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一岁以后,一到夜里十一点准哭,医生:这病我治不了

 杏妈育儿 2020-10-09

楼上楼下住着,稍有大点的声音,左邻右舍都听得着,小雅生孩子后一年,家里有出现了有频率的孩子哭闹声,这哭声主要来自于夜里十一点,每天如此从未发生过变化,作为小雅的邻居,我好奇又好心的问过她,孩子为啥总是在夜里哭?一提这事,当妈的一脸愁容,支支吾吾心有余悸的说,孩子是看见了什么不干净的 。

作为有科学知识基础的我对于这种说法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所以只是提醒她别瞎想,还是带孩子去医院里看看吧。

三天后,我陪着小雅夫妇以及孩子来到三甲医院的儿科,这里的张主任接诊了我们,通过医生详细的询问和各方面的仪器检查,医生最后只说了一句话:孩子这种病,我也治不了,能救孩子的还是他的父母。

原来,小雅夫妻都很年轻,双方父母有都不在身边,缺乏老人管束的两个青年人对于别说教育孩子,就连正确的生活规律都难以保持,常常拿着手机和电脑一熬就是一夜,当然,一边的孩子耳濡目染也就养成了这样的坏习惯。

但是,小孩和大人可不一样,小孩正处在长发育期,而人类中促进身体生长的生长激素只有在夜晚孩子进入深度睡眠后才有所分泌,可如果孩子始终不能再这个阶段激发出生长素,那孩子的身体就会停止在一个阶段无法进步,另外,孩子的大脑在出生后并没有发育完整,但由于缺乏大量的睡眠,孩子的大脑呈现出一种严重缺乏睡眠的状态,至于大脑的发育也会因为缺乏睡眠而发育缓慢甚至的停止。

小孩不会说话,但他们却也有感觉,这种长时间的违背生长规律的感觉,让孩子痛苦又无奈,他们只能用哭的方式进行宣泄,以求监护人的理解和帮助。

其实,如果家里有孩子,除了父母以身作则早睡早起以外,还真要注意一些其他的事项,否则孩子发育异常是分分钟的事,孩子哭闹也是早晚的事。

1.不要让孩子睡前太过兴奋

当我们哄孩子入睡前,一定要注意别人孩子太兴奋,这个“兴奋”泛指两方面,第一:指精神上的兴奋。比如让孩子睡觉前先把孩子逗得咯咯笑,就会形成孩子精神上的兴奋。第二:身体感官的兴奋,比如睡前吃的太多,孩子的胃部就会过于兴奋。

当孩子处于这种兴奋状态时,就会难以进入睡眠状态,可他的生物钟系统却通知孩子已经进入了睡眠状态,一方面已经昏昏欲睡,一方面真心是睡不着,这让孩子很难过,他也只能通过哭这种方式来求得父母的帮助。

2.别在孩子睡觉前让孩子陷入恐惧

好多年轻父母不管时间地点,只要感觉孩子不听话,上来就是训斥。可古人育儿却一套规矩,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能训斥孩子,睡觉的时候不能训斥孩子等等。这都是有理由的,千百年来的家庭经验。

吃饭的时候训孩子,会伤孩子的脾胃,睡觉时训孩子,孩子的精神会紧张,进而恐惧,让孩子难以轻松入睡,就算入睡,也是噩梦连连,让孩子的原本甜蜜的梦乡变成噩梦的源头。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然后给孩子读一段轻松的故事,或者放一段轻音乐等等,孩子的睡眠时间变得轻松又美好。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转发一下吧,在育儿的路上,我们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的照顾孩子,可以关注我,和一起探讨育儿路上的那些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