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事犹可忆(黄坦镇小,芳华七年)

 一花牧场 2020-10-09

往事犹可忆(黄小7年)

20019月,我正式进入黄坦镇小。

刚毕业时,黄坦镇小如我梦寐以求的天堂,如今,三年过去了,我终于见到了这“天堂”一样的地方。每个段有3个班,每个班有四十多位孩子。学校共有五十来位老师,有好些县级名师。

我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那种感觉真的很好。学校建在小溪边,小溪的左岸是农田,右岸就是镇中心小学。前人选址盖房造屋都十分讲究风水,想必镇小也是一个风水极好的地方。学校还有一座大礼堂,据说是镇上的一个祠堂。但我进入镇小的时候,已经见不到祠堂的影子,而是学校大型活动时的场地。镇上人气也很足,买菜特别方便。我住在姐姐家里,离学校步行不到十分钟。

第一年,学校给我带一个毕业班。但这个毕业班有点特殊,因为这是从两个班级里分离出来的孩子组成的一个班。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班级的孩子,在原来的班级就读了四年(这届孩子是五年制最后一届学生),眼看就要毕业了,却与原来班级的同学、老师分别了,更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分离出来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班级里学习相对落后的孩子,绝大多数有一种被“放弃”的感觉。你想,谁会愿意离开已经朝夕相处了四年的老师与同学?更何况,来带他们的老师还是一个刚进镇小的年轻姑娘呢。

带班的难度可想而知。

学校给我配了一位同样年轻的数学老师。这下好了,两个年轻的姑娘,带着一批有点自暴自弃的孩子,我是心虚的。我能搞定这帮孩子吗?

我不知道。

但我没有选择。

我仔细总结在富岙带初中的经验,心想,这些孩子总不会比那些留守的初中生还顽劣吧?

我给自己定了三字方针:严,励,爱。

所谓严,就是一定要先给同学们来些下马威,让他们知道,新的班主任不是好“惹”的。我要用这样的方式,尽快在同学们心中树立威严。

所谓励,就是励志。虽然我们是新组建的班级,但是,我们不比任何人落后,通过努力,我们是完全可以超越自我的。

所谓爱,这是一个永恒的字眼,是可以生发无穷的力量的源泉。面对这群孩子,我决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爱护他们,尽可能地陪伴他们。

我坚信,刚以一种抗拒的心态来到一个陌生的班级,他们的心灵世界是四分五裂的。因此,我三管齐下,一边树立威严,一边鼓励孩子们重拾学习的信念,一边呵护他们那颗脆弱的心。

好在我挺自信,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基本功比较好,比如,我的声音音质不错,读师范时参加很多活动锻炼的气场和胆量,在此刻,优势就出来了。如果班级里闹哄哄的,我有两招可以“镇住”他们:一是用我高八度的声音盖过他们哄闹的声音,二是我怒目圆瞪,站在讲台前如一座山。另外,师范里常常即兴演讲,练就了一副为师的口才,给他们聊聊励志的话题,并非难事。

课余时间,我还找他们谈心。多数孩子是留守孩子,跟着老人,他们管吃管暖管生活,并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但也有个别孩子的母亲是特地在镇上租房陪孩子读书的。这些家长通常对孩子寄予厚望,面对毕业前分班这样的遭遇,心中不平但也无可奈何。我就从这些孩子入手,用他们的力量,来影响身边同学。

同时,班会课上,我还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尽快在这个新的集体中找到归属感。如击鼓传花、我说你猜、你追我赶……

很快,这批孩子就进入了适应期,叛逆的心态,也慢慢地消失了。

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我平安地把这一帮孩子送进了中学的大门。

2002年的暑假,发生了很多事情。一是电脑慢慢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二是身边很多人通过选调进入了温州最好的学校,这批人中,有老季的哥哥和同学。这一境况,无疑在我内心丢下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起了轩然大波。我隐隐觉得,黄坦镇小还不是我人生的终点,也许我还能通过努力走到城市里去。

