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三百首译注评142--苏武慢 蔡伸

 虹72 2020-10-09

转:毕宝魁的博客

蔡伸

蔡伸(1088一1156),字伸道.自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之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官至左中大夫。有《友古居士词》。

142--苏武慢

蔡伸

雁落平沙,烟笼寒水,古垒鸣笳声断。青山隐隐,败叶萧萧,天际暝鸦零乱。楼上黄昏,片帆千里归程,年华将晚。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    忆旧游、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书盈锦轴,恨满金徽,难写寸心幽怨。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阑倚遍。尽迟留、凭仗西风,吹干泪眼。

【译文】

大雁落在空旷的沙岸,寒江上烟雾弥漫。古旧的营垒中,胡笳声时续时断。青山隐隐约约,落叶萧萧翩翩,暮色苍茫的天际,几点昏鸦零零乱乱。楼头之上暮霭弥漫,归京尚有千里途程,到京时年岁已晚。空垒上碧云全合,我的那位佳人啊,此时此刻你在哪边?我的梦魂距离你竟也如此遥远。    回忆往昔的欢乐,在那朱红色大门掩映的深邃楼馆,小园香径上百花争艳,我还清晰地记得你那桃花般的娇好的容颜。我深深地懂得,你也在把我苦苦思念。你在织锦上写满回文式的情书,怨恨时就拨弄琴弦,但也无法抒发内心的幽怨。我们分处遥远的两地,却同时愁思绵绵。一杯芳酒并无法解除内心的伤感。我又独自来到楼上,把那高高的拦杆倚遍。尽管望眼欲穿,长时间徘徊流连,久久也不忍离去,任凭那凄苦的秋风,将我脸上的泪痕吹干。

【注释】

[苏武慢]词牌名。又名选官子、惜余春慢等。双调一百一十一字。    [烟笼寒水]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邃馆]深邃的院落。    [桃花人面]用唐诗人崔护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句意。     [书盈锦轴]用苏蕙织锦回文诗事。见柳永《曲玉管》注。    [金徽]金饰的琴徽。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评析】

本词抒写边地秋日的相思之情。从词之景色情调看,当写于南北宋之交。上片描绘出一幅声色凄厉的秋江望远图,在其思乡怀人情感的抒写中,可以隐约感受到时代的哀音。下片回首昔日的赏心乐事,在对比中抒发有家难归及对心上人深深的

眷恋之情。

本词定写于边地路上。北宋末年,宋金双方联合灭辽收复燕京后,作者曾北游入燕,本词或写于此时。上片开头五句写望中所见,视野开阔,景象荒凉萧索,为全词奠定悲剧基调。“楼上黄昏”三句写到片帆,表现急于归宋的情绪,意念暗启下片,并贯穿全词。歇拍三句化用江淹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的意境,浑化无迹。下片转入忆旧。“邃馆朱扉”、“小园香径”、“桃花人面”是作者记忆最深的几个特写镜头。从庭院写到香径、再写到美人,层层推进。其中洋溢着温馨的气氛。春光旖旎,桃花灼灼,美人佳冶,与眼前的秋风败叶、古垒哀笳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失去的更觉可贵,尤其是人在难时,这种感受最为强烈。“尚想桃花人面”一句呈现过渡状。“桃花人面”既是作者想念的宾,又是下面活动的主,有兼语的功能。以下三句设想桃花人面的活动,从对面着墨,写女子对自己的思念。“凭仗西风,吹干泪眼”,极端酸楚,任凭眼泪流淌,连擦拭的心思皆无,可见伤心到何等程度。虽是直抒胸臆,却不觉浅白直露.反而增强词的艺术感染力。这便是真情所至的缘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