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三百首译注评之89--临江仙 晁冲之

 虹72 2020-10-09

转:毕宝魁的博客

89--临江仙

晁冲之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译文】

回忆当年在西池池上宴饮,每天该有多少的快乐和幸福。可自从分手之后,相互问询也不再寄信捎书。即使在寻常日相见,相互间也冷冷淡淡,不可能再热情欢乐如同当初。    安好枕头,铺好锦被,今夜要在梦中赶着月明而渡江过湖,去与那些隔绝的好友会晤。尽管相互相思也不要问近况何如,因为明明知道春天已经过去,哪里还顾得上关心花落与叶枯。

【注释】

[西池]指北宋汴京金明池。当时为贵族游玩之所。

【评析】

本词很别致,是特殊政治环境下的产物。故需知背景方可理解个中情味。上片由忆昔写到别后的孤独和相思,下片写只能在梦中与友人相见,而又不必互相问候,因双方的情况均在意料之中。出语冲淡,抒情却很浓郁。

晁冲之是晁补之的堂弟,因受知于苏轼,故在绍圣年间也受到所谓新党的迫害,隐逸而终。由于当时党锢甚严,对所谓元祐党人残酷打击,望风捕影,罗织罪名。作者也和那些好友一样,处在政敌的严密监视中,失去了政治上的自由。上片两句回忆当年与友人政治得意时痛饮西池的情景。这种得意应当宽泛理解,一是当时年轻气盛,仕途还算顺畅。二是当时政治环境宽松,没有很大的思想压力。应当说,在王安石主持变法期间,尽管斗争很激烈,但政治方面还比较宽松,没有严酷打击政见不同者的情况。神宗死后,斗争才逐步升级,愈演愈烈。到绍圣年间则有些恐怖了。这样来理解本词则很容易了。“别来”以下三句从两方面抒写幽怨。不寄书因为不敢,并非是情薄。即使相见也不敢像以前那样随便谈笑风生,皆因政治气候使然。下片开头两句设想奇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既然在现实中无法相见,便到梦中去相见吧。结尾三句更凄婉,言外之意是,梦中相见也不必问候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谁又能活得很好呢?语含酸悲,极为沉痛。全词以淡笔写肃杀的政治气候中的特殊心境,从忆昔写到夜梦,由夜梦转到春尽,宣泄内心的不满与痛楚。一气贯注,曲折尽情,颇有深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