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应生 || 古村石门高

 文鉴君 2020-10-09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程应生,安徽池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退休后,自2014年起,先后在《散文百家》《青年文学家》《安庆晚报》《池州日报》等报刊先后发表《老屋门前的水井》《夏荷》《终于等到新枝出》《鞋》《老盛展马》《老街的吆喝声》等四十余篇散文、小说。

古村石门高 

古村石门高,在皖南贵池山清水秀的深山里。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大约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冬季,是从百安村,还是从曹村步行去的,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反正是天气晴好,结束了在一个村的演出活动,转到石门高去演戏。


徒步数华里黄沙石子路,便来到了石门高村口,立即被路边两块巨大黛色石块和中间流淌的碧绿河水所吸引,流淌至如两扇石门前的山泉深潭,形成深不见底的碧绿色,像明亮硕大的一颗翠玛瑙镶嵌在村口,让人感觉像神化小说《西游记》里描写的场景一样。因村口有这两座巨岩对峙,形状如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气势!村民多姓高,故名石门高。

沿着弯曲的石板路前行,一座古城堡似的闭塞的清末民初徽派建筑房屋忽然展现在面前,与绵延起伏的青山、游移的岚云相映衬,白墙黛瓦,远近高低,错落有致,似一幅黑白的山水画。


进村都是石板铺路,间隔之间,挡着石板桥,清澈的山泉在脚下汩汩流淌……绕着村庄如银白的绸带一样,与远处溪流汇合。


我们一进村,就受到村民们围观,男女老少穿着都是大衣襟布扣、对襟布扣的黑、灰、蓝色传统服装,男孩头上戴“老虎”帽,女孩梳小辫扎红绸、绿绸,脚上穿的是一色手工做的布单鞋、棉鞋。山里人喜欢看戏,热情好客,纯厚道,家家屋顶飘着炊烟,炒花生、玉米、蚕豆、山芋角、米角等,像逢年过节一样,接“戏客”,拿出好酒好菜,招待亲戚朋友进村看戏!


我们当然也受到村里干部热情接待。

      

演戏的舞台,就用木板搭在宽大的祠堂内,演戏的服装、道具、演员们化妆室,分别在古色古香的木格子门窗厢房内,气油灯悬挂在舞台中央,台上台下被照得明光灿亮!村里群众都各自带凳子、端火桶齐刷刷地坐在下面等候戏的开台。


祠堂里横竖长短的柱子上,雕刻着各种木雕图案,挂着许多孔雀蓝衬底各色字样的匾额,有皇上赐的、有达官显贵赠的、有名家书的、显示这些匾的身份、等级,也标榜其文化地位。它们记载了石门高人祖先在古代的荣耀和辉煌,有举人、状元、巡抚、知府、知县等各种头衔,烫金字、红漆字、黑漆字在汽油灯光映射下熠熠生辉,炫耀着过去的历史。

戏开幕了,我们穿着各种古代服装的男女演员,在铿锵有力的锣鼓点声中登场,悦耳悠扬的二胡伴奏黄梅戏演唱声,响彻祠堂内外,在宁静的石门高古村上空回荡……传到九华山、石台七井山那边。朴实的山里人看戏入迷,随着剧情喜、笑、哀、怒,发出“啧啧”的感叹声,男人抽着烟袋里的黄烟,女人和小孩儿剥花生、嗑瓜子吃,让人恍忽置身在古代慢节奏的农耕生活一样。

      

次日上午,我们在祠堂前,看那清静的水里游动着一尾尾红金鱼,大水塘对面是一座墨褐色的小山,它旁边有一丛茂密的细细的翠竹,传说这座小山像牛头在吃青竹。


祠堂前这口方塘大有讲究,用花岗岩砌成的古老方塘,汇全村龙泉活水,相聚而成。传说是供这条“神牛”饮用的水。塘内除有红蛟鱼外,还有长寿龟,是村民放生求福之地。又说,这方塘平静的水面,如一面镜子,映照着古祠和村庄,是石门高一道奇妙景观。古人高薰有诗赞曰:           

