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之声:中国传统文化24节气:寒露

 昵称535749 2020-10-10

2020-10-09 10:09

华人号:华人国学

二十四节气

露气寒冷

将凝结也

学习中国传统24节气,

目的是为了涵养中国人的气节

来自文儒学堂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寒露有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草凝寒露竹凝烟

水浅池塘堕白莲

雨过小林凉意足

满庭秋思雁来天

 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一条很好养身之道。“一场秋雨一场凉”,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凉意甚浓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秋季神经兴奋,食欲骤增,要防止过量饮食。要少吃辣味和生冷食物多吃酸性和热饮和热软食物。不吃霉变和不洁食物,避免感染肠道传染病。中秋之后天气干燥易出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病”,应多吃水果,常喝开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等满足肌体的需要提高抗燥病力。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防止房劳伤肾。初秋白天气温高电扇不宜久吹;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条件许可情况下,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秋寒露重

请自添衣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立志正道,言行据德,起心依仁,快乐游艺。

正其衣冠,以古为鉴,以人为镜,反求诸己。

谦和好学,修己以敬,修己安人,久而敬之。

温故知新,切磋琢磨,相互观摩,砥砺前行。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见危授命,可久可大。

“一元学堂”由孔子第75世孙孔海钦先生创办的线上学堂,“一元束脩,学习经典”。旨在以传播中华文化,普及经典学习,重塑文明,再造斯文为使命与责任,让我们的文明永续光芒,千秋万代。


   “文儒国学堂”由孔子第75世孙,文儒书院、文儒学院院长孔海钦教授创办的线上学习国学经典课堂,秉持“与好学者共读圣贤书,携良善人同行万里路”之理念,倡导“以碎片的时间,学习系统化的圣贤智慧。”采用“每天一点,深读经典”的方法,为己而学,自我成长。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