军队,开始了新的更加震撼世界的西征行动一一先是攻克幹罗思的金顶之城乞瓦,后是继续攻克北方诸国,将恐怖和不安撒向那些地方。

     关于这些,将在另一部书中述及。我奉劝满怀好奇之心的读者诸君,不妨读读这另一部书,同时祝愿读者诸君生活安宁,长命百岁,免遭疯狂战争之火带来的种种苦难……

          (摘自哈吉·拉希姆《旅途札记》)

                    一

     费时7月有余,苏联著名作家瓦西里・扬的历史小说《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拔都汗》终于在2005年6月底之前译毕。此前,第三部《走向“最后的海洋"》译就并出版于1984年,第一部《成吉思汗》译就并出版于1987年。至此,整个三部曲约计近百万字,总算经我一人之手译完了。促使三部曲最终完竣于我一人之手,应归功于北京智美利达文化传播有

限公司和外文出版社。《走向“最后的海洋》和《成吉思汗》于80年代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之后,三部曲中只剩《拔都汗》尚未翻译和出版。我一直希望连同《拔都汗》将三部曲在一家出版社同时推出。恰好,2004年秋,北京智美利达公司总编辑宝罗先生和该公司“汗血马”丛书策划人梁越先生与我联系,欲将历史小说《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纳入“汗血马”丛书

由外文出版社重新出版,这才使《拔都汗》的翻译和出版获得了可能。在此我要对北京智美利达公司宝罗先生、梁越先生和外文出版社表示感谢。

                       二

     下面,首先,我想谈谈翻译历史小说《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的缘起。

      我是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生于斯,长于斯,读书于斯,工作于斯。我的本职工作是中学俄语教学、教材编辑和教学研究,将俄文资料和著作译成汉语是我的业余工作。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开始尝试翻译工作。当时,内蒙古社会科学研究部门最需要的或者说只需要的是蒙古历史、蒙古考古方面的俄文资料。我先后为他们翻译了史学专著、史学一民族学专著和一批论文,还有一些岩画以及考古方面的资料。这些译文和译著,后来均已或正在正式出版。

      翻译蒙古史以及与蒙古民族有关的著作和论文.使我对与蒙古人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等等有关的知识有了相当的积累。80年代转向文学作品翻译时,我自然而然便选择了与蒙古人有关的历史小说。这是我选择翻译《蒙古人的入侵》的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有一部译成汉语的苏联小说《成吉思汗》.在苏联曾获得过斯大林文学奖金。后来又知道.《成吉思汗》是《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或者尚未汉译.或者已经汉译但是译作陈旧或者是通过其他文字转译的。于是我决定,要译蒙古历史小说,便从翻译《蒙古人的入侵》入手。

     前后经过20年的时间,当初的夙愿终于实现。

                     三

     其次,我想对历史小说《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倾向谈一点看法。

      先谈《蒙古人的入侵》的艺术价值。

作为历史小说,衡量其艺术价值的高低,先要看“历史”二字,即看作者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是否与历史原貌相合。我在翻译《蒙古人的入侵》过程中,对作者描述的成吉思汗西征的历史背景以及涉及到的主要事件、历史人物进行了查考.发现主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均见于史籍记载,并与历史记载基本符合。可以说在与历史原貌相合这一点上,《蒙古人的入侵》的作者态度严谨.而非“戏说”。据有关资料介绍,为了写有关蒙古人入侵俄罗斯的历史小说,作者曾花费多年时间,对蒙古人入侵俄罗斯的历史有关资料进行过相当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在死后还以《拔都汗的入侵》为题而正式出版过。作者还花费数年时间,在苏联的中亚地区和伏尔加河流域对蒙古人入侵俄罗斯经过的地方进行过实地考察。此外,作者在对小说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职封号等,不时从历史学角度做了必要的且多半是正确的注释。从这些注释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所涉及的这段历史研究掌握得很有深度。

     作为历史小说,衡量其艺术价值的高低,还要看“小说二字,即看作者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如何。历史小说允许而且必须有相当的虚构成分虚构人物,虚拟情节。我认为作者在构思自己的作品时,虚构人物如贯穿全书的修史人哈吉・拉希姆和钦察少女尤勒杜兹,第一卷中的强盗”哈拉

