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李贵彪,长诗圣地安徽小市人。辽宁省营口市作家协会会员。 娘 的 禅 很少见到娘落泪。最近的一次还是二十三年前,久病卧床的父亲走时娘落泪了。丧夫之痛的娘并没有号啕大哭,她只是用眼泪祭奠了她人生的另一半的离开。娘说,病了这么久,卧在床上遭罪,死了痛快。 记得那是凌晨四点来钟的光景,乃至族人来帮助我家料理丧事时,我还对堂兄说了一句:走了也好,不受罪了。堂兄白了我一眼,我才知道我说了一句混蛋的话。 七月流火,炎热仍未见消退 。沉闷死热的空气依然笼罩着皖西南这个小小的村落,虽然已是傍晚时分了。 我轻轻地推了推院门,院子小铁门上的锁是反挂着的,没锁。按常理,母亲应该把门锁上了。母亲今年八十出头了,还这么心细。她知道小儿子这回回家和以往不同,儿子是企业破产了回家来看她的。她更深知自己的这个儿子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所以锁只反挂门上,省得儿子大声喊她开门,让邻里听见来看他儿子的笑话。哎!知儿莫过母啊! 从院门到正屋的侧门,也就四十米不到。昏暗的灯光从侧门的门缝里透了出来,母亲没睡。我轻轻地叩击了侧门,里面传来了窸窸窣窣的脚步声,这声音间的间隔非常短,且急促。母亲毕竟年事已高,腿脚已大不如从前。那声音便是母亲趿着的拖鞋的鞋底与地面摩擦时发出的声响。盼儿心切,步子比平日里拉快了许多,所以就显得了这么急促。 门开了。我喊了声:“妈。” 母亲满脸慈祥。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做到的,她把岁月的沧桑掩埋得无影无踪。 “儿子,回来了就好。” 我都四十七八的人了,母亲依然这么叫我。 “你买这么多东西做么事?家里都有呢。” 母亲看着我手里拎着的西瓜和肉制品,不免有些嗔怪。她知道儿子如今手里没钱了,儿子的企业倒闭她已有耳闻。可母亲始终没有给我来个电话,我深深地知道,母亲是不想得到一个肯定的结果的,她怕伤着了儿子,这便是人间第一情,心连着心。 其实这些用品都是住在县城里的姐姐准备好的。姐姐知道弟弟落难了,可回家看望老娘也别空着手呀!感谢姐姐的良苦用心。生命中只要你去用心细细体会,生活中总有些琐碎小事足够可以把你感动得热泪盈眶的。 往年我回家,都要打开冰箱看一看的,检查下母亲在家里的生活质量。这回,我把东西放进去便合上了冰箱门。我也害怕母亲看到了我的失落。 我走进母亲的房间里,把那张老的靠背椅子拉了过来,靠床坐下了。以前的白炽灯,已换成了LED的灯泡了。母亲说不仅省电,还越点越亮。墙上壁挂式空调是开着的,母亲知道我特别怕热,已提前几小时就把空调开启了。我不知道平日里她一个人是否会开空调。在母亲的床边,那把蒲扇静静地躺在那儿,也只有它才能知道。 母亲把凳子拉近,凑到我身边。在这夜晚的荧光灯下,她要好好地看一看她的儿子,这个远在千里之外,让她揪心挂肚,却又让她无能为力的儿子。她要在她儿子的脸上读出文字,找出事业失败的根源,好为儿子解惑。世间的真情与善良莫过如此,我触碰到了母亲的眼神,这眼神是爱的河流,流淌着期盼、理解、宽恕,还有虔诚。此刻我掉进了这爱的河流,享受着母爱所具有的一切温暖,一切袒护。 在母亲这爱的河流里,她冲刷了儿子所有的疲惫,宽容了儿子的自私,饶恕着儿子的罪恶。这滚滚洪流让我无法挣脱,从头到脚每个毛孔冲刷了一遍又一遍。这洪流又把我卷进了母亲的心田,我看到了母亲双手合十地跪在佛前,乞求佛祖降罪于她,原谅儿子无过。 妈妈老了,真的老了。满头的白发已不再只是她人生的阅历了。 “你还好吧?”母亲的语气非常的和蔼。也许,我在她的眼里永远都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还好。”我微笑着回答母亲。这微笑跟从前仿佛不一样,多了些敬畏、惭愧,还有为人子的不孝,这微笑少了些许自信。 “好就好,妈就放心了。” “你近来身体还好吧?”我问妈妈。 “好着呢,一餐能吃一大碗呢。”妈妈是从艰难的岁月中走过来的人。在她这一代人眼里,能吃得饭便是身体好的体现。 “你们都放心,你小姐常回家看我。冰箱里的东西全都是她买着送来的。”母亲下意识地把嗓门抬高了许多。我知道,她要用声音来证明她的身体还很硬朗,好让我们莫挂念。 “厂子出事了?”母亲话锋一转,这一转转得我措手不及。 “嗯,有点问题。你放心,我会处理好的。”我极力掩饰着内心的恐慌…… 因我的意外,丧失了对母亲赡养的能力,哥嫂便将母亲从我家接到他们家居住了,我家也就人去楼空了。往后的岁月里,我虽也回过老家多次,终究很少去看望母亲,尽管有时乘坐的大客车从哥嫂家门前经过我也没有下车,我害怕我的出现给母亲平静的生活带来波澜。 后来听人说,母亲和邻居聊天时常责怪我没尽孝道,说,她养的是两个儿子。对于母亲的责难,我听到后心中隐隐作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