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茗(míng)

 我来看书滴 2020-10-10

茗是一个汉字,读音为 míng ,意思是茶。引申义:由嫩芽制成的茶,而茗由吴人陆玑《毛诗·草木疏》发表,说“蜀人作茶,吴人作茗”。[1]

中文名

叶气味苦、甘,微寒,无毒。

茶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

笔顺编号122354251

读音míng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艹名(caoming)  [ 汉字部件构造 ]:艹夕口

[笔顺编号]:122354251

[ 笔顺读写 ]:特别强调不是横竖竖撇折捺点竖横折横 !应该为: 横竖竖撇横撇点竖横折横!

字义解释

茗 míng 形声。字从艹从名,名亦声。“名”意为“广为人知”、“众口皆碑”。“艹”与“名”联合起来表示“广为人知的茶”、“众口皆碑的茶”。

释名:苦(木荼)、槚、蔎(音设)、荈(音舛)。【颂曰】郭璞云:早采为茶,晚采为茗,一名荼,蜀人谓之苦茶。

叶:

【气味】苦、甘,微寒,无毒。

【主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悦志。(《神农食经》)

茶子: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捣仁洗衣,除油腻。(李时珍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茗 ·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6

唐韵》《正韵》莫迥切,音酩。《玉篇》茶芽也。《尔雅注》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详荈字注。《洛阳伽蓝记杨元愼含水噀庆之曰:菰为饭,茗飮作浆。《杜甫诗》茗飮蔗浆携所有。

又花名。《述异记》巴东有眞香茗,其花色白,如蔷薇。

又《南方草木状》耶悉茗,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

又茗邈,高貌。《张载·七命》摇刖峻挺,茗邈苕嶢。

又山名。《水经注》沅水,又东入溪水,南出茗山

又通酩。《韩愈诗》茗艼马上知为谁。[2]

索引参考

[古文字诂林]:01册,第14部,艸部,452

[ 故训汇纂 ]:1928|2006.11

[说文解字]:编号0693,第01卷下,艸部第452字

音韵参考

[ 广 韵 ]:莫迥切,上41迥,mǐng,梗开四上青明

[平水韵]:上声二十四迥

[ 粤 语 ]:ming4ming5

[闽南语]:beng2

基本资料

含义

茗míng

1、指一年之中春初之时采摘的刚抽芽的嫩芽。意为极嫩之茶。

2、形声。从艸,名声。本义:早采为“茶”,晚采为“茗”,后泛指茶。

3、茶树的嫩芽。 《魏王花木志》:“茶,叶似栀子,可煮为饮,其老叶谓之藓,嫩叶谓之茗。”

许慎说文解字》说它是“荼(茶)芽也”。然而但凡春茶,谁又不是嫩芽?晋代的郭璞可能注意到了这一点,到茶园一调研,明白了,遂注为:“今呼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从此“茶”“茗”各有其身份.

陆羽茶经》说“其味甘,檟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根据现代茶学家的研究发现,茶汤风滋味的两大基础物质是咖啡因茶多酚,茶多酚是苦涩的,咖啡因是苦的;从“不甘而苦”来看,茗是指咖啡因含量较高的茶叶制品;从“晚采者为茗”来看,则说茶叶中的咖啡因的形成有三大因素:较高的气温、较高的空气湿度、较少日照时间。综合来看,雨前茶明前茶配称之为“茗”、“芳茗”、“佳茗”等名号,因为谷雨时节要比清明时节的更加温暖湿润有利于咖啡因的形成。请循其本:茶叶之所以与咖啡、可可一起成为世界三大流行饮品,就是它们都含有咖啡因。

功效

何谓“茗”?许多字典、词典都列二种解释,其一是茶的通称,故有“品茗”、“香茗”等词;其二详解 “茗”的意义,且择要列举如下:

气味: (叶)苦、甘、微寒、无毒。

主治: 1、赤白痢。用好茶一斤炙过,捣为还想,浓煎服一、二碗。久患痢者,服此亦交。又方:赤痢用蜜水煎茶服。白痢用连皮的自然姜汁同水煎茶服。一方:茶和醋煎,热服即止。

2、大便下血,里急后重。用细茶半斤碾末,加百药煎五个烧存性,每服二钱,米汤送下。一天服两次。

3、产后便秘。用葱涎调茶末服自通,不可服大黄。

4、腰痛难转。煎茶五合,加醋二合,一次服下。

5、阴囊生疮。先用甘草汤洗患处,然后用茶末敷贴。

6、脚丫湿烂,把茶叶嚼烂敷上。

7、蠼螋尿疮。用生油调茶末敷涂。

8、茗,古通萌。《说文解字》:"萌,草木芽也,从草明声。""芽,萌也,从草牙声。",茗、萌本义是指草木的嫩芽。茶树的嫩芽当然可称茶茗。后来茗、萌、芽分工,以茗专指茶(茶)嫩芽,所以,徐铉校定《说文解字》时补:茶之嫩芽也。从草名声,以茗专指茶芽,当在汉晋之时。茗由专指茶芽进一步又泛指茶,沿用至今.

唐·陆羽《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