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黏人,就是缺乏安全感吗?

 昵称535749 2020-10-09
发布时间:2020-09-30 

文章封面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安全感很重要,它不仅影响孩子的社会情绪发展,还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而且,通常来说,孩子的安全感越高,长大后就会越独立。

按照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的依恋理论:成年人的人格是个人在生命不成熟的时期与关键人物的互动产生的结果。一个人有幸成长在平常的好家庭,拥有平常的、有爱心的父母,那他就总能知道,我可以从什么人那里寻求帮助,寻求舒适和寻求保护,并且可以知道在哪里找到他的期望。

他的期望如此深植于童年时期良好的依恋关系,这些期待又如此反复地被验证,这可以让个体确信,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处于困难之中,身边都会有可信赖的人给予他帮助,因此这个个体会满怀信心地接近这个世界,在面对有潜在危险的情况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处理问题和寻求帮助。

鲍尔比的这段话,其实就是对安全感的定义。的确,安全感对于一个人来说特别重要,它是良好独立人格的基础,决定着我们生命的的质量。

很多人认为,孩子黏妈妈,就是没有安全感。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美国精神学临床教授阿兰.斯格尔曾说过:1~2岁是孩子出现黏人行为的最明显的阶段,他们把妈妈或看护人看作一个安全基地,当有安全需求时,就会返回看护人身边。

因此,宝宝在某一阶段黏人是正常的,但过了黏人的阶段后,宝宝会更趋于独立。一般来说,如果宝宝过了5岁还特别黏人,就说明他的内在是缺乏安全感的,对外界的恐惧和焦虑是比较强烈的。

我们也都明白,孩子终将要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定会有累了、怕了或伤了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就会回来找他的安全基地,在这里休息,得到支持和安慰,这个安全基地越温暖坚定,他就会获得更充足的安全感,慢慢地,他会离安全基地越来越远,回来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少,但是他内心里的安全感不会减少,却会一直支撑着他前行。

这个安全基地就是孩子的家,所以,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不要让孩子单独呆在一个黑暗或是有激烈冲突的环境里,也不要总是说一些“妈妈不要你了”,“别去那,会被坏人抓走”之类的恐吓孩子的话语。父母在孩子面前经常激烈争吵或者家庭长久的冷战,都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 

你一定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安全感够不够?据调查,大部分孩子都有安全感,在60%以上。那么,你可以给孩子更多安全感吗?答案是肯定的。

要给孩子更充足的安全感,需要你做到:敏锐地感知宝宝发出的需求信号,及时恰当地响应宝宝的需求。和大家分享一个例子:孩子与另一个小朋友抢玩具,他输了,大哭大闹,这个时候,很多妈妈会拿另一个玩具去哄孩子:“来玩这个吧,这个更好玩,还闪光呢。”可孩子还是哭个不停。其实,孩子这时只想表达愤怒和伤心的情绪,他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安慰。

所以,这个时候,你需要抱着宝宝说:“你很想玩那个玩具,却玩不了,所以很伤心,对不对?妈妈理解你的感受。”

以下几条是典型的安全型孩子的行为:

1,孩子玩的时候,一直注意你在哪里,时不时喊你一声;

2,孩子明显表现出把你当安全基地的行为模式,出去玩一会又回来,再出去玩一会又回来。

3,如果孩子被吓到,或者他伤心的时候,只要被你抱在怀里,很快就不哭了,恢复了正常;

4,孩子愿意听你的话;

5,你把孩子抱起来的时候,孩子用胳膊搂着你,或者把手搭在你肩上;

6,孩子一开始害怕某个东西,但你安慰他说没关系,他就敢靠近;

7,你一回到家,孩子就给你一个大大的笑脸。

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呢,一般会有这些特征:胆小、害怕的情绪很强烈, 家长在和不在时判若两人,外表强悍、内心脆弱等等。

法国心理学家瓦隆指出,孩子黏人其实是对主要照顾者的依恋,孩子的依恋情结对于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必须的。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也说过:在孩子生命的头几年里的情感发展,构成了人类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

如果在这几年里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安全感,没有与父母建立亲密的情感,可能孩子需要穷极一生去寻找这份安全感和幸福感。

因此,家庭因素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主要原因,亲子关系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的。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有意识地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

愿我们的家庭都和谐幸福,孩子们都能在有爱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当他们长大后,又将自己的爱回馈给父母和这个世界,这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原创:湘遇成欢
责任编辑:一只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