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关大战,多尔衮成了最后赢家,在北京他采取了哪些安民措施?

 大秦之歌 2020-10-09

每一个

喜欢大秦的人

你我一起做大秦之歌的正真朋友

文  ∣ 大秦之歌

作者简介

今日头条优质历史文化作者

 起点中文网小说签约作家

1644年5月2日,北京。

多尔衮在大批故明官吏的簇拥下走进皇宫,在武英殿接受朝臣跪拜。

春夏之交的北京城,空气很好,不像现在有那么多雾霾。

北京,是大明帝国的首都。明朝覆灭之后,又成为大顺政权的首都。在更远的时期,这里是元帝国的首都。所以这座城市对于多尔衮和他领导下的大清帝国来说,充满了无穷的吸引力。

一个月前,他带领大清铁骑雄心勃勃向中原进发,但对于自己能否拿下北京,他心里没有一点信心,毕竟大明帝国是一个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一个巨人的国家,而大清立国不到五十年,人口稀少,经济滞后,是一个实打实的小国,以大清的实力和大明对抗,随时随地都有被打败的危险。在他内心深处,隐隐感到这种在风口浪尖上体验无限危机的感觉并不好受。

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清从小到大,一路跌跌撞撞的走了下来。大清虽然弱小,但运气颇佳,在和大明军队的对决中,居然胜多败少,出奇的顺利。

所以无论如何,在他心中,还是要一如既往的坚持老爸努尔哈赤的灭明战略,带领军队锤击一下明军。

于是,便有了1644年3月26日踏上入关征程的这件事。

一个月后,在大明近七八千遗老遗少的“伏呼万岁”声中,多尔衮率领的大清军队全面接管了北京城,这座昔日金碧辉煌的大明帝国都城瞬间变成了大清帝国未来的首都。看着眼前重檐叠瓦的大明皇宫,多尔衮感觉这一切来得太突然,跟做梦一样。

对于北京城,是像过去一样烧杀掠夺一番,带着大批的金银珠宝子女金帛返回盛京,还是留下来潜心经营,把它作为大清朝新的首都并以此为中心吞并中原?这个问题成了多尔衮迫切要面对的问题。

尽管此次进入中原之前,多尔衮发布了很多谕令、檄文,要求清兵不得屠杀人民,不得焚烧民居,不得攫夺财物,但大清将领中很多人想大肆劫掠一番,放弃北京城返回盛京。这里面就有他最亲密的哥哥八王阿济格,阿济格对多尔衮说:“今宜乘此兵威,大肆屠戮,留置诸王以镇燕都,而大兵则或返守沈阳,或退保山海,可无后患。”

阿济格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把北京城抢夺一空,然后拍屁股走人。

我们再来看看北京城的民心。

当初李自成在山海战战败的消息传来,北京城里就人心惶惶,接着清军进入北京城,这个在汉人心目中的野蛮满人入侵北京,更加让北京城里的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大家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更乱的事情。民心甚是不安。

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当时北京城内外“京畿内外,连经兵火,又值大旱,远近田畴,尽为兵马所蹂躏,城底数百里,野无青草,城中之人,相聚为盗,多有杀越夺掠之患。”

这应该是当时住在北京城里的朝鲜外交官亲笔所写,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另外,李自成在逃离北京之后,不但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而且还放火焚烧了皇宫和九门城楼,他亲自发起的“焦土政策”,目的就是不给大清留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这一点在洪承畴建议多尔衮追击大顺军的奏疏里写道:“我兵抵京,贼已远去,财物悉空,逆贼不得除,士卒无所获,亦大惜也。”

这样的北京城就是一个破包袱,到底是背上还是弃掉?是听取哥哥阿济格的意见?还是留下经营北京?