但很快,这个念头就被我掐灭了。因为这年暑假我第一次参加县城教师的选调,连第一关都无法进入。

第一关考什么呢?文学知识,语文本体知识,作文,教学设计。

我发现,在自己心中构筑的理想的大厦,原来是那么不堪一击。

这个时候,我身边的同事也开始了蠢蠢欲动,东海通过选调进入温州仰义二小,他的爱人美娜老师也在积极准备中。我发现,这些调往温州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业务能力特别强。不仅课上得很好,还非常善于总结经验,那些经验就变成了一篇篇案例与论文,每次获奖文件下发,他们的名字变成了铅字印在上面,我特别羡慕。别说获奖了,我发现自己就连写一篇比较完整的文章都成问题。都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感到特别后悔——师范的时候,学校图书馆的书籍如此之众,我却白白流失了这一资源。

必须学习。

必须读书。

电脑进入视线,是一把双刃剑。我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学会了用QQ与人交流以及上网查找资料,但也学会了玩大型网络游戏,如痴如醉,我癫如狂。随着身边的人调离文成,我内心戚戚然,同时也发现,网络游戏只能带给我的精神短暂的快感,却不能充实我的灵魂。我果断地离开了网络游戏,在现实的生活中寻找成长的阶梯。

2002年下半年,我开始有机会跳出文成去温州学习了。

第一次学习,是在龙湾的一所学校,观摩“大量读写,双轨并行”的课题展示会。那所学校的孩子,气质谈吐与我们小镇里的孩子有着天壤之别,让我非常震撼。回到学校,我几乎连夜设置上百道题目。我内心有一股热血,想要喷将出来,我要让我们这些大山里的孩子知道,书本的世界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但不努力,是无法看到这样的风景的。我与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商量,把五年级的孩子集中在那座礼堂中,开展语文课外知识挑战赛活动。我站在台上,宛如一位高明的主持。我设置的题目有来源于生活的,也有来源于古诗词文化的。活动结束后,好几位班主任纷纷对我说,通过这次活动,发现我们涉及语文的外延太少,很多孩子也表示,努力的方向要更多元了。

因学习归来有所示,学校里很快又派我去永嘉听一场规格很高的课——因为开课的老师都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孙双金,于永正,支玉恒,胡君,窦桂梅等。那些名字我只在杂志见过,当我见到真人的时候,真的很激动。这些特级教师之“特”,不仅课上得行云流水,而且自身“功夫”了得。于永正老师能唱京剧,胡君老师课堂上拿起画笔便来“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点点时间,一幅国画跃然纸上。我有时候感慨世间的缘分竟然如此奇妙,十年之后的2013年,我竟然通过选调进入了杭州,来到了胡君老师当校长的学校,与她成为了同事,这在2003年听课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的。这是后话。

后来,我又在敖江听了王崧舟老师的《小珊迪》,并把这堂课尝试着“搬”到了我的班级里上给学校的老师听。副校长钟华忠老师说:

“你的素质很好,课也上得好,有出息,好好努力!”

对于一个毕业了五年的老师来说,这句话来得多么珍贵。

2003年秋天,我又自费第一次与县语文教研员彬彬老师、大学镇小的雷德秀老师来杭州听课。彬彬老师给了我一个艰巨又光荣的任务——期末试卷命题,虽是保密的,但我觉得这一次机会给我的内心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使我产生了一种十分美好的向上攀登的感觉。后来,当我也有机会去鼓励别人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第一次命题的情形。

因为那次杭州行,我记住了杭州这座城市。那年,原本在文成担任教研员的李学平老师已经调入杭州青蓝小学,他请我们三人在庆春路上吃饭。吃完晚饭后,他陪我们走一段路,说:

“你们看,沿着这条庆春路一直往前走,就可以走到西湖。”

