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墨融 || 西德飞行家的平行世界

 文鉴君 2020-10-09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文学鉴赏与写作课

“现场微小说写作”作品展 

限词要求作品中须有“运动鞋” “公寓楼” “公园” “星空” “快餐”等词语。

作者简介

 张墨融,中央民族大学17级法学院法学(法学与英语)专业,喜欢滑雪和大疆。

西德飞行家的平行世界


      
淡淡海雾弥漫汉堡郊外,气氛压抑而沉寂萧瑟。也许是寒冷让群鸟也变得闷骚起来,又没准儿是什么高科技使然,视野所及的天空居然见不到一只活物。
就在此时,废青马蒂亚斯·鲁斯特的活塞铝鸟骂骂咧咧地下滑进场,只用了一千米跑道的四分之一段便减到漫步速度,随后利索地泊机到位。这种在联邦德国极为常见的通航机场实在是太小了,小到在没有俱乐部活动的平日,这里甚至连空管都缺编,但业余飞行员鲁斯特就喜欢这样清净的旷野。

      和俱乐部经理交接完飞行日志后,飞行员鲁斯特简单地维护了一下自己心爱的塞斯纳172。那些大忙人造价不菲的座驾都还在机库里落灰呢,虽然内心这样嘟囔着,空闲时间充裕的鲁斯特却不由得心生羡意。但不管怎么说,攒够飞行小时拿到商业飞行证书才是他当下首要的目标。


19岁青年鲁斯特按照说明书完成了全部机体检查,拍了拍锃光发亮的白色蒙皮,踏着轻快的运动鞋走向俱乐部休息室。

      因为是工作日的缘故,屋子果然空无一人,好在教练留下了几块披萨。鲁斯特把快餐盒塞进了微波炉,又百无聊赖地翻起了随手乱放的过期报纸,一则中导条约谈判破裂的时政新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1987年5月13日晌午,找借口骗过家人后,中二青年鲁斯特自汉堡起飞一路向北。途径雷克雅未克后飞抵卑尔根。冰冷刺骨的北海,这片一战时期的海战场、二战时期的布雷场,此刻却是绕过中欧铁幕的东西方交流桥梁——至少飞行员鲁斯特这样理解自己的使命。


在未将航路计划告知任何人的情况下,航电简陋的低配版塞斯纳一旦在海上遇到状况,便是一条不归路,但只有几十个飞行小时的鲁斯特却无知或无畏。这架小飞机的运气似乎非常不错,海天一色的绕路之旅出奇的平稳,鲁斯特的视野在罗盘和舷窗外美景来回移动,饶有闲心地畅想起铁幕彼岸的热闹气象。


作为来自另一个德国的和平使者,莫斯科的热心市民定会帮忙传达口信,并用面包和盐填满机舱吧。到时候可以把礼物都堆在副驾驶座椅上,甚至卸掉这没用的椅子。只不过要是回程的时候负重太多的话,估计得换一条内陆航线了吧。



尔辛基是航程的倒数第二站,鲁斯特从文件夹中拿出最神秘的几份航图,那是一份除地面交通线路外几近于空白的、没有标明任何管制区域的图纸。如果说整个旅程的前半段充斥着漫长的海景和乏味的疲倦,那么接下来的飞行才算得上真正危险。期间鲁斯特需关闭全部电子辅航和通讯设备,在沉默与半盲中摸索前行。

       再次起飞半小时后,鲁斯特进入爱沙尼亚加盟共和国领空,留下疯狂呼叫的赫尔辛基塔台在身后。西德飞行家不知疲倦地航行了一下午,国土防空军的截击机数次在周围传来震颤的呼啸,翼单力薄的塞斯纳每每在钢铁巨兽的湍急尾流中极力保持平衡时,他都会想到愈发接近的终点在傍晚下闪耀。星空的印迹渐深渐暗,飞机在航图上的位置也挪到了距交通枢纽的咫尺之遥。


      终于,闪亮的尖顶出现在天际线,这让鲁斯特从疲倦中猛地清醒过来,却突然发现引擎的功率已无法对节流阀作出任何反应。直到半分钟后,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还是发生了:这匹小毛驴忠实勤恳地飞过断断续续数千公里航程后,在抵达目的地的最后一刻空中停车了。




       他当然明白这其中的原因,没有再多费力气重新启动引擎,头脑却冷静得惊人:每多滑翔一段,便可少走一段前往克里姆林宫的路。然而迅速入夜的天空没有给飞行家更多的光线来选择着陆场,反倒由命运提供了一片糟糕得实在是不能再糟糕迫降地。


       可怜的塞斯纳在市郊树林中翻滚了几周后迅速停了下来,把飞行员挤压在身体里动弹不得。


       幸运的是,油箱的确已经被榨干得一滴也不剩,但此时讨论这个已经没有什么用了。鲁斯特感觉很累,他只想睡觉。



      
意识模糊之际,我们的主人公幻想到平行空间中另一个故事。那个架空世界里,西德飞行家在莫斯科千篇一律公寓楼上空艰难地目视寻找地标,终于在红场边低空盘旋三圈,避开长方形公园,降落在莫斯科桥附近的空地。
在那个世界里的欧洲,他的故事被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们广为流传......

【版权声明】本篇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必要时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