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初唐四家及其书风特征(上)

 石安说 2020-10-09

《石安书法大讲堂——聊书法那些事儿》(第3期)

“书法初唐四家”(上)

直播要点汇编

(直播时间:2020年9月18日晚上9:00-1:00)

书法史上的初唐四家,指的是唐朝初年的四位著名书法家。他们分别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下面就这四位书法家的人物概况和书风特点延展做些分享。

欧阳询

欧阳询是初唐四家中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位,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欧阳询出生于公元557年,死于641年,享年85岁,在古代算是一位很长寿的书法家。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天的湖南长沙人),他由陈到隋进而入唐,横跨了3个朝代(不算其刚出生那年的南梁),他在隋朝做官时和当时的唐国公,也就是后来的唐高祖李渊交情深厚,又因在书法和学问上有大才,所以进入唐朝后,得李渊和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被委任为专门教授书法的弘文馆学士,被封为渤海县男、太子率更令等,人称“欧阳率更”,其书法在当时独树一帜,被称为“欧体”,又称“率更体”。

欧阳询成长经历特别,这点在之前的石安书法大讲堂里有专题介绍,这里不展开。今天主要谈他的书法。从欧阳询的学书经历看,他在青少年时期跟随养父江总习字,得二王之法,后来北上入隋朝做官,又兼习北朝书风,尤其精研北魏和隋朝碑刻,并最终把北碑和南帖兼容并蓄,化为己用,形成自己的独特书风。

我们看欧阳询的书法,尤其楷书,兼具北碑的险峻朴茂和南帖的点画精致和富于变化的特点,显得瘦硬疏朗,险劲峻峭,加之法度森严,寓险绝于平正之中,在当时的时势下,形成了欧阳询自己独特的风格,并被人称为“欧体”,欧阳询由此成为初唐时期名声最盛的书法家之一,他和另一位以习二王著称的大书法家虞世南一起,都是初唐时期最为著名的书法家,两人并称为“欧虞”。时人又把欧阳询和虞世南、褚遂良、薛谡并称为“初唐四家”。和另外三位初唐书法家不同的是,欧阳询后来还和中唐时期的颜真卿、柳公权和元朝的赵孟頫一起,并称为中国书法史的“楷书四大家”,由此可见欧阳询在中国书法史尤其是楷书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当我们去看初唐四大家的楷书,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瘦劲”,讲究笔力和细劲挺健的书写感觉。这点和隋朝书风有着较明显的相承关系,比如我们把初唐四家的传世碑帖和隋朝的著名碑刻如《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等放在一起比对,就不难发现他们之间的笔法和结构上的相承关系。由此也可见,一个书法家的书法风格或者书写习惯会自然而然受到当时书法风气的影响,即使是有了自己的明显书风特点,但依然有时代大背景的痕迹,一定会受到那个时代普遍书风的影响。

当然,我们去仔细分辨初唐四家之间的书法作品,会发现他们之间又有些不尽相同之处。相同的地方比如前面所谈及的时代影响,他们的书法都兼具取法北碑和南帖的特点,尤其北碑如隋朝《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南帖如二王尤其王羲之,但最终他们还有有不同的个人面貌,尤其是欧阳询,——准确来说,就是欧阳询的楷体留有更多北碑的质朴面貌,而其他三家则融进王羲之的意味多一些,在结体上也显得更加整齐谨严,气息上更险峻拙朴——后人有种说法,是欧阳询是四家中的北派,其他三家是四家中的南派,也有一定的道理。和另三位书家相比较的话,欧阳询显得更特立独行一些,这或许也是欧阳询独享中国楷书四大家地位的原因之一。

引用一些历代名家对欧阳询的评价,虞世南在答褚遂良问时称欧阳询“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唐张怀瓘《书断》:“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南唐后主李煜评价欧阳询“得右军之力而失其温秀”,《唐书.本传》中称欧阳询“询初仿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宋代《宣和书谱》把欧阳询的楷书誉为“翰墨之冠”。

值得一提的是,欧阳询不仅是一位书法大家,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书法理论家,他传于世的著名论述包括《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系统和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的用笔、结体、章法等方面的技巧和美学要求,因为对字形结构的极致追求和理论总结,他被称为书法史上的“结构大师”,其论述为中国书法理论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欧阳询流传于世的碑帖有:楷书的《皇甫君碑》《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行书的《张翰思鲈帖》(也被称为《张翰帖》)《梦奠帖》《卜商帖》《千字文》等。

虞世南

虞世南是另一位青史留名的初唐书法家,除了位列“初唐四家”以外,还在当时就和欧阳询并称“欧虞”。

虞世南出生于公元558年,卒于公元638年,比欧阳询小1岁,享年80岁。虞世南是浙江余姚人。其父为虞荔,兄为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由于虞寄无子,虞世南自小过继给他,故虞世南又字伯施。和欧阳询相似,虞世南在入唐之前已在隋朝为官,隋炀帝时官居起居舍人,入唐后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近臣和书法老师,深得唐太宗信任和赏识,甚至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可见其当时在朝廷地位之高。无论生前死后都备受皇恩,荣誉等身。唐太宗赞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并称其“世南当代名臣,人伦准的,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中无复人矣。”

