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裁与理想:萨达姆的帝国梦(一)

 G诗和远方 2020-10-09
壹 走出奥贾村
1937年4月28日,一位叫布哈·塔里发哈·穆斯来特的贝都因妇女在提克里特的奥贾村生下一个婴儿,并给他取名萨达姆.侯赛因,意为“起来抗争的人”。
萨达姆的童年很不幸,在他出生前三个月,父亲和哥哥就因为意外去见了安拉。

在萨达姆3岁那年,母亲苏布哈就根据当地的习俗嫁给了他的叔父哈吉.易卜拉欣.哈桑。从此哈桑既是他的继父又是他的叔父。于是萨达姆成长过程中总是得到继父的额外“关照”。据萨达姆的童年伙伴回忆,他们经常看到哈桑拿着棍子撵着萨达姆满院子跑,并夹以“婊子养的”之类的儿童不宜词汇。

据说是童年的萨达姆
一些中东问题专家认为,正是因为童年的不幸和继父的虐待造就了他暴虐的性格。
2003年,萨达姆被捕后,中情局的审问专家约翰.尼克松专门就他和继父的关系询问过萨达姆。他对坊间的说法予以否认。萨达姆说继父和他的关系很好,并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如果没继父的支持,他永远也走不出提特里克,并成为伊拉克的总统。
匪夷认为,萨达姆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必要撒谎。而且作为一个文盲及四个孩子的父亲,指望他在萨达姆犯错时先讲一段古兰经中的伟人经典谆谆善诱,再结合生活实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让孩子羞愧地留下眼泪,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不太可能的。
这特么哪是教育孩子,分明是惩罚自己嘛!还不如一顿拳脚来得通透,既深刻又直接。而且据萨达姆后来在学校的表现,没被继父被打死,那只能是因为爱他爱得深沉。
所以并不存在继父对他不好,可能只是教育方式欠妥而已。
提克里特地处底格里斯河西岸,置身于巴格达和摩苏尔两个大城市间。除了底格里斯河流到过这里拐了个湾外,提克里特并没有太多的特色。如果非要说一点特别的地方,就是特别的贫困,彻底的贫困。
而作为贫困地区中的贫困地区,奥贾村更是穷地没边。六、七颗椰枣泡着骆驼乳就是成年人一天的食物,偶尔能吃到一点粮食那就是真主保佑了。
一言以概之就是好山好水好他妈穷!
穷山恶水大概率是要出刁民的。当地人在种地和放牧之余,经常会到隔壁村做点兼职——偷东西。以至于周边乡镇的商户一听说有提克里特人走进来了,第一时间都会把门关上并端起猎枪。幼年萨达姆梦想成为一名军官,但是不出意外的话,世代务农的萨达姆长大后大概率会成为一个不太优秀的农民以及一个优秀的“刁民”,并继续无知地穷困潦倒下去。
但是意外很快出现了。在萨达姆十岁那年一个闷热的下午,几名亲戚造访萨达姆的家。由于家里太拥挤,萨达姆就带着他的表兄阿里去底格里斯河游泳。在游泳的时候,小萨达姆突然注意到他的表兄在沙滩上涂画着什么。
萨达姆好奇地问他:“这些符号是什么东西?”
阿里表哥说这些是字母和数字,并接着讲了他在学校里学习阅读、算术以及写作的一些事情。
好奇的小萨达姆被深深地吸引了。
回到家后,萨达姆鼓起勇气向他的继父提出要去上学。继父哈桑先是把萨达姆胖揍了一顿,以确认他没有在河边被炙热的太阳晒傻。
但是萨达姆没有屈服。哈桑看着小萨达姆坚毅的眼神,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让他去投奔舅舅海拉拉。
这是童年萨达姆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转折。
小萨达姆的舅舅海拉拉在提克里特一所学校任职。表面上是一名人民教师,背地里却是一个典型的社会不稳定定因素——造过反、坐过牢而且思想十分极端。
海拉拉年轻的时候上过军事学院,并受过德国老师的教导。1941年因为参加了拉希德.阿里领导的反抗运动,海拉拉被军队开除,还被当时的伊拉克政府送去参加劳动改造。他还写过一个小册子,名字就叫《三种真主不应该创造的事物:波斯人、犹太人和苍蝇》, 光看书名就已经很提神醒脑了,就别提内容有多么极端反动了。
所以哈桑对把孩子交给这么一个危险分子来教育这件事上是有一定顾虑的。
不管怎么样,在舅舅的帮助下,萨达姆终于以十岁的高龄上了小学。虽然小萨达姆对学习充满了敬意,并且在学习生涯中养成了终生阅读的好习惯,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好学生,欺负同学、捉弄老师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一次上课他趁老师不注意,还把一条小蛇塞进老师的袖子里,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在老师眼里是学校中的极端不稳定因素。
当然这并没有什么,小学生打打闹闹顽皮一点很正常,根据匪夷的亲身经历,如果你在乡镇小学读过书,却从没有打过同学,排除你是校长的儿子等特殊因素,唯一的结论就是——你就是经常挨打的那个同学就跟晚清政府一样,从来就没欺负过别的国家,不是因为不想欺负,而是一个都欺负不起。
说萨达姆不是一个好学生主要是因为他干过一件很过分的事情。
有一次小萨达姆因为违反校规被一名严厉的老师叫到办公室狠狠教训了一顿。出来后萨达姆就撂下狠话要送他的老师去见真主。
对于一般人而言,大多数狠话都是气话,但是小萨达姆绝非一般人。
当天晚上,萨达姆就骑着马埋伏在老师的屋前。恰好这位老师的弟弟想开门出去,可能天太黑了没看清楚,萨达姆开了一枪打在老师弟弟的腿上。老师把弟弟送医院后,就向当地警方报案,指控是萨达姆干的,但是因为没有证据,案子最终不了了之。
由于在学校过得并不算太愉快,萨达姆就在舅舅家接受了大部分教育。从舅舅那里,萨达姆知道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知道了伊拉克苦难深重的历史,知道了动荡不安的伊拉克局势,知道了英国人伊拉克的专制统治。海拉拉还讲述了萨达姆的曾外祖父和舅公们的英勇事迹,他们都为伊拉克民族独立献出了生命。在舅舅的熏陶下,把伊拉克从英国殖民统治残留的影响中解脱出来,建立一个伟大的阿拉伯国家成为小萨达姆一生抱负。
更要命的是,军事学院的经历让海拉拉认识了许多军队中有政治影响力和政治关系的朋友,他们经常在海拉拉家聚会,其中就包括后来的伊拉克总统——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贝克尔后来成为萨达姆的政治导师,正是在他的提携下萨达姆才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这帮家伙表面上是搞家庭烧烤、吹牛、猜码、劈酒开派对,实际上是密谋反抗英国,推翻傀儡国王费萨尔的统治,实现阿拉伯民族的完全独立和统一。思想一个比一个极端,言论一个比一个危险,不是说要干掉国王,就是想要搞掉首相。
在长期的耳濡目下,小萨达姆开始从学校的极端不稳定因素逐渐成长为一个社会的极端不稳定因素。