于是,我又记住了西湖。15年后的今天,我作为杭州六中家委会委员与家委会主任去厂家联系校服的事情时,走在庆春路上,聊起那年的事情,依然历历在目。

对我的成长产生巨大影响的,还是网络拜师。

我始终觉得,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两个层面:一是能说会道,二是能书会写。能说会道体现在课堂,能书会写展示在笔端。

师范毕业的我,说不成问题,但如何说,就需要写来促进。

然而,我最薄弱的,就是写。写不出来,也感觉没有东西可写。

正当我非常迷茫的时候,我又遇到了一个机会:去温州参加了一个为期三天的班主任培训。孙有福老师是主讲老师。那个时候,孙老师是教育在线的资深版主,教育在线里汇聚了那个时候全中国最有名的一个教育人:朱永新老师。还有一个特别有影响力的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孙老师作为班主任论坛的版主,自然向我们大力推崇教育在线,推崇与师生共写随笔,推崇自我反思的作为成就自我成长。

孙老师在培训的时候,他常常打开新教育在线的论坛给我们看。每次打开,论坛的系统里就传来“你有新短消息,请注意查收”,我特别羡慕,原来,除了QQ,还有很多很多渠道可以与外界建立联系。网络果然是浩瀚的海洋啊!

听特级教师上语文课的时候,感觉业务的方向该是课堂,听孙老师讲班主任成长的时候,又感觉业务的方向还可以更多元。

那么,可不可以同时语文课堂和班主任管理同时进行呢?

我想试试。

回到家里,我感觉自己真的按上了一对翅膀,想要飞翔的感觉愈发强烈起来。当然我知道,自己的力量是非常单薄的,单薄到我除了勇气,其余的什么都没有。

但也恰恰是勇气最可贵。这个世界上,如果缺少勇气,该会失去多少色彩啊。

我在教育在线注册了一个账号,实名制。我想,既然是做梦,就做得真实一些。

朱一花的班级教育日记在班主任论坛轰轰烈烈地开张了。那个时候大家都很年轻,都热血沸腾,心怀一个梦想。我进入教育在线,就好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很多人也与我一样,开辟自己的家园,开始撰写教育琐记。

我写的日记非常单薄,有时候就写一点天气变化,偶尔也有自己的心情,学生故事也会写,但不多,总觉得没有什么头绪可以梳理。

每天晚上,我就捧着电脑,一边写着自己蹩脚的文字,一边在论坛上给别人“灌水”。别人鼓励我,我也鼓励别人,虽然都不相识,但鼓励却非常真实,产生的正能量也是满满的。

不多久,就遇到一位很神秘的老者,他每过几天会发布一招班主任管理的文章,看得我们又惊讶又羡慕。后来,才得知,原来他是全国著名的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老师,当时已经退休。

他的文章与经历很快引起了班主任论坛的注意与轰动。不多久,他就应老师们之约,在论坛上招收学员,旨在帮助年轻的老师成长进步,实现梦想。

这样的机会,我怎么能错过呢?

我几乎是毫不犹豫报名了。当时一同报名的还有很多。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张老师选择了我,还有其他一起来自天南地北的13位老师。总之,通过写文章、回答问题等方式,我就这样进入了张老师的视线。

当张老师的徒弟,首先是要坚持撰写日记,阅读教育书籍,其次是每月给老师提供一篇文章。撰写日记,我能坚持。但写日记,也要有所凭借呀,于是,我常常走街串巷去家访。所以很多日记里,有家访的,也有处理班级事务的。那个时候,我觉得山间的风特别淳朴,吹出来的都是香香的味道。当然,也有很多苦涩,因为我接触的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我看到他们眼里的光,但又能深切感受他们眼睛里的渴望,于是,我把家访当成了非常必要的事情。

我能做的,就是陪伴。

但每月要交出一篇文章给张老师,对我来说是很有难度的。关键是这篇文章是要接受张老师的“检阅”的,不能随随便便去写。张老师会详尽地点评我们的文章,还会一一发布在班主任论坛上。我不知道那个时候,该是招来多少人艳羡的目光啊。我好像觉得自己很幸运,但又很艰难——依然是:我的能力其实是完全支撑不起前行的梦想的。因为我发现,我写了老半年,距离一篇优质的文章还非常遥远。我每篇文章几乎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写出来依然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有一个月,我写的是小沈的故事。通过平时对他的观察,以及与父母的沟通,写成了《家长陪做,学生心中无形的压力》。我自认为自己写得头头是道,契合当时的主题——家长总是会把对孩子的期望以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让孩子无形中产生了压力,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又应该如何协调呢?