开门一鉴照回廊,

石下潺潺活水长。

时有锦鳞争泳跃,

更多绿藻竞芬芳。

环视整个村庄,布局非常合理,利用山势地貌建筑古老的房屋,风格统一。房屋之间有条条青石、石阶铺垫的巷道,下雨天互相串门都不用撑伞穿雨鞋,一两步就可跨过去,有屋檐遮雨。屋檐下家家户户都有粗长竹剖开的竹筒接清冽冽的山泉到厨房内大水缸去…… 

十年以后,我再去石门高村演戏,已是三十的年纪。那时戏曲舞台,已是千篇一律的演现代戏和歌舞曲艺节目了。


这时记忆里的石门高村,起了不少变化:雪白的墙上涂写着一些当时社会流行的标语口号,村民们穿着也是流行的黄军装,再不就是灰、蓝色中山服,房屋有些已经改建,不伦不类,有些已经损坏、倒塌,是一种现代的与传统的建筑混合在一起,看了有一种“拉郎配”的感觉,再见那祠堂门前那口水塘,上面长着绿阴的苔藓,水一点不流动,多半天才看到几条红金鱼在游动,一点生气也没有,半死不活。那形如牛头的小山吃竹子的风景,也变得模糊不清。


我们在一所老房子村部内就餐,八个人一桌,当时村里尽其所好招待我们,少不了有鱼有肉有酒,在吃当中,听到一位脸皮黄瘦的村民站在窗外观看,说:“又在大吃大喝了……”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有一种做错了事负罪感。至今我仍忘不了那个村民瘦黄脸色和说的那句话!

       

三十多年后,直到我退休,才第三次去石门高村。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现在发生了怎样变化呢?抱着这个怀旧心理,在一次偶然巧合的机缘当中,我认识了曾在石门高当过村长的高天青先生,他现定居在市内小东门社区,早上也到清溪河广场晨练,在一起打太极拳。几年前的一个夏天,一次周末活动,几个教师和医生进山去玩,高先生也邀我同车前往石门高村去看看,正合我意,欣然应诺。

       

由这个原村长带我们“鬼子进村”,轻车熟路,到处转悠,在当年村口位置上,修建了一座仿古亭子,飞檐翘角,也还像那么回事,它屹立在鹅卵石河滩上。一干人等进村先到祠堂“观光”,里面已是空荡荡,往日物件全无,匾额所剩为零。没去过的,倒也兴致还浓,又是拍照,又是嬉笑。再看祠堂门前的那口方塘,水仍不那么活跃,红蛟鱼为数不多,不用提那形如牛头的小山和竹子了。

高先生带我们去看其它地方。转到祠堂后牛形山上的古墓,这是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迄今已有440余年。造型独特,墓顶呈八卦形,俗称“八卦”。高先生对我笑着说:“在它跟前练一练太极拳,很有古风味道……”


返回村中的道上,还看到一处老房子,曾经是过去的当铺,有明显的标志。古老村石门高,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是一个封建的小独立王国。


      石门高还有其它一些人文景观:桃花坞、古银杏树、魁峰上巨大摩崖石刻、龙舒河、通天河、石床、神龟石、猴子街、滴水崖大瀑布、白沙岭古道、御葬古墓、“小九寨沟”、老山原始森林,以及元代风格的古楼房、走马楼、马鬃墙。高先生将这些景观如数家珍地向我们娓娓道来,只是日升中天,正是炎热的时候,只好留着下次再来欣赏。

一晃,时间又过去了好几年。如今听说石门高在恢复修建千年古村庄,把它办成农家乐与人文景观结合的旅游村!不知他们在”振兴乡村”的宏伟蓝图指引下,进行怎么样了?真想再去看看石门高!

(文中配图由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必要时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