孔恰尔和突厥蛮少女阙一扎玛尔,第二卷中的林中小村的居民们.第三卷中的圣像画工瓦吉姆和治印人杜达,都各具性格,栩栩如生:围绕着这些虚构人物产生的虚构情节都生动有趣,并且将历史真实人物与虚构的小说人物巧妙地结合起来,将历史真实事件与虚构的小说细节巧妙地合起来,虚虚实实.敷衍成文,演义得很有意味。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充分运用了他擅长写作惊险小说的功力,在每部小说的开头,总是先落笔于一连串乍看起来与小说要描述的主线似无瓜葛的戏剧性场面造成一种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的效果:而后,随着故事情节的向前发展,再将这些场面中出现的人物身份一一挑明,人物关系一一交代:接着让这些人物在重大事件

中登台亮相,推动情节向前发展:最后,在全书收文时还要让这些人物重新出现。前后照应,非常得体另外,作者还在描述过程中间或插入一些古色古香的歌谣和美丽动人的传说,忙中偷闲,烘托气氛,显得别有韵味。

    再谈《蒙古人的入侵》的思想倾向。

    这部洋洋近百万字的历史小说的思想倾向,可以用反抗侵略四个字来概括。先从历史角度来看,无论是成吉思汗本人在统一蒙古诸部、形成蒙古民族方面,还是其继承人在入主中原、推进中国统一、促进中西交通方面,分别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他们进行的西征,的的确确是一场侵略战争。再从俄罗斯人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祖先无疑是蒙古人入侵的受害者。他们视成吉思汗为侵略者,视他们祖先的行动为反抗侵略,也是合乎情理的。后从这部历史小说的成书年代来看,前两部书分别写成于1939年和1942年,正是苏联反抗德国法西斯入侵的伟大卫国战争开始前夕和激烈进行之时,作者在他的历史小说中表现反抗侵略这个主题,当是十分自然的,也是他写作这部小说的初衷所在。最后从这部历史小说的获奖来看,如果就小说的艺术水平或者作者的知名度而言,斯大林文学奖金无论如何不会落到《成吉思汗》及其

作者瓦西里・扬头上.这部小说及其作者之所以获此殊荣,究其根本还在于它的反对侵略的主题与当时苏联面临的情势相吻合。

    表现反抗侵略的主题,把成吉思汗和拔都汗进行的西征说成是侵路,这些绝无错误。问题是如何看待这些西征发动者们的初衷。蒙古人,这支在十三世纪崛起的草原游牧民族,他们把对外扩张仅仅是当作掠夺财富的一种手段而已。他们入侵俄罗斯、波兰、马扎尔(匈牙利)等地,不外乎为了掠夺财富。成吉思汗曾对将领们这样说过:“人生最大的乐事莫过于战胜和杀尽

敌人,夺取所有的一切,乘其骏马.纳其妻妾。“(拉施特丁:《史集》)又对儿子们这样说过:“天下土地广大,江河众多,你们尽可以各自去扩大营盘,占领国土。“(《元朝秘史》)在当时的认知条件下,成吉思汗和拔都汗根本不可能知道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也不可能知道世界有多大,更不可能把征服全世界当作他们的既定目标。因此,作者在小说中反反复复、口口声声地说成吉思汗和拔都汗的西征是为了征服全世界、奴役全世界,实在是过高地估计了成吉思汗和拔都汗的认知水平。作者非要把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的掠夺行动说成是征服世界.乃是另有意焉。其意何在?在于把成吉思汗和拔都汗比附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希特勒。于是,在《蒙古人的入侵》第二部《都汗》第十九章“征服者的梦想”中作者借拔都汗之口说出如下一番话:

我应当实现圣祖的计划。他说过:蒙古人是世界上最勇敢、最强大、最聪明的人。因此,蒙古人应当统治全世界。被苍天选中的民族只有蒙古人。其他民族只配给我们充当奴隶,为我们效劳,倘若我们给他们一条生路的话,所有凶悍勇猛的、不甘屈从的人,都将从地面上被清除。他们将像干牛粪片儿一样,在我们蒙古人的篝火堆里烧掉!稍有一点历史知识的读者都会想,这不应该是13世纪拔都汗的语言,而是活脱脱的20世纪40年代希特勒的语言,只消把这句话中的“蒙古人换成日耳曼人”就够了」如此一来,作者就把立意彻底搞错了,从而,也就导致作者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一大堆对蒙古人竭尽污蔑之能事的描写,从而也就损害了他的作品的整体价值。写作历史小说的目的多半是以古讽今、以古喻今。重在“讽”“喻”,而不能把古今混为一谈。