贰 赶走英国人
1955年,舅舅海拉拉因为接受了新的教师职位。萨达姆随他一家搬到巴格达市郊海克尔区,在那里的海克尔中学上学,同时兼职贩烟、咖啡店服务生等工作。
在这里萨达姆将一步步走上自己的权力之路,直至顶峰!不过在此之前,必须简单交代一下当时伊拉克的政治背景。
1914年11月5日,英国对站在轴心国一方的奥斯曼帝国宣战。由于在欧洲战场面对轴心国大哥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势,英国人就已经难以招架。为了争取一切力量打败奥斯曼帝国,英国人瞬间变身画饼小能手,先是英国驻埃及高级专员麦克马洪向在奥斯曼帝国境内搞阿拉伯反叛运动的领导人费萨尔许诺,只要他帮助英国人赢得战争,英国将支持他成为一个统一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搞得费萨尔比打了鸡血还兴奋,带领一群阿拉伯人在奥斯曼帝国境内四处打游击、搞破坏,表现异常勇猛。

费萨尔·伊本·侯赛因

英国人的话也信,那真是要见鬼的。费萨尔忘记了英国人最喜欢玩政治,而政治家说的话是不能相信的。你对他有用的时候或有求于你的时候,他会对你百依百顺,恨不得叫你爷爷。但是事情办完之后,你就立刻恢复孙子身份。
反正认一个爷爷是孙子,认一百个爷爷也是孙子,只要爷爷们肯帮忙灭掉奥斯曼帝国,建国什么的都是小事。于是英国人继续发挥画饼特长,给奥斯曼反抗力量的各个派系起码开了不下一百张空头支票,其中还没包括帮助库尔德人、犹太人建国等承诺,如果全部兑现再多两个奥斯曼帝国都不够分。
很明显,费萨尔被英国人给涮了。
战争结束后,当阿拉伯人、库尔德人、犹太人拿着支票找英国人兑现的时候,英国老绅士瞬间变身老赖皮,拒绝承认自己的孙子身份。在巴黎和会上,原属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土地被分割成好几个国家,伊拉克变成了英国人的殖民地。
不过费萨尔并不是完全没有好处。1922年由于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对巴黎和会的结果很不满,各种起义、暴动此伏彼起,英国人经过综合权衡下放弃了将伊拉克变为殖民地的想法,把费萨尔扶上伊拉克国王的宝座,将直接统治变为托管制,史称伊拉克哈姆希王朝。同年英国与伊拉克签订了第一期的《英伊条约》,伊拉克必须接受驻伊英国高级专员对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司法等方面的指导,英国势力渗透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费萨尔实际上是英国人的傀儡,仅此而已。
1933年,加齐.伊本.费萨尔成为伊拉克哈姆希王朝的第二任国王。加齐继承了祖父和父亲的遗志,想建立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甫一上任就把亲英国的首相努里.赛义德给赶走了,而且经常发表反对西方势力的演讲。但是没过几年加齐就因为车祸意外去世了,大家都怀疑是英国人和赛义德干的,但是没有证据。
1939年,年仅4岁的费萨尔二世被迫继位。由于费萨尔二世过于年幼,英国人贴心地安排他的叔叔阿卜杜利拉亲王和前首相努里.赛义德摄政。
能担此殊荣并不是因为他们十分优秀,主要是这两哥们既腐败又无能,一心只想捞钱,绝没有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等远大理想,十分符合英国人眼中统治代言人的形象气质。他们也没有辜负上级领导(英国)的殷切期望,圆满地完成了对外出卖民族利益,对内残酷镇压民主进步力量的重要任务,得到了英国人民一致好评。
可能干的坏事太多,不免有点心虚,迫切需要英国人帮忙看家护院,毕竟当时伊拉克好几百万人口,起码有一半想弄死他们,另一半想看别人弄死他们。于是他们的主导下,伊拉克和英国签订了第二期《英伊条约》,向英国人授予无限制在伊拉克驻军和通过伊拉克运输军队的权利。同时还给予英国控制伊拉克石油工业的权利。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伊拉克人民十分悲惨,农民每年收获的四分之三被地主买办阶层拿走,平均年收入不足20第纳尔。伊拉克的石油收入也大部分被外国公司拿走,剩下的又被当权者搞进自己的腰包,平民一无所有。
举国上下民怨沸腾,洪水滔天。
1941年,英国人在欧洲战场被希特勒揍地满地找牙。反对派领导人拉希德.阿里在亲德军官的支持下发动反英政变(海拉拉参与的那次),组建国防政府,企图驱逐英国人势力,实现国家独立。但是很不幸,被英国驻印度陆军总司令奥金莱克派遣驻印军镇压,没一个月就把起义给灭了。
由于英国人看家护院太过于给力,首相赛义德和摄政王阿卜杜利拉搞腐败就搞得更加放心大胆了。从此他们过着平凡又普通的捞钱日子,没有一丝波澜,无耻又快乐!
直到1956年,埃及领导人加麦尔.阿卜杜勒.纳塞尔宣布收回对苏伊士运河的所有权。不甘心的英、法、以色列等国联合对埃及发起进攻,但是被纳塞尔的军队击退。在苏伊士运河争夺战纳赛尔一战成名,成为阿拉伯人心目中的神话。那时候纳赛尔在阿拉伯国家绝对是天王巨星般的存在,粉丝下到平民百姓上到国家总统都有。

