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紫色年货

 郑捕头 2020-10-10


年前看到一条北京电视台的春运新闻,说是现在乘客进站比过去要快。因为很多人购置的年货已经提前从网上买好发到家里,回家时随身也就不用带那么多东西了。

的确,我问过老家的人,现在的快递虽然无法像城市里一样送货上门,但可以集中寄存在繁华街道的门市里,有时间自己再过去取,已经非常方便了。

尽管过年拎着大包小包进家显得更加热闹体面,但年货并不减少而随身年货越来越少的趋势,恐怕也不可逆转。

我平生给家里带的第一样年货是什么呢?三斤紫米。

那是到省城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家里给的零花钱极少,平时一天三顿都吃学校食堂。当年大学食堂的饭菜质量大家都知道,没多少油水,而且很多菜偷工减料,鸡蛋炒西红柿实际上是炒西红柿点缀鸡蛋,蒜薹炒肉实际上是炒蒜薹点缀肉沫。

我正处在饭量惊人的年月,而且相对于其他同学饭量也大,我的一小口是人类的一大口。炒菜质量不好,只能拼命硬塞主食。

学校里有个活动中心,算是校内比较高级的地方,班里有些同学经常去那里活动,倒不是活动别的,主要是活动嘴,吃点儿好吃的。我被同学带着第一次去,喝到了一种将近20年从来没有喝过的粥——紫米粥。

除了婴儿期不得不喝奶以外,我这人天生不爱喝稀的。小时候家里做的粥我都不爱喝,能少喝就少喝,能不喝就不喝。吃东西的时候临近噎死才会灌几口凉水,也不去碰桌上的热粥。

如果一定要在家里做的几种粥里挑一样,那我就选玉米面粥,其他的大米粥、小米粥,包括腊八粥,我都瞧不上眼。

除了口感上的问题,不爱喝粥也与我吃饭速度快有关系。滚烫的粥一时难以入口,等其他东西都吃完它还腾腾冒热气,那种局面我总感觉不是粥在伺候我,而是我在伺候粥,不如不喝。

但那次的紫米粥不一样,尽管我以前从来没喝过这种黑得有些可疑的粥,但它暖暖的,糯糯的,甜甜的,每一粒米嚼起来都那么筋道,真是从来没有过的感受。从此我喜欢上了活动中心,隔段时间就过去活动一次,喝上一碗紫米粥。

喝粥的时候我还想,我老家没有紫米,我妈那么爱喝粥的一个人,也没喝过这么好喝的紫米粥,等有机会也让她尝尝。

放寒假前有一天在学校附近溜达,一个我从来没注意过的摊位上摆了各种粮食,我一眼就看到了紫米。捏了几粒放在手里,这可都是它们入水之前的本来面目啊。立刻想到放假回家可以给家里带几斤紫米,也让家里人看看城里人平时都喝多么好喝的粥。

我没多少钱,也给家里买不了别的年货,再说这也都是家里给的钱,就在这家摊位上买了三斤紫米,拎着塑料袋回宿舍。

放假了,我回到老家,从包里拿出紫米,跟妈说这种米做粥可好吃了。妈当晚就做了一锅,我闻着从锅里飘出的类似活动中心里那种香味儿,静静地坐在一边等着妈夸粥并夸我。可这件事并没有发生,他们尝了几口后说,也没那么好吃啊。我不信连忙喝上一口,确实味道一般。

对了,还需要加糖。我恍然大悟,给每个人碗里放糖,但我很快发现即使放上糖,面前的紫米粥也不如活动中心的好喝。后来的几天,妈又做了几次实验,或增加煮制时间,或减少煮制时间,或者掺入其他米,放上一点碱面,始终也没研制出那种味道和口感。

买米的时候我还想过是不是买少了,过年那几天才发现是买多了。几斤紫米成为全家的鸡肋,不煮吧,这也是孩子的一点心意;煮吧,又实在不是味儿。直到我开学离开家,那点紫米也没有吃完。

细究原因,我妈是行医多年的煮粥行家,煮制方法应该问题不大,即使没见过紫米,实验几次按理说也应该有个好结果。所以,只能归结为我买到的米不好。

返校后我又到活动中心喝过几次紫米粥,次数多了,也就不觉得有那么好喝了。从那时到现在,也再也没有买过紫米。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活动中心似的好紫米——也不再看到那样难得的好时光了。

题图今年春节期间拍摄于乌镇小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