                        四

      再次,我想介绍一番《拔都汗》的时代背景、情节线索和主要人物。

      先谈《拔都汗》的时代背景。

      成吉思汗在死后的第二年,即1228年,其三子窝阔台继承合罕(大汗)位,开始彻底灭金,掠宋,进攻高丽。1235年,窝阔台在哈喇和林召开“忽里勒合,决定出兵西征,由成吉思汗诸王斡鲁朵、拔都(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长子和次子)、拜达尔(成吉思汗次子的三子)、贵尤、哈丹(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长子和六子)、蒙哥(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长子)、阔列坚(成吉思汗的幼子)等参加出征,由拔都任统帅,成吉思汗手下的老将速不台一把阿禿儿任副帅。

     1236年,蒙古大军首先征服了伏尔河中游的不里阿耳(保加尔)。1237年春,蒙古大军攻占了钦察草原。是年冬,蒙古大军攻入斡罗思(俄罗斯)境内,先破梁赞(梁赞)、莫斯科洼(莫斯科).后于1238年破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尔)。而后.蒙古大军撤至钦察草原休整.直到1240年再掀新的进攻浪潮。

    《拔都汗》描述的正是拔都汗率领蒙古大军从1236年至1238年间征服不里阿耳、攻占钦察草原、袭破梁赞、莫斯科洼和弗拉基米尔的全过程。

      再谈《拔都汗》的情节线索。

      在《拔都汗》开头,作者落笔于钦察草原的昔格纳黑城郊。当时,蒙古大军已征服钦察人,钦察人加入蒙古大军,准备进攻俄罗斯。拔都汗只身离开蒙古大军去打探情况受到嫉妒他的贵尤汗派出的杀手们的追杀,来到哈吉·拉希姆寄身的茅屋。在这里,他结识了哈吉·拉希姆.后来他拜他为师,委任他为修史人:邂逅了钦察人纳扎尔一克亚里泽克的养女尤勒杜兹,后来

娶她为妻;借用流浪者阿拉普沙的坐骑返回军队,后来他收留阿拉普沙为贴身卫队的百户长。接着,写钦察老牧民纳扎尔一克亚里泽克带领四个儿子与钦察汗一起加入蒙古大军出征俄罗斯。他的第五个儿子木苏克也转投奔到拔都汗麾下。然后.写拔都汗返回营帐后,在老帅速不台一把阿禿儿等人的支持下.击败贵尤汗的权阴谋,成为主帅一一只罕盖尔,率领大军杀奔俄罗斯,直逼梁赞城。在渡过伏尔加河(亦的勒河)时,他收留了梁赞人的叛徒格列勃公爵。而后,写梁赞大公尤里・英格瓦列维奇动员百姓抗击蒙古人,梁赞附近的森林小村雷神林村的农民们响应号召,报名参战。梁赞大公尤里・英格瓦列维奇一面派兵前去钦察荒原迎击蒙古人,一面派儿子率使团去见拔都汗媾和.结果儿子被杀,其迎击部队被歼,梁赞城被攻破。然后写苏兹达尔大公格奥尔吉派儿子留守.自己悄悄离开梁赞,到西部的西奇河畔古林中秘密建立军营.集结军队,试图与蒙古大军长期周旋。结果儿子被杀迎击部队被歼,梁赞城被攻破。而后,写拔都汗破莫斯科和弗拉基米尔的经过同时写成吉思汗的幼子阔列坚汗在科洛姆纳城下被杀。而后,写俄罗斯

勇士叶甫帕吉揭竿而起,率领平民百姓奋勇抗击、英勇就义的壮举。而后与拔都率部围攻西奇河畔格奥尔吉大公军营,全歼梁赞重新集结的部队,后撤兵回到钦察草原休整。在《拔都汗》结尾,写参加抗击蒙古人入侵的雷神林村的农民们侥幸存活返回残破的故乡,写参加西征的钦察老牧民纳扎尔一克里亚泽克只身返回故地,四个儿子却白白为蒙古人丢了性命。

     后谈《拔都汗》主要人物。

    《拔都汗》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人物既有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也有作者虚构的小说人物。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拔都汗。真实历史人物。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次子。窝阔合汗继承成吉思汗的合罕位后,决定再次西征委任拔都汗为西征主帅一一只罕盖尔(本书说他任只罕盖尔是选举的,不对)。他英勇刚毅,惯于征战,所向披靡。

     速不台一把阿秀儿。真实历史人物。成吉思汗手下的名将,拔都汗西征时的副帅。在作品《成吉思汗》中术赤汗被描写成死于西征时一次围猎中莫名其妙地被刺(其实术赤系病故),速不合一把阿秀儿将拔都汗带往中国,进行保护和教育.直到培养成人。西征中他始终忠心耿耿地伴随拔都汗左右保护拔都汗,因此极受拔都汗的尊敬。