加麦尔.阿卜杜勒.纳塞尔

其实当时的日不落帝国已经日落西山,对埃及的军事行动是这个庞大帝国最后的挣扎,就像没落的贵族试图用窗户纸糊住自家旧房子上的破洞,强撑起仅剩的那点体面,但是里子其实已经残破不堪,在风雨中不断飘摇。而纳赛尔就是捅破窗户纸那个人。
埃及的合法总统、阿拉伯联盟的守护者、殖民者粉碎机、捅窗户纸届的卡丽熙以及顶流巨星纳赛尔同志捅破这层窗户纸后,伊拉克人民猛然发现里面的英国老贵族破落地仅剩一条底裤了。伊拉克人民备受鼓舞,决定把英国老流氓的内裤也扒掉——推翻哈姆希王朝。巴格达的各类地下反对党暗流涌动,暴动、罢工等反抗运动彼伏此起。
当时连萨达姆也扔下书本投入到这时代的洪流中,不仅自己不上学,还忽悠其他同学不上学,组织一帮子同学一起搞罢课、游行等学生运动。学校和家长恨他恨得牙根发痒。事实证明萨达姆读书上学可能不怎么的,但是搞政治运动还是有一套的。他组织的活动虽然没有引起当局的太大关注,但是很快引起了阿拉伯社会复兴党的注意,并发展他为预备党员。虽然只是预备,但在政治舞台上也算是正式出道了!
不过年轻的萨达姆在这个大时代的舞台上还只是个死跑龙套的。不过不用急,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男一号终将属于你。
现在先讲讲当时的男一号和男二号。

