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格瑞思n5c5alhf 2020-10-09

有一个道理是不变的,那就是当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直接参与案件的时候,他们看到的肯定不是案例本身,而是案例给他们的大局所带来的计算。

汉文帝时期发生了“缇萦救父”这个著名的案例,汉文帝亲自过问,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废除肉刑。治民以宽是汉文帝时期的指导思想。

慈禧作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她肯定没有闲功夫管到一个民间冤案。她为什么要插手呢?你看看杨乃武和小白菜案发生在哪里。

杨乃武是浙江余杭人,同治年间的举人,丧偶鳏居。毕秀姑也就是“小白菜”,她是豆腐店帮工葛品连的老婆。葛家是杨家的租客。

此案实际上就租客与房东之间的矛盾引发。葛家散布了杨乃武与小白菜有染,然后杨乃武提高租金以示清白,葛家就不再继租,两者没了联系。

不久后葛品连身亡,他母亲认为小白菜谋杀亲夫,告了刁状。因为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传闻当时已经全县皆知,知县刘锡彤与杨乃武关系又不和谐,趁机来了一个报复。刘锡彤来了一个有罪推论屈打成招。结论是小白菜谋杀亲夫处于凌迟,杨乃武通奸杀人判斩首示众。

一级一级上报都通过了,然后就是刑部审核的问题了。

杨乃武让他的姐代上京告状,《申报》利用舆论对其进行支持报道。此案终成为全国的焦点。很快以大学士、军机大臣翁同龢为首的集团主张重审。翁同龢的立场稍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他与“湘系”是死对头的,因为曾国藩及李鸿章曾经检举其兄。

他很敏锐地嗅到一丝机会,在他的推动下,慈禧太后二次下懿旨。显然慈禧太后也是臭到其中的味道。

江南是“湘系”的老地盘,“湘系”灭掉太平军对清朝有大功,但也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一家独大这是所有帝王都忌讳之事,怎么搞平衡才是他们所希望的。

撤掉一批人显然需要一个理由,此案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有了慈禧的命令,自然刑部就高度重视,光绪二年腊月初九开馆验尸,发现并非中毒,光绪三年二月十六日,杨乃武与小白菜无罪释放。

直接责任人刘锡彤充军黑龙江,未登程而身亡。浙江巡抚杨昌濬、浙江学政胡瑞澜,杭州知府陈鲁一干官员100余位,革除顶戴花翎,永不续用。涉案的300多名官员有30余人被革职、充军或查办,150多名六品以上的官员被革除顶戴花翎,永不续用。

此案例对于当时的朝廷来说是赢了,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赢了,因为正义伸张了,对于“湘系”来说是大输。此时“湘系”的核心人物曾国藩已经过世,湘系大佬左宗棠,李鸿章也无话可说。浙江巡抚杨昌濬就是左宗棠的亲信。

后来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将他捞出来。杨昌濬最后官至陕甘总督、漕运总督、闽浙总督。

“湘系”大败的原因是官官相护,根本没有想到为老百姓做事,只想到自己内部的利益和所谓的义,自然就会大败。俗话说失民心者失天下,民是本。

慈禧通过此事来了一个双赢,获得民心又削弱了“湘系”,这就是她的高超的手腕。继任者隆裕太后就没有她这样的手腕,最后使得袁世凯一家独大,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