     贵尤汗。真实历史人物。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汗的长子。贵尤汗和拔都汗本是叔伯兄弟,本书描写二人不和,西征时经常争吵.以至发展到贵尤汗派人刺杀拔都汗的程度(刺杀一事不见史载)。后来,窝阔台汗死后,贵尤汗继承合罕位,即元定宗(1246~1248年在位),在位三年即病故。

    哈吉·拉希姆。虚构的小说人物。哈吉·拉希姆是花拉子模国玉龙杰赤城人,曾云游四方.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获得“哈吉”头衔.成为一名托钵僧。他学识渊博,为人善良。成吉思汗入侵花拉子模前夕,他在返回玉龙杰赤途中.结识了为成吉思汗充当暗探的花拉子模商人马合木。马合木在蒙古征服者手下为官时,任命他为录事。后来,马合木又把他推荐给术赤汗,术赤汗让他给年龄只有九岁的儿子拔都汗当老师。拔都汗被带往中国后他再次云游。十多年后,当拔都汗成为西征主帅后.他又被拔都汗召至帐中充当修史人,撰写《旅途札记》。哈吉·拉希姆这个虚构的小说人物贯穿于《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中。通过哈吉・拉希姆这个人物,特别是通过他的《旅途札记》作者往往可以顺利地交代出不便交代的种种情况: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他的口可以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

     尤勒杜兹和木苏克。两个虚构的小说人物。尤勒杜兹是钦察老人纳扎尔克亚里泽克的养女,木苏克是这个老人的儿子。他们两人自幼十分要好。后来,尤勒杜兹被拔都汗娶为妻子.一对恋人被拆散。木苏克也转成为拔都汗的贴身卫兵。但两人一直在暗恋着。

     叶甫帕吉。真实历史人物。梁赞义勇军的首领。参加过俄罗斯抗击蒙古人入侵的迦尔迦河之战。当拔都汗围攻梁赞时,他正赴罗斯托夫搬兵:从罗斯托夫带回三百骑兵时,梁赞已陷落。他带领骑兵以老林为据点,集结自由战士,组成民兵部队,不断袭击蒙古大军。最后壮烈捐躯。在俄罗斯公爵们面对蒙古人的入侵束手无策的时候,叶甫帕吉英勇豪迈,挺身而出,表现出普通俄罗斯人的爱国之情。(2017年俄罗斯借此题材拍了一个电影🎬《怒战狂心》)

                      五

      最后,我想介绍一下《拔都汗》的作者和译者。

     《拔都汗》作者瓦西里·扬系笔名,原名瓦西里·格里哥里耶维奇·扬切维茨基,俄罗斯苏维埃作家,1874年生于基辅一个教师家庭。1897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历史语文系。后来用两年时间漫游中部和北部俄罗斯.写成《徒步游记》一书,出版于1901年。此后,他又骑马访问了俄国中亚地区萌生写作有关蒙古人入侵俄罗斯历史小说的念头。1905年日俄战争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军事记者。十月革命之后至20年代,发表若干短篇历史小说和惊险小说。30年代,发表一系列构思精巧、描述生动的中篇历史小说《腓尼基船》、《山网上的篝火》《斯巴达克》、《锤工党》等,在苏联风靡一时。1939年完成《成吉思汗》.1942年获斯大林文学奖金。1942年完成《拔都汗》。1954年完成《走向“最后的海洋"》。有关13世纪蒙古人

西征的这三部长篇历史小说,合称为《蒙古人的入侵》。1954年死于莫斯科州。

     关于译者的情况大体如下。1941年出生,1964年大学毕业。一直从事与中学俄语教学、教材编写、教学研究有关的工作。编著出版《新俄汉双解教学词典》、《中学俄语简明实用语法》、《中学俄语阅读理解文选》等。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业余从事蒙古史学、考古学研究以及蒙古历史小说的翻译。已出版的译著有:《蒙古史学史》、《西方的蒙古史研究》、《亚欧草原岩画艺术论集》、《成吉思汗》、《拔都汗》、《走向最后的海洋"》等。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内蒙古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内蒙古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当然,翻译《拔都汗》(及《成吉思汗》、《走向“最后的海洋“》)这样重大历史题材的小说,不仅要求译者有踏实的语言功底、深厚的历史知识,还必须有民族学、民俗学、地理学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描绘广阔历史画卷的能力。尽管我已经在以上诸方面有所注意,但难免仍有不完美之处。热切盼望读者朋友不吝赐教,本人不胜感激。

                               译者

                 2005年6月30日,呼和浩特

图片享自网络。感谢译者陈弘法先生。

更新于 6小时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