叁 大国角力
1958年7月14日清晨,阿卜杜勒.卡里姆.卡西姆和阿卜杜勒.萨利姆.阿里夫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指挥一个旅攻入巴格达,并包围了王宫和首相赛义德的官邸。
当时国王费萨王尔二世像往常一样用过早茶,坐在他宽大舒适的躺椅里剃须的时候,突然听到自家的广播台宣布他已经不是伊拉克的国王了。
没有一丝丝的防备,没有一丝丝的征兆。
阿卜杜勒.卡里姆.卡西姆和阿卜杜勒.萨利姆.阿里夫都是来自朱麦拉部落的堂兄弟。革命胜利后,卡西姆就任总理和国防部长,阿里任副总理和内政部长,分别成为伊拉克的男一号和男二号。但是他们很快就出现了矛盾,不是因为分赃不匀,而是因为这两位仁兄都太过有理想,卡西姆想建立一个独立强大的伊拉克,反对一切外部势力的干涉,这些势力不仅包括西方殖民帝国还包括其他阿拉伯国家,而阿里夫是一个纳赛尔主义者,也反对西方殖民者对阿拉伯人的奴役,主张伊拉克加入纳赛尔主导的阿拉伯联盟,以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伊拉克人民真是太难了,上来的领导要么完全没理想一心只顾搞钱,要么就是太有理想一心只想搞事情。
近代以来中东为什么变成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就是因为在中东发现丰富的石油资源,而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谁控制了石油,谁控制了世界。于是中东就不幸成为大国角力的斗场,无论政治和外交,一举一动之间无不是大国的影子。石油成就了中东的繁荣,也成就了中东的动乱。
如果说纳赛尔收复苏伊士运河的主权以及伊拉克推翻哈姆希王朝的背后是美苏两大新兴帝国与老牌大英帝国的斗争,那么伊拉克革命胜利后男一号卡西姆和男二号阿里夫的斗争背后就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角力。当时苏联的支持卡西姆,理由很简单,当时的伊拉克GCD觉得卡西姆政见和他们十分相符。美国人支持阿里夫,理由更简单,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道不同不相为谋,在两个超级大国的支持下,男一号和男二号很快就开启了互掐模式。当时伊拉克也从上到下分裂成两派,复兴党加入阿里夫一方,你来我往掐得你死我活。
在此期间,作为一名复兴党预备党员,死跑龙套的萨达姆也没闲着。除了满大街发传单、贴标语外,为了帮舅舅海拉拉打击政治处对手,萨达姆干掉巴格达地区一名GCD领导人,在这场大戏中成功上演了一次宋兵甲的角色,比路人甲稍微强一点。为此萨达姆还吃了6个月的牢饭。
革命胜利的第五天,阿里夫就去开罗找大哥纳赛尔拜码头,强烈要求将伊拉克并入纳赛尔领导的阿拉伯联盟,公然想改剧本且完全没有征求男一号的意见。当时纳赛尔问阿里夫,如果卡西姆不同意怎么办。阿里夫说,如果不同意,我会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一颗子弹。比黑手党还黑手党。纳赛尔说,卡西姆是个讲道理的好同志,希望你还是好好跟他谈一下。
但是卡西姆完全也没有跟阿里夫谈的打算。阿里夫回国后,卡西姆迅速解除了他的职务,同时担心堂弟阿里夫失业后找不到工作,第一时间送他去参加劳动改造,让他继续发挥革命的余热。
阿里夫下台后并没有缓和伊拉克的局势,在纳塞尔暗中的支持下复兴党人在摩苏尔组织游行和暴动。在镇压暴乱过程中,卡西姆趁机对复兴党人进行清洗,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复兴党人基本失去了翻盘的可能。
1959年秋天,正在提克里特街头贴宣传标语的萨达姆被叫去巴格达,在那里一名复兴党领导交给他一个任务。萨达姆很兴奋,因为这个戏份很重要,而且绝不是去路边刷浆糊贴标语等龙套角色,这次不仅有动作戏还有台词——他要去刺杀卡西姆。
在这段戏中,萨达姆穿着他舅舅海拉拉的风衣,枪藏在大衣里面,与6个同伴双手插兜假装无所事事地在街边闲逛。事先他们已经通过美国中情局得到消息这里是卡西姆的必经之路。