最后,多尔衮选择了前者,他想起了另外一个哥哥皇太极在世时为大清设计的宏图大业,哥哥临死前的话在他耳边萦绕:“若得北京,当即徙都,以图进去。”他觉得目前人心未定,如果放弃北京返回盛京,那么大清西征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就白白浪费了,所有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

那么留在北京,图谋天下,才是唯一最正确的选择。

柏杨先生说大清历代皇帝,基本都没有昏君,个个都具有伟大君主锐意进取、高瞻远瞩的胸怀和胸襟,这句话应该有一定道理。

既然选在留下来经营北京城,那么就需要有切实的措施,他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这个时候,洪承畴、范文程等汉臣的意见起了作用,他们给多尔衮建议,当务之急“非乂安百姓不可”,继续做好“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的政策。于是,摄政王多尔衮命令所有清军驻扎在北京城外,并规定“使龙将等管门,严禁清人(指清军)及我国(此处指朝鲜)人毋得出入,故清人及臣行人马皆在城外矣。”

他要求清军将士出入城门,都要有多尔衮的标旗。下令士兵不许进入老百姓家,如果有胆敢进入老百姓家里者,根据情况论刑处斩。对于军队,他下令宿营造饭只能在道路边埋锅起灶,不许进入北京周边老百姓的家里。

此外,大清此次入关,可以说是一支以清军为主的联军,军队里也有不少蒙古、朝鲜人马,他们是协助清军进攻大明的。现在北京城已经拿下,多尔衮就让这些军队赶紧返回,需要的时候再让他们南下。他这么做的目的,实际上是担心这些军队会不听号令,对北京城的老百姓造成伤害,担心他们骚扰老百姓。

在清军进京的时候,一些遭受过李自成大顺军伤害的大明官吏,一见吴三桂带领的大清义军到来,就四处搜捕四处逃散的农民军,很多人向清军告发农民军,引起了不必要的杀戮。汉臣范文程看到汉人相互之间仇杀,会加重北京地区的社会动荡,于是请多尔衮下令禁止。多尔衮接受了他的建议,立即下令,严禁士兵抢夺,“禁隐匿宫女及无财物子女,犯者籍其家。”

多尔衮的这些做法,受到很大的效果,在吴晗先生的《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里写道:“入关之初,严禁杀掠,中原人士无不悦服”。看见老百姓对多尔衮的政策还是很满意的。由此北京城内外避难起来的居民,也渐渐出来开展日常的生产生活活动。

对于投降过大顺政权的故明官吏们来说,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害怕多尔衮领导下的大清政权会把他们视为“从逆伪官”,戴上永不录用的“阶级帽子”。

对此,多尔衮听取范文程、洪承畴等汉臣的建议,专门写了一篇榜文,向这些“从逆伪官”讲明政策,告诉这些人,只要你愿意来,我就可以让你官复原职,有能力有贡献的汉族官员,还可以晋升任用,榜文写道:“故明内外官民人等曰:‘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可速将职名开报,……起避贼回籍隐居山林者,亦具以闻,仍以原官录用。’”

同时命令故明内阁部院的大臣,仍旧以原来的官职和满清大臣共同处理政务。同时还命令兵部把录用故明大臣的檄文、榜文分发到各地郡县,广为宣传,让各地的官员也能归顺大清朝,要求各地的军士和百姓不必惊惶迁徙,继续在原地安稳生活。

明朝灭亡之后,最紧张的当然是朱元璋分布在全国各地十几万人的子子孙孙,他们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怕被大顺军和清军杀头。面对这种情况,多尔衮发布榜文,要求这些故明诸王,主要真心实意归顺大清朝,可以维持他们原来的爵位。

初到北京城的多尔衮意识到安抚百姓的重要性之后,通过以上政令颁发,很多让北京城里的一些故明贵族、官吏、士卒和百姓感觉放心了很多,不到一个月时间,一些大明的官吏、豪绅有活跃起来,北京城渐渐充满生机。

龚道人在《燕都志变》里记载道:“朝野一时懽然服从,如大旱得时雨也”,街市重又繁华,已经是“冠盖如云”的景象。

他虽然说的有点夸张,但也可以看出多尔衮一些安民举措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END· 

大秦之歌在历史里徜徉

 公众号:daqinzhifeng1018  

洞见 · 价值 · 有趣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大秦之歌》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1511705881@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