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孩子的创造力差?国外教育的这四点精髓值得我们借鉴

 wlr6688 2020-10-09

孩子创造力差,是这些年对国内传统应试教育批判的一个重点,也是很多人转而推崇国外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严格来说,国外的教育未必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好,国内在教育的公平性上,是其它国家难以比拟的,但就创造力而言,我们的确应该吸取国外教育的一些精髓,本文整理了一下,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孩子的创造力差?国外教育的这四点精髓值得我们借鉴

创造力

一、懒散的教育

国外的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里,孩子在学龄前是不允许过早开设早教课的,也不提倡启蒙教育,他们认为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他们的特点,过早的输入知识是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对未来学习并不利。

所以他们的课堂更重视的是孩子快乐的体验,但这并不等于网上流传的“快乐教育”,让孩子仅仅是玩,什么都不学,这种“快乐教育”只会毁了孩子。

那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看国外的学前教育,非常重视孩子的亲身体验,比如教孩子语言,则进入不同的场景;比如教空间,则利用不同的空间场景游戏;比如去大自然寻找不同的颜色、去超市购物、过马路了解交通规则等等,让孩子在体验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

课堂后,老师留的作业,也不会太多,可能就是几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探寻答案,而且答案并不唯一,并鼓励孩子加入自己理解,得出不同的答案,从而提升孩子的探索能力。

二、实用性

在国内,我们更重视的是孩子的基础教育,在学前数到100,会20以内加减法的人非常多,但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则更重视孩子学习知识的实用性,他们会注重教给孩子的知识,让孩子应用于实践,比如IT行业,有很多十岁左右的孩子写出跟计算机相关的书籍,在世界上非常畅销。他们会从小培养孩子的某一方面的兴趣,并鼓励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上进行深入研究。

三、尊重孩子的个性

在国内,我们非常重视孩子是否乖巧,是否听话,在学校,老师也会尽量想办法管束孩子,让孩子少一些调皮,少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比如就孩子的理想而言,孩子如果说想要当一个司机,肯定会被家长或老师教育,告诉孩子,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必须是科学家之类的才能高大上,才能不被取笑。

在国外,非常重视孩子个性的塑造,孩子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家长或老师也很少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帮助孩子完善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做出自己的成就来。

四、重视思维教育

有一句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孩子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激发孩子自身的潜能和智慧,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套用技巧和解题模板,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推理分析,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培养孩子的思维,在国外,最知名的是苏格拉底式教育,通过提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思考,比如孩子叙述完某件事,我们提问孩子“然后呢?”;比如孩子解决玩某个问题,我们提问孩子“你还能想到其它方法吗?”;比如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启发孩子的思维,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答案。

最后

要跟大家强调的是,没有完美的教育制度,国外固然有其优势的地方,但国内教育也同样有它的可取之处,我们更多的是吸取别人教育的精华,来完善自己的教育,不需要盲目的崇拜国外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