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3.走在语文的路上:四下10.《绿》教学设计

 一花牧场 2020-10-09
10.绿(一课时)
杭州市娃哈哈小学 朱一花
【教学目标】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读诗歌,感受绿意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看到绿字,你会想到什么?
2.导入风景图画。(课件出示青山绿水、禾苗、竹林、绿树等图)看到这样一组图画,你想说些什么?
3.师小结:这生机勃勃的绿景实在让人赏心悦目。绿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歌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诗人艾青的一首诗:《绿》。
4.认识作者艾青。
5.和老师一起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6.学习字词:
第一组:墨水瓶  挤在 交叉  指挥(学生读后,线下书写两次。)
第二组: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绿得发黑  绿得出奇
师:读了第二组词,你有什么发现吗?艾青笔下的绿,绿得与众不同,风情万种。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艾青笔下的绿。
 
板块二  深读诗歌,体味语言
1.师:这首诗,被称为艾青的现代诗里写得最清新的一首。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赶紧到文中找找吧。边读边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做批注。
2.教师预设:
A.辽阔的绿。第一小节:到处是绿的……“到处”二字写出了绿的范围非常宽广,省略号则令读者有了无边无际的想象。
B.丰富的绿。第二小节中,用了六个词和省略号来形容绿的丰富。除了文章中写到的绿,还有哪些绿?橄榄绿、苹果绿、黄绿……
难怪,在诗人的眼里,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还有什么也是绿的?现在,你就是一位小诗人,联想填诗。
_________是绿的,
_________是绿的,
_________是绿的,
_________也是绿的。
C.活泼的绿。第四小节和第五小节用了大量的动词,将“绿”描写得十分生动,就如一个个顽皮的小娃娃,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又如舞蹈教练在指挥,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启发想象:还有可能会怎样呢?
第四小节:关注“在一起”的句式,读出节奏。
注意表示动作的词,你读出了什么?将表示动作的词语读得重一些,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么多的绿融合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的、浅的、浓的、淡的……满眼都是绿。一个“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绿色集中在一起的画面。
学习第5小节。教师引导: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预设:作者用明快的节奏进行了想象,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动,体现了绿是生命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的主题。
3.同学们,艾青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色彩,这与他的艺术修为是很有关系的。出示艾青的评价:
艾青是一位有着丰富绘画经验与丰厚艺术修养的现代抒情诗人,色彩是艾青诗歌艺术表达的要素之一。有人曾经这样形容他的诗歌:强烈而细腻的色彩描写,充分发挥了艺术视觉效果的审美功能,构成鲜明生动的画面,为文本带来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可见,读艾青的现代诗,还是在读一幅艺术作品呀。《绿》这首诗全文17个“绿”字,把诗歌带到绿意盎然的世界中。
4.配乐诵读诗歌。
 
板块三对比阅读,积累语言
1.学习“阅读链接”。
(1)师: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课件出示宗璞的作品,自由读,谈感受。
预设1:作者抓住了灵隐“绿”的特点,善于联想、想象。
预设2:作者着重写层层叠叠的树木和青苔的绿。
预设3:艾青的《绿》节奏明快,色彩独特而明亮,想象丰富,生机勃勃;宗璞的《西湖漫笔》从实物出发(如树木、青苔等),写出了直观的感受,把灵隐厚重的绿表达得淋漓尽致。
2.  总结学法:边读边想象;抓关键词体会;寻找同类文章比较阅读,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
3.  完成作业:背诵诗歌,默写诗歌,寻找其他诗人笔下的“绿”,抄写到摘抄本里。

(摄于花港观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