张老师不仅对我的遣词造句进行了细致的修改,还给我做了如下的点评:

我已经注意到一花近日非常努力,而且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在论坛中、在学员中有很好的人缘。我为你高兴。《家长陪做,学生心中无形的压力》这篇文章,主要优点是:1.提出的问题比较重要,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注意的问题;2.文章结尾说:“在学校里,我们也是孩子们背诗文的‘执行者’。我们是不是也成了压制孩子的帮凶了呢?”这说明你的思考是比较深刻的。这是你的一大进步。3 .在表情达意方法进步也是显著的。过去,你的文章都是比较短的,现在可以写出近2500字的文章来了。不足的是,文章结尾的“反思”,没有扣住主题。其二是行文中一会是议论文笔法,一会是随笔的笔法,不一致。

他给我们的每一篇文章都会做这样的点评。

为了能够尽快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开始了广泛的阅读。

以读促写,以写促思,在思考中,再学习教育名家的智慧,继而运用到实践中来。我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阅读计划,从朱永新的新教育读起,再读吴非的书,读李镇西的书,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同时,为了文笔提高更快,我还读一些经典的散文与世界名著,要把师范里没有读书的遗憾弥补过来。我细数了一下,一个学期竟然读了三十多本书,写了三十多万字。

这三十多万字的随笔,带给我的收获是巨大的。新教育在线论坛驻扎的很多教育界有理想的人,还在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吸收经验,编辑书本出版。我在张老师的鼓励下也参与了几本书的稿件书写,04到05年间,竟然有六七篇文字发表在《破解班主任难题》、《班主任工作案例精选》、《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其中,《有心插柳柳成荫——我的网络情缘》还在《班主任之友》杂志发表,书写的一个学生故事在《温州日报》发表。

05年6月,我继续给张老师提交作业。我写的是王国亮的故事,也是我工作以来,家访次数最多的孩子。张老师给我的文章做了如下评价:

点评:对朱一花的文章,我已经不再考虑文字是否得当语言是否通畅标点是否准确这类基础性的东西了,这说明一花已经成熟了,已经走到了新的高度。我为此感到欣慰与兴奋。

这篇案例是成功的。理由之一,案例典型,很有代表性,很有深度和高度。对王国亮这个特殊的对象,不是简单地概括,而是很具体地写出了他的“特殊”。有的文章,选择的案例不够典型,或是够典型,但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让读者无法体会到“典型性”。正因为没有写出典型性,所以在全文也就无法写出典型性,因为基础没有打好。

理由之二,具体地体现了教育的艺术性。“一、不记前嫌,一切重新开始。二、抓住亮点,让他以全新的面目示人。三、降低难度,让他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四、多一份关爱,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这四个小标题实际上就是作者别具匠心地施展教育艺术。例如,“一、不记前嫌,一切重新开始”这部分中,面对着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面临着全班学生那样的议论,老师独特的欢迎开场白,让大家一下子找到了他的纯真。一个桀骜不驯的孩子一旦回复了纯真,他就会走向纯真,走进纯真,进而走向新的生活。这四招,都是切合实际的,都是艺术地塑造孩子美好心灵的高招。艺术性来自哪里?来自爱心。爱孩子不是口号,而是这样的一件件充满爱意的行动,一句句温馨的话语,一个个轻柔的动作。有爱心,就会有艺术;有艺术,就会有改变;有改变,就会有实效。