当卡西姆的汽车经过时,刺客们纷纷开枪,并念出他们唯一的台词——干死丫的。
也许是主角光环太过于强大,车都被打成筛子了,卡西姆就受了轻伤。而刺客当场被击毙了一个,萨达姆腿上中了一枪,在同伴的帮助下忍住疼痛用刀剜除子弹后,萨达姆第一时间逃出了巴格达,没有像其他同伴一样在巴格达停留而被捕。整个行动中,唯一可圈可点的地方就是萨达姆在跑路的时候,拖着残腿发挥出顽强的意志力和耐力,趁夜游过了底格里斯河,从而逃出搜捕圈。
虽然这不是一次成功的刺杀,但是这确实萨达姆成功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一幕,萨达姆在伊拉克的政治舞台上开始暂露头角。登上总统的宝座后,萨达姆找人把逃亡经历写成小说,并拍成了同名电影《长夜漫漫路迢迢》在国内反复播放。同时为纪念这次“伟大”的跑路,将近60岁高龄的萨达姆还亲自横渡一次底格里斯河,并全国实况直播。
牛逼是有点儿牛逼,但是一个牛逼反复吹几十年就太不人道了。
刺杀行动后,卡西姆加大了对伊拉克复兴党人的清洗,许多复兴党人被迫流亡国外。萨达姆养好伤后也从家乡提克里特流亡到大马士革,然后辗转到埃及的首都开罗。
萨达姆在开罗待了4年,在那里完成高中学业,娶了老婆,差点上了大学。还认识了一位复兴党大佬——米歇尔.阿弗拉克,在他帮助下萨达姆预备党员的身份得以转正。1963年该大佬还把萨达姆扶上复兴党巴格达地区领导人的位置,类似咱们的市委书记。
这些都不重要,因为阿里夫和卡西姆的戏份还没完。
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和美国实力的相对削弱,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变愈演愈烈,为争夺战略空间,双方都加强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渗透。当时很多小国家沦为两国争霸的战场,不管站哪边,都被另外一边搞,十分悲催。第三世界国家为了自保搞了个“不结盟运动”,哪边都不站,生怕两位大哥互抡黑砖的时候误伤自己。但是卡西姆执政下的伊拉克没有选择抱团取暖,而是站了苏联那边。
匪夷认为卡西姆其实也想走中间路线的,但是执政之初为了和阿里夫争夺一哥的位置,不得不依靠伊拉克共产党的力量,毕竟当时阿里夫有复兴党支持,而自由军官组织又大多是纳赛尔主义者,对他搞“伊拉克优先”那套不是十分感冒。因此在他执政的时候伊拉克GCD得到很大发展并成为第一大党。由于一众小弟都是GCD,想在美苏面前骑墙玩两面派是不太可能的,于是卡西姆索性认了苏联当亲大哥,还退出美国用于围堵苏联的中东版北约——巴格达条约。
“朋友支持的我不一定要同意,但是敌人支持的我一定要反对”,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引下,美国人对卡西姆很不爽,暗中勾连伊拉克复兴党,组织了一支3万人的国民卫队,想把卡西姆搞下台。1963年2月,阿里.萨利赫.萨阿迪领导的伊拉克复兴党在巴格达发动军事政变,成立革命指挥委员会,处死了卡西姆。
由于复兴党大部分时间都在搞地下活动,大家都没怎么上过台面,就推举阿卜杜勒.萨利姆.阿里夫出任总统。其实道理很简单,就跟现在拍电影一样,平时不知道混哪里十八线明星要突然要演男一号,不仅观众很难认可,投资人也不放心。玩政治也一样的,不是随便找个阿猫阿狗就能当总统的,必须能镇得住场面。而阿里夫就很符合这个条件,早年出道,演过大片(714政变)男二号,还和国际一线明星(纳赛尔)搭过台,在伊拉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绰号国际里,绝对当红辣子鸡。最关键的是阿里夫和卡西姆争权时的天真表现,让复兴党人错以为他很好控制的样子。
谁知道阿里夫是个狼灭,比狠人多很多点。
同年11月,不甘于当复兴党傀儡的阿里夫趁复兴党温和派和激进派争斗之机,阿里夫趁机进行消灭复兴党的国民卫队,清洗复兴党人,独揽大权。这回美国人傻眼了,剧本可不是这么写的!

