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2015书单

 郑捕头 2020-10-10

对我来说,2015年是既快又慢的一年。

这一年我经历了职业转型,这个过程充满希望又经历煎熬,尤其过渡期那几个月,我不满足当时的状态,又不太清楚下一步往何处去。那几个月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利用,完成了一直想完成的梁左先生的传记,还有大量的时间可以看书,于是有了下面这份书单。

这不是我今年所读书目的全部。读过的业务书和写作中查阅的书籍没有必要在这里叙述,一些看过但没什么感觉的书也不必在这里陈说,这里列出的都是我认为有所得、值得自己一读的书,有新书,也有旧书。

与往年相比,今年我有意拓宽了阅读领域。此前我的阅读视野非常有限,总愿意看我第一眼看到就有兴趣,读起来不太吃力的趣味性更强的书,很少主动去碰政治、国际、历史等内容,今年开始明白应该读一些看起来不那么轻松,甚至是带有一定学术意味的书。这是人生一种必要的枯燥,而且也许它们并不真的枯燥。

此前我对罗振宇老师的“罗辑思维”不太关注,今年开始从第一期起听他的视频录音,感觉到扩大读书范围的乐趣和必要。当然我拓宽的领域还极为有限,跟身边一些几乎每天一本书的读书达人朋友比还处于低幼期。读书应该是在阅读量达到相当程度有了自己的判断之后善于选择,也敢于放弃,路还很长。

这份2015书单,基本按照我的阅读顺序排列。每一本的评价都写得很简单,都是看完书第一时间随机写下来的,不求深刻,只为留下直接感受。

有人说晒书也是一种虚荣,从这一点上讲它和晒其他东西没有任何区别。也许是这样吧,我认识的真正阅读量超大的人有的根本不晒书,但你提哪本书人家早就看过。对于我这种年少时读不到书,后来也涉猎偏窄的人来说,通过晒书这种形式来督促自己多阅读,也就不算什么大罪过了。

书单,如下。

1.


《凌汛》,冯骥才,人民文学出版社

冯骥才先生这本书,是近期阅读的一个惊喜。在看到它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这么一本书。从内容到设计,都很特别。冯先生从一个独特亲历者的角度,以小见大地记录下那个冰雪消融的文学年代。

2.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中华书局

读史书不多,很多时候拿起又放下。黄先生这本书让我拿起后就没有放下,让我对那段历史产生了更多兴趣。尤其难得的是,书里几乎没有翻译腔。

3.


《宿命:孤独张艺谋》,周晓枫,长江文艺出版社

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不但了解张艺谋,而且并不仰视他,这一点非常重要。作者的文笔也很好,特别擅长比喻。更喜欢前面展现张工作状态的部分,不喜欢对他和张伟平关系的过于细致的描写。

4.


《曹寅与康熙》,史景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拿到手才知道原来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更添阅读兴趣。书中勾连出很多《红楼梦》中的情节,读来很有意思。另外它更是从经济的角度,陈说了曹家财富的由来。

5.


《张永熙自传》,张永熙口述 吕海云撰著,团结出版社

张先生的相声我听得不多,他在相声界的名气也不及那几位大师,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传记的精彩程度。可能正是由于名气不甚大,他才能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不隐瞒不保留。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相声演员的传记。文字很好,只是图片较差,很多是直接把网络图片拿来使用。

6.


《邹氏女》,章诒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看到的章诒和老师第三本“氏女”系列书。所抱期望很大,但读来除满足猎奇心理外,几乎没有其他所得。远不及多年前《刘氏女》带给我的震撼。

7.


《告白与告别》,韩寒,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前半部分韩寒所写和问答部分很好,从中能看出韩寒的所爱所想,还有一些电影之外的内容。后半部分是剧组其他人的文字,几无营养。

8.


《浮生六记》,(清)沈复,人民文学出版社

反复看了两遍其中写妻子“芸”的两个部分,真的想见见这对夫妻,尤其见一见可爱女人芸。芸如果生活在当代,又会如何表现呢?大概会是谁的样子?

9.


《惜别》,止庵,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本一直想读的书。很多细节描述令人难忘,对母亲的纪念能做到此已非常难得。止庵老师看过很多书,很多引用信手拈来,但读得多了觉得放在怀念母亲的书里有点不太合适,一点点,一点点。

10.


《激荡三十年》,吴晓波,中信出版社

企业史,更是经济史,人的历史。吴晓波老师理性思维,感性落笔,六七十万字,读来却不枯燥。着重看了下部,受益不少。

11.