虞世南在书法方面曾拜同乡智永为师,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擅长书法,是王羲之书法的传人,虞世南在智永的传授下,也深得王羲之的书风真传,所书刚柔相济,骨力遒劲,字势萧逸,气息圆融,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名声。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后来虞世南深受李世民信任的一个原因,因为李世民本人是王羲之的粉丝,酷爱王羲之书法,王羲之“书圣”之名也是从唐太宗开始确立的。

关于虞世南书法学习,有个典故,说虞世南跟智永法师学习书法时,其刻苦用功,非常人所及:为了专心学习,数年之间竟不下楼一步,仅写废了的毛笔,就装了一大瓮。晚上上床睡了,学习仍不停止,一有心得,就用手指在被子上划,结果被子也被他划烂了好几床。经过这样刻苦的学习,他的书艺终至大成。

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虞世南和李世民之间的渊源关系:

武德四年,也就是公元621年,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灭掉夏明王窦建德后,原在窦建德那做官的虞世南转投李世民,并被授任为秦王府参军,不久转任记室参军。同年十月,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并建立文学馆,虞世南被授为弘文馆学士,并和房玄龄共同掌管诏告文翰。 

公元626年六月,玄武门事变后的李世民正式被封为太子,虞世南旋即升任太子中舍人。八月,李世民正式当皇帝,虞世南转任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又被授为秘书少监。贞观七年(633年),转任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唐太宗非常器重虞世南的学问和书法,常常在处理军政大事的间隙,召世南在一起谈经论史,并向其学习书法。虞世南性情刚烈,直言敢谏,对“贞观之治”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曾说:“朕因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 

贞观十二年(638年)五月,虞世南逝世,唐太宗痛哭悲伤,手诏称:“虞世南对朕忠心一体,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朕有小失必犯颜直谏,而今亡故,朝廷上下,无复人矣!”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后又列其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可见对其厚爱。 

在书法方面,虞世南是唐太宗的书法老师,有个典故说,李世民向虞世南学习书法,以为已经学得很好了。某日写了一幅字,其中有个“戬”字,李世民有意把“戬”字右边的“戈”空着,让虞世南补上,然后拿去给魏征看,结果魏征看后说,只有这个“戈”字写得最得虞世南的神采,由此李世民在叹服魏征的鉴赏力的同时,也变得更加虚心学习了(推荐大家可以细察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里的斜钩写法,以增其中感受)。

那么虞世南的书法到底好在哪里呢?在我看来,和初唐四家中的其他三家比,虞的书法更得中和平顺之气,书写时不激不厉,超脱淡然的感觉是其精髓所在,仿佛内家高手,一招一式平淡无奇却又威力无穷,又若大隐隐于市,不显摆,不张扬,但气质自存、魅力自显。这一方面是虞世南自身在书法上的用功之深,能够很好地继承王羲之的书风意味,更是由于其遇到明主,而使其为人谦和淡逸的同时还能秉言直谏,而这种际遇在我看来也是构成其书法特质的重要因素,由此使其无论人格还是书风都显得圆满,有种儒家所追求的中庸平和之象,具体来说就是笔力上刚劲与柔和兼具,或者说外柔内刚,笔触上显得圆融冲和又有遒丽之气。书法非常有韵味,如同萧散高士——这种气息不单单是技法精修所致,而更多是其气质和学识修养兼施的结果——这也是虞世南的书法相对常人来说,更难学到形神兼备的原因。

《述书赋》云:“永兴(虞世南)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宣和书谱》评论欧虞时称:“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有诗赞虞世南的代表作《孔子庙堂碑》:“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虞世南的传世作品主要有:楷书《孔子庙堂碑》、《破邪论》、行书《汝南公主墓志铭》、《摹兰亭序》等。

分享些虞世南的书艺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褚亮(褚遂良之父):笃行扬声,雕文绝世。网罗百世,并包六艺。 

裴行俭:褚遂良非精笔佳墨,未尝辄书,不择笔墨而妍捷者,余与虞世南耳。 

李嗣真:虞世南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绮娇春,鹓鸿戏沼,故当子云之上。

张怀瓘:伯施隶行草入妙。 

贾耽:书之中虞书巧,体法自然归大道。不同怀素只攻颠,岂类张芝惟创草。形势素,筋骨老,父子君臣相揖抱。孤青似竹更飕飔,阔白如波长浩渺。能方正,不隳倒,功夫未至难寻奥。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宝。 

裴敬:以学行、文翰俱称者,虞秘监。

岑宗:世南潜心羲之,盖若颜子之亚圣。 

丰坊:昔人传笔诀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论书势云:“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自钟、王以来,知此秘者……唐则欧阳信本、虞伯施、褚登善、薛纯陀、薛嗣通、孙过庭、钟绍京、贾膺福、李泰和、贺季真、李太白、张伯高、杜子美、颜清臣、柳诚悬、钱藏真、张从申……虽所就不一,要之皆有师法,非孟浪者。 

曹树德:右军工书穷神化,嫡派相承虞永兴。内含刚健外婀娜,天然墨妙超人群。把玩再三不忍释,置之座隅忘朝昏。如与有道相接对,顿教方寸澹俗氛。……惟有秘监擅众长,有如君子善藏器。但论行草亦偏工,暮年所得更深邃。兰亭茧纸空复空,即此已可追其踪。晚近俗书体尤弱,妩媚祇成俳优风。临摹虽工神气失,枯枝断梗将无同。书法与世相流转,识者观此忧忡忡。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