赫鲁晓夫与纳赛尔

阿里夫是个纳赛尔主义者,视纳赛尔为阿拉伯的伟大的领袖。纳赛尔虽然嘴上是不结盟运动者,但是这两年来背地里一直和苏联人搞破鞋,经常眉来眼去,是人都知道他们有一腿。所以阿里夫执政后也跟着大哥纳赛尔走亲苏路线,更过分的是阿里夫一上来就搞经济国有化,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成立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将英美在伊石油勘探、生产、提炼、存储等业务统统收归国有。
搞半天美国人发现全白忙活了。
学过中国近代史的都知道,不管是皇帝也好、军阀也好,但凡有点儿理想的都不会太长命,特别当他们的理想是反抗外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自强的时候。伊拉克也不例外,1963年,阿里夫因为直升机失事不幸遇难。至此阿里夫和卡西姆堂兄弟俩走下历史的荧幕,他们统治虽然短暂,却动摇了君主制时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大地主阶级的政治力量,对伊拉克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奠定了伊拉克未来数十年的政治走向。
未完待续......
其实匪夷想更详细地梳理一下社会复兴党、伊拉克GCD、纳赛尔主义者之间盘根交错的复杂关系,但是现在篇幅已经很长了,而且我们的男主角已经急不可耐了,所以就直接带过了。其实我原定两周到一周更新一篇文章,但是经粗略计算,每写一篇文章需要查阅四本书、二十篇文献左右,粗略看完这些资料就需要两周时间,加上近期工作真的很忙,更新慢了请大家见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