《舌尖上的历史》,(美) 斯坦迪奇,中信出版社

一本差点儿被书名毁了的好书。很多关于农业的说法让人开窍。

12.


《身边的江湖》,野夫,广东人民出版社

关于苦难,关于江湖,关于朋友,关于远方。

13.


《心外传奇》,李清晨,清华大学出版社

之前在读库看过片段,专门找书来读。科学发展的历史总是惊心动魄,医学科学更是如此,而且总是伴随着新生或死亡。这段有价值的历史让我们知道,习以为常的,也可能来之不易。专业又有写作能力,李清晨这样的作者值得肯定,希望越来越多。

14.


《一九八四》,(英)乔治·奥威尔,上海译文出版社

真想知道这样一本深刻的“别有用心”的作品,最早是如何能引进国内的。

15.


《寻觅中华》,余秋雨,作家出版社

难得的好书。第一,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黑他,第二,即使本人有什么,也不宜因人废言。

16.


《别怂》,高晓攀<讲述> 著 赵国君<撰文> 编,新星出版社

《别怂》不是粉丝书,里面写满了两个字,“不装”。可能也是怕冲散主题,全书只放了一张他低调的照片。郭德纲的书序写得尤其真诚。

17.


《兄弟》,余华,作家出版社

旅途中读完《兄弟》上部,其中有一连串关于死亡和感情的描写,有时让人难过,有时让人感动,看到情绪不能自已的时候必须停下来把书合上。看小说少,上次有这种阅读感受,大概还是1998年左右看小说《活着》,永远不会忘记福贵要把女儿凤霞送给别人半路又掉头回来的那个细节。下部惊喜不多,兄弟情仇有些固定套路。

18.


《向着明亮那方》,熊菂,清华大学出版社

平时不爱看游记,但这本看得津津有味。熊菂老师的文笔,一如既往地好。很难想象在那种旅游条件下每天还能遣词造句字字珠玑,可见不费力即可准确表达已经是作者的习惯。

19.


《把青春唱完》,高原,中信出版集团

熟悉又陌生的那些人,一去不返的青春。感谢高原当年有意无意的记录,让青春回望有了凭证。更好的青春。

20.


《耳朵借我》,马世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喜欢书中所写的那些熟悉的人,有些人则不太熟悉。兴趣为事业,马老师很幸福。

21.


《导演小人书》,林兆华,长江文艺出版社

事先没想到的好。林兆华导演的戏看过几部,总觉得他会是个温和的人,没想到书中的他心无禁忌,都是实话,对戏剧各种看不惯。回头再仔细看看他的戏。

22.


《逍遥法外》,贺卫方,中信出版社

有种,有趣,有料。贺卫方老师,值得尊重。

23.


《西部招妻》,马宏杰,浙江人民出版社

老三和刘祥武的旧故事。此前在读库分别看过,此次集中再读一遍。如果没有马宏杰老师的跟踪记录和图文发表,没有人会留意这个群体及其表现出的种种迹象。很难以简单的道德甚至法律标准来判断其中人物,但人性的弱点是相同的。很想知道这俩人的近况。

24.


《读Reading》,(法) 玛格南图片社,新星出版社

最难得的是这些照片都不是摆拍,而是摄影师在全世界抓拍到的真实场景。一个个阅读的场景让人感动,书,是为自己而读的。

25.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美) 孔飞力,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

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有趣又深刻。

26.


《中国戏剧史》,余秋雨,长江文艺出版社

大家都不读余先生了,我还在读。第一次读他的学术书,仍觉得好。尤其喜欢元明清部分,很多说法给人启发。

27.


《且将生活一饮而尽》,李座峰,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善于观察并记录生活,书中到处都是细节和充满趣味的对话,东北人的性格更给对话添彩。更重要的,主人公都是小人物,趣味中就有了悲悯。

28.


《清代旅蒙商述略》,秋原,新星出版社

这本讲旅蒙晋商的书在家放了一段时间,读史不多的我唯恐其学术性太强一直没敢翻开。这些天拿起来看,历史也可以有趣。秋原老师真是下了工夫。

书单补充。

2015年还按照惯例读了六本读库,很多长文值得阅读,不作赘述。这一两个月购买和借阅了几套大部头,正在看和近期将要看的此类书包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光荣与梦想》、《天才的编辑》和《理想国译丛》(包括《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等)

不舍趣味,适度为难,读书至乐。

题图为《读Reading》插图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