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心谈文化复兴

 杏坛归客 2020-10-10

本文来自于网络。

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他曾是19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的室内设计师之一,担任过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等职,出版过多部著作。木心先生于2011年12月21日凌晨在故乡浙江乌镇逝世,享年84岁。他也是著名艺术家陈丹青的导师。

木心访谈(六)

哈罗德·布鲁姆曾经在《影响的焦虑》中指出焦虑在文学史上的积极意义。一个写作者上路之后,总是面临一个又一个先后驾临的“神”,这种影响的焦虑,您有过吗?

木心:“焦虑”,是西方人的终极情结,他们没有东方哲学的“清凉散”,哈姆莱特、唐吉诃德、浮士德、哈罗尔德、皮却林……都是“焦虑”的。卡夫卡读老子读来读去读不懂,最后说“我的智商太低”。

许多人认为,中国人缺少信仰基础,您如何看?还有,您认为中美文化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中国现在越来越缺乏国学大师和学贯中西的大家,国学大师对当今中国的意义又是什么?

木心:信仰事大,谬误的信仰为害尤烈,我不欲贸然发声,或请读者参阅《哥伦比亚的倒影》。世上现存的宗教都已古旧,宗教也逃不了生老病死的形态学规律。中美文化之比较,那是美国比中国高明,但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美国只有两百多年历史,我们的文化遗产假如发扬光大起来,那是不得了,了不得的。我认为目前中国缺少的不是国学大师,不是学贯中西的大家,而是创造者、诗人,试看西方的“文艺复兴”,哪里是学者们的事,完全是特立独行的创造艺术的天才伟人的能事。—— 东西方哲学的和合,才能是世界性的文艺复兴。

您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文化的复兴,或者说,有这种可能吗? 

木心:中国当代的文化复兴,我天天都在想,天天都茫然。文化断层无法弥补。中国文艺复兴,我是不大抱希望的,但也不放弃希望。现在书店里书那么多,是文化昌明的表现吗?不,正是断的表现,大家不知道找什么书看。从前有科举,有文人雅士的传统,后来都没有了。从前家里有人写错别字,那是奇耻大辱,现在马路上一走,三步一错,五步一错。从前社交客气而润滑,现在不讲客气了。有人请我吃饭,从开头讲自己,到最后第二句还在讲自己,把客人扔在一边,末了想起来,啊,今天见到你很高兴。我跟介绍的朋友讲,哎,你这个朋友怎么只管谈自己,我连发言余地都没有的?朋友说,现在要找不谈自己的人是没有的。呵呵,倒是我错了。现在的人讲话不好玩了,俏皮话也听不来了。这些,使人感到寂寞。

您认为现在的教育中是不是少了传统国学的教育?

木心:我从小是在家里请家庭教师接受的教育,父母又特别给我请了夏承焘这样的老师来教。从小我的古文就是有系统地学。这跟现在学校里的古文教育不同,但现在大家都开始重新觉得读文言文很有味道,跟以前视其为“四旧”相比,就已经很进步了。

当前儒学升温了,孔子思想、儒家文化有哪些值得发扬之处?

木心:孔子的人格极复杂,故能适应各方面的要求,但他不足以称哲学家,我看取的是他的文学素养和语言技巧。《论语》是世界所有的哲学名著中最有文学价值的一部,而且非常之摩登。

现在百家讲坛特别红火,你对学术平民化的看法如何,学术研究应不应该走出深闺?

木心:对历史感兴趣是好事,学术平民化是“民间社会复苏”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点担心的是不要弄得低级趣味、哗众取宠。

您认为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木心:毕加索说:“我们这个时代缺少的是热诚”。现代艺术中凡有一点热诚的还可以看看。

米兰·昆德拉曾经写过一本小说《慢》,让大家要“慢下来”。高速旋转的现代,人们的心态容易浮躁,您觉得怎样才可以让大家保持宁静呢?

木心:回到内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