理由之三,这篇文章语言也很漂亮。例如,可以找出一些“教育精妙小语”来。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面对国亮的特殊,不记前嫌,忘记他那灰暗的过去,给他一个全新的开始!”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就是要把孩子们的优点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缺点。高明的老师善于抓住孩子的亮点进行教育。”“在学习中,降低难度,让他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既能保护他的自信心,又能让他体验成功的快感,学习的乐趣便逐渐在他心中扎根。一个孩子,如果将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他还会有心思干其他“坏事”吗?”“赏识,关爱,往往可以改变一个人。”

后由这篇文章改编的班主任工作案例《打开留守儿童的天窗》获得了文成县留守儿童教育案例评比一等奖。

从一文不通到频频获奖、在张老师编辑的书本中发表文章,我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这一年半,读书,日记,家访,陪伴。我过得充实而又幸福。

开辟班主任日记专栏的时候,我还开辟了小学语文教学琐记专栏,在论坛上看干干(干国祥)他们对语文教学“华山论剑”,就感觉教育在线也会风起云涌,只是这味道,却是十分快意的。

04年开始到离开黄坦镇小之前,我担任学校的中层,在教务处任职。校长说:

“一花,你把班主任卸掉吧。”

我说:

“不,要卸就卸教导主任。”

校长只好作罢。

没有办法,因为我喜欢做班主任啊。

但是,成长之路远远没有这样顺利。

05年,我怀孕了。

老季在离家十公里外的支垟支教,我一边要照顾自己和哥哥姐姐的孩子,一边要担任教导主任,教语文,一个班的班主任。身体的乏累,常常让我力不从心。回到家里,困顿不已。

我觉得我要败下阵来了。

怀孕后,我的特质并不太好,食欲很差,感冒,急性肠胃炎是常有的事情。我渐渐地把重心转移到休养身体上来。

让我更加疲倦的是学校教导处的工作。我负责安排功课等事宜,常常别人请假了,临时找不到人代课,只好自己冲到别人的班级里上课。还有一些家里的琐事困扰,我内心产生了无限的忧伤。

我也会看书,但是我没有坚持;我也会书写,但慢慢的,我已经不敢拿出来给别人看了,而是在新思维网开辟了自己的教育博客“花花世界”,有点自娱自乐的感觉了。好像一夜之间,我就在教育在线消失了。

张老师常常在教育在线征稿。但我一直在逃避。一是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书写文章,二是自己也实在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章。尤其是去温州与文成等地参加应聘,屡战屡败,我对自己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我笑自己是“常败将军”。

孩子出生后,我几乎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孩子身上。我觉得连同我的斗志,也一并消失了。

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软肋与不足,但我没有力量去改变。外在的也不行,我觉得我要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在2003年的时候,我是多么渴望,自己也有朝一日能够站在繁华都市的街头啊。

带着女儿,很安静。妈妈也帮忙顾带女儿,女儿不在身边的时候,我照样会去学生家中走走,看看,也会写一些文章,发在“花花世界”的博客里。但再也没有在新教育在线发表过任何文字。我躲在暗处,默默的,不说话。

慢慢的,我发现,网络上对张老师招收学徒的呼声越来越高。有了第一届,后来又有了第二届。再后来,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都进入了他的视线,有好些还是著名的特级教师。我再看看自己,完全颓丧,似乎没有一处细胞可以够得上他徒弟的称号。于是,我更加沉寂了,几乎在张老师的视野里销声匿迹。

2008年正月,我们在黄坦镇小的边上购买了一套房,打算就此安居乐业。

但缘分就是如此奇妙,在我购买了镇上房子的那个夏天,却成功地以第一名的选调成绩进入了文成县实验小学。而那一次,是我所有选调的经历中,最没有准备的一次。

黄坦镇小七年时间,是我人生中的芳华岁月。她见证了一个年轻的老师蹒跚学步,勇往直前的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